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葉曼講法:證悟的路途非常遠,很不容易~

真正學佛的,禪宗有四十二位,如果加上十信是五十二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到妙覺,路途非常遠,很不容易走。

佛教故事|葉曼講法:證悟的路途非常遠,很不容易~

當我們從初住到十住,從十行到十回向,這三位我們都稱為賢位菩薩。不是聖位,你只有登地了才是聖位。這三十位十住,十行,十回向最要緊的就是廣集資糧,什麼資糧那,就是行六度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每一個境界我們都在行六度,但是境界不同,同時對於六度的瞭解也不同,功夫深淺也不同,但是必須從這六度行起。

佛教故事|葉曼講法:證悟的路途非常遠,很不容易~

我們有時候學佛學半天都會退轉,人家說“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兩年佛在天邊,學佛三年佛在西天,等到你學佛十年,你就靠佛賣錢”了。不靠佛賣錢我們感覺從佛那得不到好處,和我一起學佛的人多少退轉了。因為你還沒有升起來,我一定證到真如法性,絕對不含糊,你沒有這個決心根本不行,你沒有達到四加行。本來四加行是密宗的四加行,我們說的這個四加行是顯教的四加行,暖、頂、忍、世第一,又叫四善根。頭一個暖就是聖火發起的前相。什麼叫聖火那,普通說叫拙火,道家密宗用,顯教叫聖火,有時候忽然感覺丹田熱,頭頂熱,心熱,都是好現象。好比剛才做,你做的好的話,感覺小肚子那熱熱乎乎的,打坐打好了也是。這種暖啊沒什麼了不起,只是四加行的前兆。你要進到這一位,有熱的現象,這時候你也可能退轉,甚至墮入下三道,修到這個地步還會墮入三惡道,但是你放心不會太久,你又會回來,這點根根還在那。所以將來還會進入涅槃。頂,你感覺慢慢地好像升到頂了,這時候你感覺氣機在動,不僅是熱了。生理方面你是覺得有一股氣往上升,我們的百會穴,年輕的時候我們的身體是兩邊合起來的,所以我們兩個眼鏡不同,耳朵不同,這邊臉和那邊臉不同,因為我們是合起來的在孃胎裡頭,合起來中間留個洞洞,所以小孩嬰孩頭上總跳,等到他不跳了合起來了,他就不再稱為嬰孩了。真正的中脈在這,百會穴,從生理來說,你到了頂的話,你是往上進還是退下來,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退不是甘心退,因為是逆水,學佛更是逆水。你覺得我太累了,我歇一歇吧,自然就退下來了,所以到了頂只有兩條路,一個往上走,一個是退下來,你退到哪,退到熱氣還在那,貪嗔痴也慢慢減少,就不大再更進一步。你到了這一步,你必須堅決的我還要更上一步,所謂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這就到了忍這個地步,這時候你不會退轉了,人家說禪宗很難,豈止啊,學佛本身就很難。你能夠在幾十年中間,知道我們一輩子人生非常短,下輩子不知道做什麼,我們就用這短短的生命,好奇嗎,看看究竟是什麼。你能夠這麼想,四聖諦完全瞭解不會退轉了。這時候你忽然間在堅不忍法的時候,你到了世第一,世間的第一個,世間有漏法的最聖的地步,你還有漏,但是你已經是世間第一。這時候你慢慢的智慧生長出來,沒有煩惱的智慧,這樣的話離見性的道上路了,你可以見性了,你慢慢地就可以證悟什麼叫聖諦。就是梁武帝問達摩祖師的何謂第一義諦,你可以見到它了。你在凡夫這個階段你可以稱為聖者。瞭解這個以後,就像小乘俱舍論說的,暖必至涅槃,只要發起暖來,你將來一定到涅槃,一定成佛,即使你進入三惡道也不會太久。頂終不斷善,真正到了頂的話你不會再做惡事了,身口意的惡事都不會做了,忍不墮惡趣,到了忍你就可以不墮入三惡道。第一入離生。你到了這就可以脫離生死。就好像日光出來照的一樣,日光一照先是有點暖,多冷的天都感覺有點暖相,這時候智慧升起來了,但是有時候你不知道。等到日光照到我們頭頂上了,到了頂位,你到了忍位剎那之間就進入世第一,但是你不要求,有求皆苦。一有求就有妄想,一有妄想就出問題。

