B站的“月球人口普查”:Fate剧场版上映背后的十年IP成长史

B站的“月球人口普查”:Fate剧场版上映背后的十年IP成长史

撰写|李心语

与所有在上海影城举办的盛大的首映礼相似,影厅内是工作人员紧张而繁忙地布置场地,校对流程,架设机器;影厅外是怀着同样的热情和期待,早早到来的粉丝们,彼此热烈交谈,在兴起时爆发出阵阵掌声和笑声。

而穿梭于人群中装备齐全的Coser、摆放整齐的人物展板、高达2米高的”彼岸花“花墙以及看趴在涂鸦板上不断写写画画的大触们,这样一场宛如小型漫展的首映礼让现场显得格外不同。

1月5日,由B站举办的电影《命运之夜—天之杯:恶兆之花》在上海举行了盛大的首映礼。

B站的“月球人口普查”:Fate剧场版上映背后的十年IP成长史

《命运之夜—天之杯:恶兆之花》(Fate/stay night [Heaven's Feel]》(是根据TYPE-MOON(型月)在2004年制作的游戏《Fate/stay night》中的第三条线“Heavens Feel(天之杯)”改编而成,以女主角间桐樱的视角,来描述与“Fate”和“Unlimited Blade Works”完全不同的圣杯战争,是全作中最为阴暗的路线,同样也是长久以来动画化呼声极高的一部。

电影在日本上映2天即收获4.13亿日元票房,夺得首周票房冠军,也是少有的能够在中国上映的剧场版动画电影。

Fate系列作品与B站结缘匪浅。2012年4月《Fate/Zero》第二季在B站的直播热潮推动了国内视频平台关于动漫版权的争夺,随后又将Fate系列的Fate stay night UBW》、《Fate/Apocrypha》等逐渐引进,而最为重头的基于Fate世界观下的游戏《F/GO》是更是撑起B站营收的绝对支柱。

而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B站会主导引进Fate系列的剧场版,这既是对B站基数庞大粉丝的回馈,同样也是对于IP价值的放大化,被粉丝戏称为“大型月球人口普查”。

B站的“月球人口普查”:Fate剧场版上映背后的十年IP成长史

但Fate的意义远不止于此,从同人社团成长为拥有巨大盈利能力和号召力的长青IP,无论是动画还是游戏,在各类榜单上屡屡登顶,Fate系列与创作者TYPE-MOON的成长,既是业界难以超越的传奇,也是激励后来者不断努力的方向。

B站的“月球人口普查”:Fate剧场版上映背后的十年IP成长史

从同人社团到商业成就:

奈须蘑菇和武内崇的十年携手

与Fate相关故事最早或许可以从二十多年前说起。

当时月世界的创造者奈须蘑菇仍然是一名中学生,而Fate系列的诞生则来自于他一个奇妙的想法——如果将各个时代的英雄通过某种方式聚集起来,再让他们在现代世界中复活,为了实现某种愿望而彼此互相厮杀,能够产生何种奇妙的火花?

于是,以七位魔术师召唤七位来自不同时代的英灵,争夺能实现任何愿望的圣杯为目的进行厮杀的经典设定自此诞生,而以女性魔术师沙条绫香及男性亚瑟王作为叙事主体的第一部作品《Fate/Prototype》,成为了整个Fate系列的起点。

1998年,奈须蘑菇和中学时期的好友武内崇成立了同人团体“竹帚”,开始连载《空之境界》,随后以二人成立的同人社团TYPE-MOON(型月)名义发行的游戏《月姬》成为了“日本三大同人奇迹”之一,自此月世界开启。

B站的“月球人口普查”:Fate剧场版上映背后的十年IP成长史

(型月世界的这四位女主人公)

2004年,型月转型成为商业公司,发行游戏《Fate stay night》,在当年改写了PC端galgame历史最高销量,越过老牌key社的《clannad》,一举成为了综合销量榜第一,Fate系列自此名声大噪。

奈须蘑菇通过其极富浪漫的想象和深邃的世界观构筑了Fate庞大的虚拟世界,由多种选项导向的不同结局,通过攻略三位女主——以亚瑟·阿尔托莉雅为导向的Saber线,从远坂凛展开的UBW线,和围绕间桐樱的HF线——引出截然不同的三段剧情,再以这三段故事彼此形成互补,展现《fsn》的整体架构。

而《fsn》在商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功,也让型月也开始持续挖掘这个IP的可能性,05年称热打铁推出的fan disc《Fate/hollow ataraxia》,08年由型月制作、capcom发行的《Fate/Unlimited Codes》都取得了不错的反响。。

但相比起日本以游戏的风行开场相比,国内的二次元爱好者对于这部作品更多的是通过由游戏改编的动漫作品,接触到这一世界。

06年的《Fate/Stay Night》播出后,国内开始出现小型的核心粉丝群体。尽管这部作品在制作水准上罕有突破,更遭到了粉丝关于“魔改”“人设崩塌”的吐槽,但依靠着川井宪次的配乐、原作优秀的剧情和“吾王”的出众人设,这部动画依旧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更是塑造了极具人气的角色——亚瑟王阿尔托莉雅,也就形成了所谓的“十万月厨,百万王厨”。

