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子越來越精了!警惕新型理財騙局“精準投放”

骗子越来越精了!警惕新型理财骗局“精准投放”

入駐養老院繳納幾萬甚至幾十萬元的會員費,每年就能夠享有9%至12%的利息回報,“養老理財兩不誤”,這樣的營銷手段你信嗎?或許你有自信可以判斷,但如果宣傳的對象精準地面向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呢?

骗子越来越精了!警惕新型理财骗局“精准投放”

我之養老本,彼之斂財金

2017年,上海康樂福養老院以1年至5年不等的“會員制”“終身制”等方式,向入住老人收取費用,累計高達4600餘萬元。在調研過程中,普陀區民政局發現並查實了這一違規收費行為,並責令上海康樂福養老院立即清退相關款項。

讓監管部門沒有想到的是,不到1個月,上海康樂福養老院的出資方上海凱晨實業公司,又通過推銷所謂的“預購康樂福養老院綜合養老服務及預訂養老床位”,由凱晨出面簽署所謂的“預定養老服務”合同,收取“會員費”性質的高額費用,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其典型套路,是由上海凱晨出面,以“預定養老服務”合同的名義,向“投資者”承諾年回報率達到9%~12%,短期內收取資金高達2819萬元,其中最高單筆70萬元,涉及公眾239人。

骗子越来越精了!警惕新型理财骗局“精准投放”

更為誇張的是,上海凱晨實業公司收取的239筆資金無一開具發票,僅給所謂的“投資者”或“預購人”“預訂人”一張不提及任何收費名目的收據。甚至有鉅額資金直接打入上海凱晨實業公司法人代表夏玉秋的私人賬戶。

幸運的是,因為發現較早,這些資金中絕大多數被退回。

當前,養老產業已經成為非法集資的高發領域,集中在以提供養老服務等名義吸收資金。民政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養老服務領域存在較大的非法集資風險隱患,主要表現為提供“養老服務”、銷售“相關產品”、投資“養老公寓”三種類型。

具體表現是:一是打著養老的幌子向老年人兜售會員費、保證金;二是以銷售產品為名、以消費返利形式吸納資金;三是以投資養老公寓、養老地產為幌子返本銷售、售後包租、約定回購等承諾給予高額回報,非法吸收資金。

借教育、惠農之名行騙

不僅針對老人,許多人還記得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電工架副眼鏡,就能搖身一變成為課外輔導班的數學老師,請幾個托兒來演戲,造成排隊報名的火熱場面,差點騙了反貪局局長3000元的學費。

2016年5月,全國連鎖教育培訓機構聚智堂董事長攜款潛逃的消息曝出,隨後席捲整個網絡,全國各地聚智堂培訓陸續關門。據一些家長透露,聚智堂最主要的收費模式來自“感恩套餐”,家長可以先把錢存在聚智堂,從萬元起步,到幾十萬元不等,交費多的話可以直接免費上課。

參加“免費學”的學生和家長,可以按照繳納的金額贈送不同價值的課程,一年後返還本金,比如家長繳納10萬元則可獲得1.8萬元的課程。據相關數據顯示,聚智堂案件共涉及全國17個城市,上百個教學點,涉案金額高達20多億元。

還有一些網貸平臺將對象瞄準農村。相比大城市,許多農村非法集資的隱蔽性更強,往往打著扶貧、農村金融等賣點。

2017年2月,“惠卡貸”P2P網絡借貸平臺涉嫌非法集資被公安機關調查,這一P2P平臺以高額回報為噱頭,發佈“脫貧寶”“農村寶”等針對農民的網貸理財產品,承諾年化收益率為8.8%~14.6%等,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涉案金額約3億多元,涉及投資人3萬多名。

骗子越来越精了!警惕新型理财骗局“精准投放”

“農村寶”宣傳的賣點是“基於農村優質項目的互聯網投資理財平臺,年化收益率為14.6%,投資1萬元每天可收益4元,無鎖定期,隨存隨取,提現免費,支付提現2小時到賬”。然而如此吸引人的高收益背後,並無真實的農村特色項目。

為了迷惑老百姓,不法理財平臺扯著農村金融的虎皮來騙取信任。“脫貧寶”打著扶貧幌子——“投資項目為在貧困地區租賃農民土地進行種植,產品在脫貧寶實體店銷售”。

這些P2P騙局利用農村的“熟人社群”、人與人之間信任感強、農村群眾收入增加等因素,利用村民作為介紹人、推銷人,人人參與“擊鼓傳花”,往往一騙就是一個村,危害性極大。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嚴厲打擊農村非法集資和金融詐騙,積極推動農村金融立法。相對於城市居民,農民獲取信息的渠道相對更少、對金融的瞭解程度更低、理財渠道較為匱乏,也更容易成為非法集資的受害者。

避免理財風險集中爆發

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技術平臺對P2P投資用戶的年齡進行分析發現,投資者主要集中在20~40歲之間,其中20~29歲人數最多,佔比29.73%,50歲以上的人群佔比近14%。

對於一些非法的問題理財平臺,需要嚴查問題平臺實際控制人非法轉移資產至境外。上海某支付公司負責人表示,當前跑路、倒閉的問題理財平臺實控人合法、非法資產轉移手段交織,使得公安部門追繳難度加大。

並且,有些平臺有通過比特幣等新興數字貨幣進行非法資產轉移等苗頭,監管部門還需釐清“跑路”實控人通過投資移民、地下錢莊等各類資產轉移渠道,儘可能追繳非法所得。

骗子越来越精了!警惕新型理财骗局“精准投放”

而且監管部門需要適時“喊話”,加強投資者教育。金融監管部門負責人需要適時發聲,引導民眾理性投資。不論是國資系投資、銀行理財等都需要本著透明原則披露信息,避免給投資者造成實力雄厚等認知偏差。

有序清退問題P2P平臺,避免風險集中爆發,保障投資人合法權益。

P2P網貸作為傳統金融的補充,有其存在的意義。但從發達國家經驗來看,我國平臺數量、資金規模體量等均發展過快、過大,導致風險迅速積累。相關部門需要加強監管,引導規範一些問題理財平臺有序退出、逐步清盤,真正實現優勝劣汰,維護好投資者的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