下面看唯實

佛教故事|葉曼講法:證悟的路途非常遠,很不容易~

“修持功夫到了暖法的人,不管年紀多大,便如嬰兒般,全身軟綿綿的。但這個並不就是道,沒啥稀奇!這是生命本能本來具有的“。——南懷瑾。

這就是第六識的功用。前五識對於第六識有輕微的作用,比如我們用眼耳鼻舌身,比如修耳根圓通,在修行中都有一些助力,第八識對我們一點助力都沒有,他永遠是個旁觀者。

前五識,我看見花了,這是現量,這是性境沒有善惡。第六識跟著就來了,這是中國結的花還是緞帶的花。第七識跟著第六識就來了,第六識只是分別,第七識那,我是喜歡鮮花啊,還是緞帶的花,於是憑著自己的愛和恨就來了。前五識看到就看到了,看完就過去了,出問題的是第六識,第六識跟著就分別,這還不要緊,第七識跟著愛憎就來了。分別以後隨著自己的我,我們常常第六識想要做好的,我明明知道分別了以後覺得還不錯,但是我不喜歡,雖然第六識雖然分別了善惡,好壞,他想要,有分別心但是沒有加入愛憎心。第七識因為我的自私、我的我執,我過去對這個有什麼愛好,立刻愛憎心起來,於是取捨心就來了,然後業就造了。

佛教故事|葉曼講法:證悟的路途非常遠,很不容易~

這個第七識反而是我們的障礙,為什麼,“我”,這個障礙大的不得了。前三個十住十行十回向是賢位,真正到了世第一才能見道進入初地,進入聖位,就是登地菩薩。這時候六七因上轉,五八果中圓。第六識第七識轉了,然後前五識和第八識轉識成智了。這時候我們人人都有的,八識田中有一個非常清靜的種子,這個種子一直埋伏在那,人人都有,十惡不赦的人都有,這個善種自己發起來,成為現行。這時候煩惱障,所知障都可以去掉了,因為這兩個障都是我執升起來的。我們為什麼有煩惱,別人罵我,誤會我,別人討厭我,這是我們的煩惱。

見障,思障就是見惑思惑,換句話就是我們的意見和我們的情感,我們把它去掉,貪嗔痴慢疑嫉妒這都是惑啊,都是障礙,我們慢慢去,一點一點去,或者我們把它叫煩惱障,解脫障。這些都去除後,第六識轉成妙觀察智,這時候第八識不是我們悟了道了,他就不起作用,照舊起作用,只是不再有分別的識,而是轉識成智,所以六祖說“但轉其名,不轉其實”。名字都轉了,前五識變成成所做智,第六識妙觀察智,第七識變成平等性智,第八識變成大圓鏡智。看一切都平等平等。

佛教故事|葉曼講法:證悟的路途非常遠,很不容易~

見惑、思惑這兩個障,俱生的障還沒除掉,貪嗔痴我們知道不好,很容易斷啊,我們學佛的人要發脾氣,這個發脾氣不好,容易斷。但是驕慢心,比如身心長了一點有長進了,別人大概都沒有我強吧。別人多看我一眼,他為什麼這樣疑心起來了,看到別人比我們好,嫉妒心起來了。這三樣東西起來,於是障礙到我們的本性,這個障是隻要有我就會存在,這個俱生障,和我們生命一起來的。我們知道顯明的,越是硬的東西越容易斷,最難纏的是什麼,軟綿綿的,越軟的越細的越不容易斷。所以最難斷的是俱生二障,到什麼時候能那,猶自現纏眠,它不是斷了,纏在那,現在不起現行,但是他沒斷淨。所以從初地到七地都不是純無漏,漏就是煩惱,一定要到八地。

遠行地後純無漏,觀察圓明照大千。

不動地,七地以前都會退轉的。七地以前還有煩惱,還在那,人家一抨你,我們不常說蘇東坡那個“八風吹不動,獨坐紫金蓮”,佛印說放屁,結果八風吹不動,一屁過江來。所以我們說猶自現纏眠,他沒有起但是因緣一湊合到那,一弄這個種子就起來,你的貪嗔痴慢疑都來了,到了八地你的俱生障才都沒有,才進入人空和法空。這才證得真如法性智慧,以前都不算。

