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平:中国经贸增长还有很大空间

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7年中国经济“成绩单”。其中,贸易数据表现格外亮眼。

2017年中国外贸进出口、出口、进口规模均创史上新高:进出口总值27.79万亿元;出口15.33万亿元;进口12.46万亿元。

三者增速亦为2012年以来首次全部达到两位数: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4.2%;出口增长10.8%;进口增长18.7%。

数据公布当日,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在中新社国是论坛——2017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表示,2017年中国外贸的好成绩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中国外贸竞争力的提升有很大关联。

张建平:中国经贸增长还有很大空间

张建平(韩海丹/摄)

但他也表示,2017年外贸回暖是全球性现象。除了中国实现两位数增长,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增长均表现不错。并且考虑到2015年和2016年的外贸下行基数,2017年实际上有恢复性增长成分,如果把连续三年平均下来,增速并不算高。

张建平认为,中国外贸进入新常态后,再增长难度就很大,即使每年能有一位数的增长,也很了不起。不过他认为,中国还有很大的空间和余地没有发挥出来。

首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量庞大,贸易空间巨大;其次,中国形成了一大批具有竞争优势的大品牌,将来在全球市场中也有很大的空间;第三,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改革,将构筑面向全球自贸区的网络,助力外贸总量提升。

以下是张建平在中新社国是论坛——2017经济形势分析会演讲实录:

外贸增长之“三个冷思考”

其实就2017年整体来看,不仅是中国的外贸增速较快,伴随发达国家的需求复苏,全球经贸增速也在回升之中。

因为消费需求市场最主要分布在欧美日这些发达国家,当发达国家的消费市场稳定,经济开始复苏,对于贸易的带动性就会比较好。

所以,我首先想强调的是,2017年中国外贸的向好是依靠全球市场复苏拉动的,出现了难得一见的两位数的增长。所以,大家不要光看中国两位数的增长,韩国、日本、美国、欧洲都增长的不错。从目前的全球经济形势来看,发达国家的分化现象基本消除,实现一致增长。

张建平:中国经贸增长还有很大空间

中新社发 俞方平 摄

但是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化依然存在。比如有的资源能源型国家,现在还徘徊在衰退的边缘,甚至一些国家经济依然比较困难,这也为2018年全球的外贸形势能不能保持继续回升打上了问号。

第二,我们看2017年外贸数据增长,要考虑到2015年和2016年的外贸下行基数,2017年实际上有恢复性增长成分,如果把连续三年平均下来,增速并不算高。

第三,我还想强调,其实中国外贸2017年的好成绩跟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以及中国外贸竞争力的提升有很大关联。

近年来中国供给侧改革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展,在此过程中,中国的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速度比全国贸易总额的增速还要高两个百分点。之所以提到一般贸易,是因为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是中国两大贸易形态,一般贸易代表了中国的自主知识产权。只有自主品牌竞争力不断增强,中国贸易在国际市场的份额才会不断拓展和占据更大的影响力。

但我们也要思考,中国外贸进入新常态后,再增长难度就很大,即使每年能有一位数的增长,也很了不起。不过,我认为中国还有很大的空间和余地没有发挥出来。

外贸发展的三个增长极

中国外贸还没有发挥出来的空间和余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一带一路”的建设中贸易空间非常巨大。众所周知,“一带一路”倡议涉及国家数量庞大,但其中不乏个别国家发展水平较低,如果将它们的市场潜力挖掘出来,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还会继续扩大。

第二,中国要形成新的国际竞争优势需要自主品牌、中国的跨国公司的共同努力。而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将持续推升中国的竞争力,也意味着将来中国在全球市场份额还有很大的空间。

张建平:中国经贸增长还有很大空间

中新社发 张进刚 摄

第三,中国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改革,以及构筑面向全球的自贸区网络不断扩大的前提下,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程度大幅提升,贸易成本不断降低,贸易效率有效提升,也意味着贸易增长还将有很大空间。因此,我对中长期中国的外贸发展形势还是感到乐观。

此外,还有人曾问我,中国的汇率对对外贸易到底有什么影响?影响很大吗?其实,我们曾用计量经济学的模型测算,发现汇率其实对于对外贸易并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主要因素还是靠国际市场的需求拉动中国出口。

直到今天,这个论点依然不过时。比如,2016年人民币曾出现过贬值的情况,但可以看到当时的中国出口增速仍然相对有限。但是2017年12月份人民币汇率升值到6.4了,同期的进口反倒是增长率很低,也就是说它这种关联性是弱关联。

因此,需要强调的是,中国劳动密集型、短周期行业对汇率的波动非常敏感,但对于一些长周期的行业,汇率因素的影响并不明显。

同时,我们还看到,2017年“走出去”的投资数据下降了接近30%。但请大家不要悲观,从趋势来看,中国现在的发展阶段,理论讲应该成为一个净对外投资国,这在2015年已经实现。经历了2016年的非理性的扩张周期后,2017年出现回调,我认为这是一个回归理性的做法。不过,这种下降是一个短期的现象,从趋势上而言,“走出去”规模还会持续地放大,而且会比引进来的规模略高。

2018年经贸的“关注点”和“挑战”

展望2018年,我认为“商务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比较值得关注。

中国在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根本目标是为满足国内需求,提供更高质量的商品和更高质量的服务,满足老百姓对日益美好生活的需求。

我认为,中国现在是一个贸易大国,我们的商品和服务不仅是要提供给国内居民,还要提供给“一带一路”国家的居民,包括世界各国的居民。

张建平:中国经贸增长还有很大空间

中新社发 俞方平 摄

下一步,一方面要注重国内外贸的健康成长、可持续的成长。另一方面还要在“一带一路”上更好地挖掘贸易潜力,在全球建立中国真正的基于质量、基于口碑和品牌的国际竞争优势。所以对商务领域来讲,进行综合性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国家供给侧改革当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不断地为国民经济做出贡献的主要目的之一。

但我们也要警惕全球市场波动。这在2018年将会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原因在于2018年能否保持2017年这样亮眼的成绩还有很多不确定性。

现在影响全球形势变化的因素很多。比如美元加息、美国的减税政策,会导致全球的资本市场的流动,这种资本流动格局的变化进一步会对市场的需求带来深刻的影响。

此外,美国已经挥起了301调查的“生锈的大棒”,美国对中国还将采取更多的双反措施,如果如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大国也对中国进行贸易保护,就会影响到未来中国贸易的发展。

同时,还有很多地缘政治因素不稳定、冲突的事件,这些大的事件均会为全球市场带来波动。

在此背景下,中国贸易确实“打铁还需自身硬”,需要更好的打造自主品牌、跨国公司,中小企业通过创新发展,将活力激发出来。东方不亮西方亮,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市场,中国在全球的竞争力才能继续得到延伸。


来自:国是直通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