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平:中國經貿增長還有很大空間

1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佈2017年中國經濟“成績單”。其中,貿易數據表現格外亮眼。

2017年中國外貿進出口、出口、進口規模均創史上新高:進出口總值27.79萬億元;出口15.33萬億元;進口12.46萬億元。

三者增速亦為2012年以來首次全部達到兩位數: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4.2%;出口增長10.8%;進口增長18.7%。

數據公佈當日,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建平在中新社國是論壇——2017經濟形勢分析會上表示,2017年中國外貿的好成績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中國外貿競爭力的提升有很大關聯。

張建平:中國經貿增長還有很大空間

張建平(韓海丹/攝)

但他也表示,2017年外貿回暖是全球性現象。除了中國實現兩位數增長,美國、歐洲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增長均表現不錯。並且考慮到2015年和2016年的外貿下行基數,2017年實際上有恢復性增長成分,如果把連續三年平均下來,增速並不算高。

張建平認為,中國外貿進入新常態後,再增長難度就很大,即使每年能有一位數的增長,也很了不起。不過他認為,中國還有很大的空間和餘地沒有發揮出來。

首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數量龐大,貿易空間巨大;其次,中國形成了一大批具有競爭優勢的大品牌,將來在全球市場中也有很大的空間;第三,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改革,將構築面向全球自貿區的網絡,助力外貿總量提升。

以下是張建平在中新社國是論壇——2017經濟形勢分析會演講實錄:

外貿增長之“三個冷思考”

其實就2017年整體來看,不僅是中國的外貿增速較快,伴隨發達國家的需求復甦,全球經貿增速也在回升之中。

因為消費需求市場最主要分佈在歐美日這些發達國家,當發達國家的消費市場穩定,經濟開始復甦,對於貿易的帶動性就會比較好。

所以,我首先想強調的是,2017年中國外貿的向好是依靠全球市場復甦拉動的,出現了難得一見的兩位數的增長。所以,大家不要光看中國兩位數的增長,韓國、日本、美國、歐洲都增長的不錯。從目前的全球經濟形勢來看,發達國家的分化現象基本消除,實現一致增長。

張建平:中國經貿增長還有很大空間

中新社發 俞方平 攝

但是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分化依然存在。比如有的資源能源型國家,現在還徘徊在衰退的邊緣,甚至一些國家經濟依然比較困難,這也為2018年全球的外貿形勢能不能保持繼續回升打上了問號。

第二,我們看2017年外貿數據增長,要考慮到2015年和2016年的外貿下行基數,2017年實際上有恢復性增長成分,如果把連續三年平均下來,增速並不算高。

第三,我還想強調,其實中國外貿2017年的好成績跟供給側結構性的改革,以及中國外貿競爭力的提升有很大關聯。

近年來中國供給側改革取得了比較明顯的進展,在此過程中,中國的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長速度比全國貿易總額的增速還要高兩個百分點。之所以提到一般貿易,是因為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是中國兩大貿易形態,一般貿易代表了中國的自主知識產權。只有自主品牌競爭力不斷增強,中國貿易在國際市場的份額才會不斷拓展和佔據更大的影響力。

但我們也要思考,中國外貿進入新常態後,再增長難度就很大,即使每年能有一位數的增長,也很了不起。不過,我認為中國還有很大的空間和餘地沒有發揮出來。

外貿發展的三個增長極

中國外貿還沒有發揮出來的空間和餘地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一帶一路”的建設中貿易空間非常巨大。眾所周知,“一帶一路”倡議涉及國家數量龐大,但其中不乏個別國家發展水平較低,如果將它們的市場潛力挖掘出來,中國對外貿易的規模還會繼續擴大。

第二,中國要形成新的國際競爭優勢需要自主品牌、中國的跨國公司的共同努力。而中國製造2025的目標將持續推升中國的競爭力,也意味著將來中國在全球市場份額還有很大的空間。

張建平:中國經貿增長還有很大空間

中新社發 張進剛 攝

第三,中國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改革,以及構築面向全球的自貿區網絡不斷擴大的前提下,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程度大幅提升,貿易成本不斷降低,貿易效率有效提升,也意味著貿易增長還將有很大空間。因此,我對中長期中國的外貿發展形勢還是感到樂觀。

此外,還有人曾問我,中國的匯率對對外貿易到底有什麼影響?影響很大嗎?其實,我們曾用計量經濟學的模型測算,發現匯率其實對於對外貿易並不是主要的影響因素,主要因素還是靠國際市場的需求拉動中國出口。

直到今天,這個論點依然不過時。比如,2016年人民幣曾出現過貶值的情況,但可以看到當時的中國出口增速仍然相對有限。但是2017年12月份人民幣匯率升值到6.4了,同期的進口反倒是增長率很低,也就是說它這種關聯性是弱關聯。

因此,需要強調的是,中國勞動密集型、短週期行業對匯率的波動非常敏感,但對於一些長週期的行業,匯率因素的影響並不明顯。

同時,我們還看到,2017年“走出去”的投資數據下降了接近30%。但請大家不要悲觀,從趨勢來看,中國現在的發展階段,理論講應該成為一個淨對外投資國,這在2015年已經實現。經歷了2016年的非理性的擴張週期後,2017年出現回調,我認為這是一個迴歸理性的做法。不過,這種下降是一個短期的現象,從趨勢上而言,“走出去”規模還會持續地放大,而且會比引進來的規模略高。

2018年經貿的“關注點”和“挑戰”

展望2018年,我認為“商務領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比較值得關注。

中國在推進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其根本目標是為滿足國內需求,提供更高質量的商品和更高質量的服務,滿足老百姓對日益美好生活的需求。

我認為,中國現在是一個貿易大國,我們的商品和服務不僅是要提供給國內居民,還要提供給“一帶一路”國家的居民,包括世界各國的居民。

張建平:中國經貿增長還有很大空間

中新社發 俞方平 攝

下一步,一方面要注重國內外貿的健康成長、可持續的成長。另一方面還要在“一帶一路”上更好地挖掘貿易潛力,在全球建立中國真正的基於質量、基於口碑和品牌的國際競爭優勢。所以對商務領域來講,進行綜合性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國家供給側改革當中一個重要的環節,也是不斷地為國民經濟做出貢獻的主要目的之一。

但我們也要警惕全球市場波動。這在2018年將會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原因在於2018年能否保持2017年這樣亮眼的成績還有很多不確定性。

現在影響全球形勢變化的因素很多。比如美元加息、美國的減稅政策,會導致全球的資本市場的流動,這種資本流動格局的變化進一步會對市場的需求帶來深刻的影響。

此外,美國已經揮起了301調查的“生鏽的大棒”,美國對中國還將採取更多的雙反措施,如果如印度這樣的發展中大國也對中國進行貿易保護,就會影響到未來中國貿易的發展。

同時,還有很多地緣政治因素不穩定、衝突的事件,這些大的事件均會為全球市場帶來波動。

在此背景下,中國貿易確實“打鐵還需自身硬”,需要更好的打造自主品牌、跨國公司,中小企業通過創新發展,將活力激發出來。東方不亮西方亮,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市場,中國在全球的競爭力才能繼續得到延伸。


來自:國是直通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