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名垂青史的“借条”,值得每个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人学习

作为唐代著名的书法家,颜真卿有一篇名帖,名曰《乞米帖》,从名称就能看出来这是一张“借条”。颜真卿不仅是书法家,还是官至吏部尚书的大官,怎么会写“一张借条”呢?咱们从他的书法说起:

颜真卿和柳公权并称为“颜柳”,颜真卿的书法筋健洒脱,而柳公权的书法是棱角分明,所以有“颜筋柳骨”一说。我们常说“见字如面”,看到一个人的字就能大概知道此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颜真卿的书法能达到这么高的境界,后世有众多的临摹学习者,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颜真卿的人品。

这张名垂青史的“借条”,值得每个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人学习

咱们看下《乞米帖》的内容:“ 拙于生事,举家食粥,来已数月。今又罄竭,秖益忧煎,辄恃深情。故令投告,惠及少米,实济艰勤,仍恕千烦也。真卿状”。大概意思就是:“我不擅长谋生的活,一家人已经吃了好几个月的粥,现在粮食也吃完了,心里很是忧愁,想到我们之间的情谊,才写信向你求助,希望你能借一点粮食让我能够度过难关。如果给你添麻烦了,希望你能够原谅。--颜真卿书”。

这张名垂青史的“借条”,值得每个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人学习

这是在公元765年,安史之乱后天下百废待兴,又遇到关中地区大旱,江南水灾,致使农业受灾,粮食锐减。颜真卿为官本来就清正,逢此时节,生活更加拮据。所以为了全家的生活,他不得不开口向好友李光进求助。

这张名垂青史的“借条”,值得每个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人学习

颜真卿的家世很是显赫,三朝身为重臣,故交遍布朝野,在京城为官的他难道就一点门路都没有吗?正是他的刚正不屈的气节才让他提笔写一封“借条”求助好友。《乞米帖》的言词之诚恳,也透着颜真卿面对生活的无奈,他也有贫穷之时,他选择坦然面对。这样的一张“借条”还是值得我们学习,面对生活的担当和勇于面对困难的坦然,所以说他是除了书法之外的无价之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