B站的“月球人口普查”:Fate剧场版上映背后的十年IP成长史

到了2011年,在《魔法少女小圆》没有将“盒饭”发过瘾的虚渊玄,愉快地执笔了Fate系列中的经典作品《Fate Zero》。《fz》的首周BD销量达4万3000套,刷新了历史记录,成为了一部“现象级商业动画”。

这部作品在国内同样风靡一时,据数据显示,当天清晨,其生肉版本(没有添加翻译字幕)在线观众就达2000人左右,最高甚至达到约7000人。

2012年4月,B站同步直播《F/Z》第二季,即使是零点时期,都达到了最高2万多的同时观看人数,创造了当时B站同时观看人数之最,而当时的B站活跃用户数还不到二十万。

尽管这一直播最后由于政策原因被临时喊停,最终由乐视接手。但二次元人群的逐渐扩大和日本番剧的热度让国内众多视频网站看见了商机,开启了往后几年的版权争夺。Fate系列也由此逐渐打开了广泛意义上的二次元人群,同样也开启了B站与Fate的不解之缘。

B站的“月球人口普查”:Fate剧场版上映背后的十年IP成长史

B站与Fate的携手,

二次元世界的胜利

“都是时辰的错。”

“自古枪兵幸运E。”

常年混迹于B站的观众们对于这样的弹幕都不会陌生。庞大的粉丝数量和来自于Fate中的各种奇怪而有趣的梗,让“月厨”们在B站玩得不亦乐乎。

2014年,已经脱胎换骨的B站终于能够堂堂正正地引进正版番剧《Fate/stay night UBW》。

这让Fate系列在国内更加火热,动画两季播放量超1.6亿,评分分别为9.1和9.2,真正实现了口碑与流量的双丰收。

B站的“月球人口普查”:Fate剧场版上映背后的十年IP成长史

2015年8月,为了纪念《Fate/stay night》十周年,型月推出了Fate系列的第一个手机卡牌游戏《Fate/Grand Order》(简称FGO),于次年9月由B站代理在国内正式上线。

从游戏设计上来看,FGO的制作班底足以笼络绝大多数的“月厨“,由型月制作,奈绪蘑菇本人执笔的剧本,东出佑一郎、樱井光、虚渊玄等Fate系列作者参与的脚本撰写,川澄绫子,坂本真绫,诹访部顺一等知名声优献声。

但需要强调的是,最终铸就了这部游戏的辉煌依旧是游戏中的角色设计和奈须蘑菇对于群像剧情的绝妙掌控,以及B站独特的氛围。

虽然《F/GO》游戏性不算出挑,但各类纸片人总是能让人催生氪金的欲望。在去年,“黑贞德”进入《F/GO》卡池(即玩家通过付费便有几率在游戏中获得这一卡片)的当天,《F/GO》一度压下了风头正劲的《王者荣耀》一举成为畅销榜霸主。

B站的“月球人口普查”:Fate剧场版上映背后的十年IP成长史

“人活着就是为了贞德!”

这句“月厨”们的口号,既是粉丝对于角色的喜爱,也是角色塑造的成功。或者说,Fate系列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庞大的声势,集中展现了吾王亚瑟这一人物形象上。

奈须蘑菇将英雄人物的浪漫与悲剧的宿命感灌注与这一人物身上,戏剧冲突和悲剧美学,以及性别元素的冲撞让这一角色极富有魅力。

知乎网友@朱安在评价“Fate系列为何拥有如此高的人气”时说:“Fate的所有角色都非常的独立,自尊,自由自在,对他人没有丝毫以来,所以也有一个所有人都很帅,都把自己的魅力彻底轰出来的群像效果。Fate的真正生命力在于能给人以崇高和英雄感,能以理想主义主导故事价值观并进行讨论。”

而B站引入的番剧所奠定的Fate系列的粉丝基础,和B站独有的社区文化,让这样的价值观在在粉丝间流传地更加广泛。由此,更加创作除了层出不穷的二次创作和玩梗。而官方举办“FES年末祭”等活动对于粉丝活动的引导和支持,也让Fate系列的人气在B站长盛不衰。

在2015年的第一届B萌中,《FSN UBW》中的两位女角Saber和远坂凛获得了女子组前两名;在2017年的第三届B萌中,FGO的两名角色玛修、罗马尼·赫尔曼分获男女的冠军;而在今年举办的萌战中,Fate系各有5名角色冲进了男女组前八名,这也足以证明Fate中角色在国内二次元圈子中所具有的影响力。

B站的“月球人口普查”:Fate剧场版上映背后的十年IP成长史

2017年,FGO的全球收入大致为47.1亿日元,成为日本收入排名第二的手机游戏。今年FGO登顶ios付费游戏榜榜首,成为了业界的长青IP。

而这部将于1月11日正式上映的剧场版,能够以:“在大屏幕上看见老婆(X。”、“影院肯定都是同好。”。“终于有了贡献电影票的机会。”观剧理由三连的这场“大型月球人口普查”,似乎也能够让B站与Fate的故事携手走得更远。

B站的“月球人口普查”:Fate剧场版上映背后的十年IP成长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