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皮子都磨破了,孩子却还假装听不见?这样治准没错!

嘴皮子都磨破了,孩子却还假装听不见?这样治准没错!

“宝宝,吃饭啦!”

“我跟你说吃饭了,你听到没有?”

“再不吃饭,就把你的玩具给没收了!!!”

“吃!饭!!啦!!!”

我是喉咙喊破,气急败坏,血压升高......

他却左耳进右耳出,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吃饭要吼,写作业要吼,穿衣服要吼,睡觉也要吼……我也不想吼,但是家里有个“十喊九不应”的孩子,真是让我头疼的不行啊!

家有一个“十喊九不应”的孩子,我该怎么办?

不少家长和功夫妈咪探讨这个话题的时候都表示:我都吼成这样了,孩子都能听不见,除了故意真的想不到其他原因了。

别说,还就真的有。

嘴皮子都磨破了,孩子却还假装听不见?这样治准没错!

不要在孩子专注某件事的时候跟他说话

设想一下,如果你正在看一直在追的电视剧,这个时候老公突然叫你去做饭,你是不是会回一句:“你自己不会做呀!”

同样的,当孩子被一件事情或者一个非常好玩的东西吸引住的时候,他所有的注意力都会在这上面,从而忽略掉了周围的一切,包括大人跟他说的话以及吩咐做的事情。

如果你家里有这样一个因为专注于某些事而没有及时回应你的孩子,那么你应该感到高兴,而不是生气,因为这说明孩子有着很好的专注力。

而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需要做的是,理解孩子的这种行为,不要在这个时候随便打扰孩子。

“喝一口水吧”“要不要上厕所啊”等这些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能免就免。

而“该上床睡觉了”“睡前刷牙”等这些原则性的事情,则可以给孩子设定一个时间限制,

定个闹钟,然后面对面提醒他:“宝宝,10分钟之后我们就要去刷洗,准备睡觉喽。”

这样的事前准备,约定时限,并且不“立即执行”,可以让事情进展的更加顺利,同时也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

嘴皮子都磨破了,孩子却还假装听不见?这样治准没错!

指令明确具体,并让孩子重复一遍

很多时候,孩子其实不是听不见,而是他们听不懂,不知道要做什么。这个时候,看到依然一动不动的孩子,我们自然而然的就认为孩子假装听不见,就开始怒火攻心了。

想要孩子“听得见”,首先就要让孩子“听得懂”,这就要求我们,再跟孩子沟通的时候,指令一定要是明确的、具体的。比如叫孩子做家务的时候,不说“把你的房间收拾干净”,而是说“把玩具收拾好,顺便把被子也跌一下”,这样孩子就知道要怎么做了。

为了确定孩子已经清楚了自己要做什么,在我们提出指令之后,可以让孩子重复一遍。这不仅可以让孩子更加明确自己的职责,而且我们也可以通过孩子重复的内容,来判断孩子的理解是否存在偏差,如果有偏差,也好更进一步跟孩子解释清楚。

嘴皮子都磨破了,孩子却还假装听不见?这样治准没错!

嘴皮子都磨破了,孩子却还假装听不见?这样治准没错!

耐心等待,给孩子一点反应的时间

你是不是也经常这样:

叫孩子吃饭:“宝宝,吃饭啦!”

一见孩子没有反应,就立马催促:“叫你吃饭,听见没有?”

还是没有反应,就立马过去抢下他手中的玩具,提高分贝:“给我过去吃饭!!!”

很多时候,我们在给孩子下达指令之后,就想要孩子立马给出回应,而一旦他没有如我们期望的给出回应的时候,我们的第二道指令脱口而出,而第三道指令也已经在脑海当中酝酿好了。

其实孩子在接受指令之后,他还需要一个反应时间,所以在下达第一道指令之后,我们耐心等待,在心里默念10秒钟,如果孩子还是没有反应,再去看看他在做什么。

如果他正专注于某件事,而事情又不紧急的话,就不要打扰他。如果他就是故意听不见,那么我们可以蹲下来面对面认真的再把事情说一遍,这个时候孩子意识到你是认真的,他也就会重视你所说的话了。

嘴皮子都磨破了,孩子却还假装听不见?这样治准没错!

嘴皮子都磨破了,孩子却还假装听不见?这样治准没错!

让孩子承担“听不见”的后果

有一些孩子“听不见”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他往往就是故意装作听不见的。尤其是4岁左右的孩子,这个时候他们开始进入逆反期,有了自我意识,想要更多的自由,但是又不敢公然跟父母做对,于是他们就用这种“听不见”来做无声的反抗。

面对这样的孩子,就应该让他承担“听不见”的后果:“听不见”大人叫他吃饭,那就让他饿着;“听不见”大人叫他上床睡觉,那就准时把家里的灯都关了,让他自己摸黑上床;“听不见”大人叫他收拾玩具,那就把玩具全藏起来,让他三天不能玩玩具......

当孩子经历过“听不见”的后果之后,下一次他们会为了避免这样糟糕的后果而挺高自己的行动力。

嘴皮子都磨破了,孩子却还假装听不见?这样治准没错!

嘴皮子都磨破了,孩子却还假装听不见?这样治准没错!

找耳朵游戏

相比于一个生气的妈妈,孩子更喜欢一个能够跟他玩得来的妈妈。当孩子对你的话充耳不闻的时候,不妨跟他玩一个着耳朵游戏。

“宝宝,我在找一件很重要的东西,你能帮我找找吗?”

“是什么东西啊?”

“我在找你的小耳朵!”

“妈妈,我的耳朵就在这里呀!”

“啊,真的呀,我以为不见了呢,刚才妈妈一直在叫你,你都没有反应,我还以为你的耳朵不见了呢!”

用这种游戏的方式跟孩子沟通,会比你唠叨800遍更有效。这样的游戏提醒方式,可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时我们也避免了动怒,可谓是皆大欢喜,毕竟气大容易伤身嘛。

功夫妈咪说:

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孩子身上可能有不同的原因。所以,当孩子出现“听不见”的问题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分析问题的原因。如果他就是假装听不见,那么就要让他学会承担后果。如果不是孩子的问题,那么我们就需要反思一下,我们是否打扰了孩子,是否讲得清楚,是否有足够的耐心......

此外,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们也要给他更多的自主权,让他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不要害怕或者嫌弃他做得不够好,适时放手,孩子才能真正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