佛教故事|葉曼講法:證悟的路途非常遠,很不容易~

七地之前,你只要登地你就有妙觀察智,但是這個是下品,慢慢地一點一點升,七地以上才是中品,成佛才是上品。不到成佛你的妙觀察智,你是菩薩都是中品的。這時候你圓滿的光明的乾淨的,這時候你把真諦和俗諦看的都很清楚。於是,有一種普遍的光明讓你的妙觀察智照了圓滿的明白的三千大千世界,這是第六識轉。這個第六識關係很強,功力大,業果報非常強。天下這些萬物都是第六意識造成的。所以心生種種法生,因為八識田中我們有兩個種子,一個是淨識,一個是染識,我們大家來研究佛法,為什麼不去打打麻將,看看電視,這麼冷的天跑這來,都是淨識乾淨的識起了現行,我們得來聽聽法。忽然想我們明白吃點什麼,喝點什麼,玩點什麼,太無聊了。然後我們染識起現行。我們要真正到了遠行地第八地以後,才成為純無漏的,這時候才觀察圓明照三千大千世界,你這個妙觀察智進入中品了。

現在我們講第七識,末那識,也是我識。很麻煩。

佛教故事|葉曼講法:證悟的路途非常遠,很不容易~

第七識頌

這個第七識怎麼成的,是第八識的見分成為我,我有見聞覺知,眼耳鼻舌身意都可以起作用。返聞聞自性問問我們的根本怎麼來的,是第八識的見分。五十一心所叫帶質境,真帶質,真變成我了,我們不能說我們沒有啊,但是真有,是我們的自識脫了第八識的見分本質。剛開始你略有所悟的話,原來心跟物是一元,精神可以影響我們的生理,生理可以影響我們的精神,所以心跟物是一元不是二元。第八識的見分也可以變成我們的相分。

第八識到哪找,找不到。但是我們的人就是從第八識出來的,整個身體的五蘊,色受想行識,色就是物質的,受想行識就是精神的,這些都是從第八識來的,第八識變起來的一個妄想,就像楞嚴經說的。好比說我們眼睛不舒服,看到燈有光圈,昨天看到月亮也有圓圈,月暈則雨,今天早上就下雨了。圓圈有沒有,有,圓圈找不到吧,找不到,圓圈是個妄相,你不能說這個妄相沒有,這妄相是因為有些東西湊到一起才有的,水氣加上光亮,合起來變成月暈。這和我們眼睛不好看見燈光模模糊糊的,有光圈,這些東西都是因為眼睛有了毛病才有的。這個圓影既不是來自燈光,也不是來自眼睛,只是因為眼睛生病了而已,沒有病的眼睛就看不到。生病的眼睛看到不是他胡說八道,他真的看到了,我們現在一切的山河大地,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都是害了眼睛病的光圈。這個我們說說知道了,但是真正禪宗破初觀,山河粉碎,大地平沉。好像我們眼睛有毛病了有光圈,眼睛好了,原來沒有光圈,所以那時候看到的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這是真正的證量。這些東西都是眼睛生了毛病出來了,都是我們的妄心生成的山河大地、人物各種的相,第七識形成的,我們的身體的形成就是這麼形成的,就跟眼睛害了毛病看到的東西一樣。這個識對著外面的塵,色聲香味觸法,跟其他有情的發生交涉,都有關係。這個我沒有所謂善不善,只是有一樣東西是我的最要緊,這個我執非常之大。因為有了我執,我一切都自以為是,我的才是最好的,我的意見才是最對,我的所作所為都是善的,於是他的善非是惡以我為中心,所以我們修行就是要去掉我執。因為自己把自己放在第一,雖然有時候我們口頭上很謙虛,但是事實上我們永遠把自己看成最好,就是流轉三界、生死輪迴的根本。

