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后视镜开始量产,数字图像处理成关键!华为表示放着我来

这期的选车侦探7号技术控我们要从一条抖音说起,视频中奥迪的新车e-tron搭载了一款电子外后视镜,两侧的光学镜面变成了摄像头,两侧A柱下方也增加了两块显示屏来显示侧后方车况。很多人被这条视频惊艳到了,这么高端的技术到底是什么?

电子后视镜开始量产,数字图像处理成关键!华为表示放着我来

关于电子外后视镜?

外后视镜的诞生要追溯到1911年,美国Marmon公司的工程师兼赛车手瑞·哈罗恩参加比赛时,在车外装了一块镜子并在比赛中取得了冠军。于是其他车手也纷纷效仿,这算是外后视镜最早的起源。不过由于盲区、风阻等问题,再加上数字成像技术的发展,传统的镜面后视镜受到了电子外后视镜的挑战。

电子后视镜开始量产,数字图像处理成关键!华为表示放着我来

其实电子外后视镜的原理并不复杂,硬件由高像素摄像头、图像传感器、成像处理器、显示屏等组成,软件一般由可处理丰富影像的软件系统和应用系统组成。通过电子化元件代替传统后视镜,电子摄像头通过线路将采集到的画面传输到前排车窗下方的屏幕之上。

技术创新还是噱头?

电子外后视镜其实已经不算是新奇的产品,我们可以在很多概念车上找到这样的设计。不过应用到量产车型上的屈指可数。

电子后视镜开始量产,数字图像处理成关键!华为表示放着我来

要辩证它是创新还是噱头,还是要看实用性。电子外后视镜优势还是很明显的,首先是不受天气影响,改善夜间显示效果,提升安全性。雨水天气不会因为外后视镜和车窗受到雨水滴挂的影响,导致无法看清后方车辆。同时,在夜间或光线不足的道路,电子后视镜通过主动调节亮度,还可获得更清晰的视野。

电子后视镜开始量产,数字图像处理成关键!华为表示放着我来

其次是降低风阻,传统后视镜为了获取更大的视野一定会增加后视镜提及,而电子外后视镜则只需要安装一个广角摄像头就可以了,据测算,外后视镜一般占整车风阻的2%-3%,而电子外后视镜与传统后视镜相比,电子外后视镜的设计使车辆的风阻系数降低到0.27,比传统设计的车辆降低0.1个百分点。

电子后视镜开始量产,数字图像处理成关键!华为表示放着我来

最后也许最为深远的意义,那就是为自动驾驶提供数据支持与接口。目前,国内外的智能驾驶系统已攻克L2阶段,部分车企宣传达到L2.5级别,但是还未有L3量产车型上市。若想达到L3+级别的智能驾驶系统,使车辆完成更加复杂的操作,车后道路信息的重视程度必然提升。电子外后视镜未必是智能驾驶的最终信息采集方案,但在目前能够较传统后视镜方案提供更有效的支撑。

电子后视镜开始量产,数字图像处理成关键!华为表示放着我来

而电子外后视镜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这项技术很少有量产的原因在于法规限制,例如国内的《GB 15084-2013 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要求》中就明确规定了后视镜的限制条件。

电子后视镜开始量产,数字图像处理成关键!华为表示放着我来

而抛开法规,电子后视镜依旧难以普及,成本占据很大一部分原因,摄像头和屏幕的稳定性、耐久性至关重要。而且后视镜是行驶信息的重要来源,要保证系统的高像素、无畸变和高帧率、零延迟,整套系统的成本必然远高于传统的镜片结构。

还有一个问题,现在LED大灯的普及对电子后视镜也造成了很大影响,LED车灯在相机中会呈现闪烁的状态,这是由脉宽调制(PWM)原理导致,这种闪烁可能会导致驾驶员误以为发生紧急状况而影响安全。

电子后视镜开始量产,数字图像处理成关键!华为表示放着我来

电子后视镜可以用,但没必要!

对于取消汽车传统后视镜,例如美国政府就依然要求汽车在左右安装外后视镜,即使安装了外电子后视镜。如此看来,电子后视镜的存在就有些画蛇添足了。

电子后视镜开始量产,数字图像处理成关键!华为表示放着我来

另外,全部依靠数字传输的电子后视镜,还可能会成为黑客们攻击的一个入口。电子元件信息传输都或多或少会存在延迟性。而后视镜不止在倒车停车,在日常行驶、变线等方面都仍需要进行使用。特别是高速行驶时,对于系统运算能力、数据传输及存储器需求都是极高的。而这一点就成为了黑客的可乘之机,想想如果你看到的画面是被动过手脚的,是不是很可怕?

电子后视镜开始量产,数字图像处理成关键!华为表示放着我来

所以综合来看,电子后视镜可以用,但没必要!传统后视镜已经是可靠的、最值得使用的配置,电子后视镜是噱头大于创新的产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