佛教故事|葉曼講法:證悟的路途非常遠,很不容易~

隨緣執我量為非,

他隨緣執我,不論你到了哪都隨著第八識的種子作為緣。好比我們頭一次見一個人,根本不認識,就很討厭他,後者就很喜歡,為什麼。八識種子起現行,隨緣。這個喜歡不喜歡,誰喜歡啊,“我”啊, 隨緣執我。這個量有三個量,現量,比量,非量。它不是現量,現量是我眼睛一看,梅花。然後外頭一輛車子走,我們立刻想起聲音大的是卡車,聲音小的是汽車。這是比量。這個第七識都不是,它是非量。這個東西他堅持執著,他不能夠了解第八識,不僅我們不瞭解,小乘的人不承認有第八識。他們只是說,我修行去我執就行了,他不研究我執是哪裡來的啊,不是現量。他也不研究我的背後有什麼東西,不是比量,他就是隨緣執我。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我會想就是我存在,我執多厲害。這個東西既沒有理性又沒有感性,他既不是現量,也不是比量,是非量。不證,也沒有理,從來不會返聞,也不自己回頭想想,指使我的貪嗔痴慢疑的是個什麼東西,都是想別人的錯,嫉妒別人,和別人生氣,但是很少返回頭來讓我生氣的,我為什麼生氣。也不用邏輯,也不講理的,非要把我擺在前頭。

八大遍行別境慧,貪痴我見慢相隨。

第七識裡八個大隨煩惱,不信啦,懈怠啦,我們很難相信別人。八大隨心煩惱都在五識裡頭,遍行也在這裡,別境只有慧。根本煩惱中間,永遠跟著我們的是貪心,我們永遠不知足,八大煩惱裡頭永遠求不得,生老病死這四個自然的,然後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我們永遠不知足,沒一個人說我錢夠了,沒一個人說我衣服太多了,永遠在貪。這都是貪,沒一個人說我現在名太高我要擺低點姿態,我們不停的要大知名度,不停的要自己廣結善緣,永遠不知足。因為貪,利令智昏,我們見到這個東西,我們的智慧糊塗了,貪不一定只是貪財,貪名、權、情,這樣貪和痴。同時我見,我最對,我對人最好,我怎麼樣怎麼樣,還有我慢,我們打坐一點點好,我們感覺了不起,但我們讀書略有所得,我們感覺我們好聰明啊,這些都是我慢。

然後痴就是根本無明,因為無明緣行,一直到老死,十二因緣都是無明來的。

由這個無明你不知道八識的真相,我就以為我不得了,我和你完全不同,我比你聰明,我比你們大家都能幹,這樣我跟人永遠不平等,永遠有我相有人相。我所有的和你所有的都是第八識出來的,只是大家愚痴蓋的多少程度不同而已,本質是一樣的。我們固執的把這個我作為真實的我,我們好愛他,捨不得,執著他,我要比人家高,我要比人家漂亮,永遠和別人比較,超越別人。只要你在三界之內,欲界、色界、無色界都在那比,都在把我執拿得很深。你們說自殺的人是不愛自己了嗎,不是,因為他我執很重,有些人自己把自己斷了胳膊,這都是自苦,自就是我執,我在吃素,我在受菩薩戒,都是我。一天都離不開它,睡覺都離不開他,自己以為我是最高的,這就是我慢。這個堅固的我執,你昇天你也沒離開他,你入地也沒離開他。非常難斷,沒有辦法斷。"我們"在學佛,"我們"在修行,斷了嗎,“我”在這捨身取義,“我”在這殺身成仁,“我”在做。

佛教故事|葉曼講法:證悟的路途非常遠,很不容易~

怎麼辦,只有從第六識入手,第六意識的智慧非常強,我們不靠智慧去不了我執。只有把智慧對抗我執使他慢慢消除,所以沒有智慧絕不能往生。

佛教故事|葉曼講法:證悟的路途非常遠,很不容易~

唸佛你去了,往生也是下品。為什麼他們問我要去分別心,九品往生,上上品到下下品,為什麼,智慧。大家要注意佛法是智信之法,不是迷信之法,迷信幫不了你什麼忙。所以六度波羅蜜,前五度都是手段,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般若,智慧。當你真正得智慧的話,你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都把我執去掉。否則我在佈施,我在持戒,當你有心為善,其善不賞。你已經賞了自己了,都差一等。真正要上品上升的話,要用智慧。這個智慧不是世間的技巧,這是小聰明,所以佛家用般若。因為一提智慧我們認為書唸的多,知道的多就是智慧,這個智慧沒法描寫。當你有般若,你世智辯聰也包括在內,但是世智辯聰不是般若。你沒有智慧修行不是沒有果報,只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不是真正悟道的大因。

般若智慧,菩薩摩訶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