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45周年:水到渠成的“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已经成为描述中英关系的一个关键词,尤其是在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45周年之时。将这一定义放置到历史中去看,正如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所说,开创这一黄金时代非朝夕之功,而是水到渠成。

早在中英关系的里程碑——1972年两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之前,冰层就已经开始松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英国就采取了与它战后的重要盟国美国不同的政策——“保持一只脚在门内”,寻找继续在华贸易的可能性。所以在1950年初,英国就在西方国家中率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954年两国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但由于联合国席位问题和台湾问题的漫长谈判,直到1972年,两国才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45周年:水到渠成的“黄金时代”

在中英两国1972 年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之前,民间往来的冰层就已经开始松动了。图为伦敦大本钟前的威斯敏斯特桥

在冰面之下,民间往来更为深入持久。英国48家集团前主席杰克·佩里(Jack Perry)就是代表之一,他1953年冲破重重阻力,率15家英国公司代表访问中国,签订了西方商界与中国的第一个贸易协定,他也因此被称为中英关系的“破冰者”。

某种程度上,“佩里”这个姓氏已经成为中英“破冰”的代名词。从杰克·佩里开始,到他的儿子,再到孙子,三代人都是这段历史的讲述者和传承者。我们在伦敦佩里家中见到了这个家族的第二代——杰克·佩里的儿子斯蒂芬·佩里(Stephen Perry),他也是现任的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因为父亲的开创之举,人们习惯称他为“小佩里”。父亲杰克·佩里已经去世,但他当年和中国交往的印迹在这个家里随处可见,各种书籍、照片、老物件,包括在中国已经难觅的初版红宝书“毛选”,甚至还有画家友人送的一幅《五子登科图》——因为“老佩里”有五个孩子,佩里一家和中国的情感联系可见一斑。

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45周年:水到渠成的“黄金时代”

现任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芬·佩里(黄宇 摄)

在当年的特殊历史环境下,是什么激发了老佩里去开启破冰之旅?这仍是萦绕我们心头的第一重疑问。可以想象,这个问题斯蒂芬·佩里已经被问过很多次了,但他说,实际上每个提问者的出发点都有细微的不同,比如很多人会问:“为什么你的父亲杰克·佩里当年认准了中国呢?”小佩里认为,这个问题应该是:“为什么中国选择了杰克·佩里?”

“我的祖父母是来自东欧的犹太人,逃亡到英国,白手起家。他们当年住在东伦敦的贫民窟,20多人挤在一起,没厕所,没暖气,生活困窘。后来欧洲法西斯主义兴起,席卷伦敦,对犹太人的迫害很严重。犹太人和曾受犹太人帮助的码头工人们想尽办法阻挡法西斯暴行,我父亲当时是其中一员,逐渐成为共产主义者。‘二战’后又迎来冷战,我父亲也是第一批反对冷战的人,主张以贸易合作代替封锁。1952年,父亲参加了寻求东西方经济合作的莫斯科会议,他是英国代表团的秘书长。在会议之前的一次聚会上,父亲遇到了中国代表团秘书长冀朝鼎,他说着完美的美式英语,我父亲一开始还以为他是一个美国人。他们谈起了中国的很多政策,特别是周恩来总理对加强中英贸易往来的想法,一周后冀朝鼎再次约他见面,故事就由此开始了。时任伦敦出口公司总裁的父亲被看作成功的企业家,同时也对冷战和中国有自己的见解。当时中国代表问他对中英贸易往来有什么了解,他说我什么都不了解,我就是个手工业制造商。然后中国人说我们需要你,需要像你这样有传统手工业制造背景的人,也需要像你一样了解其中艰难的人。我们也不了解中英贸易,但我们信任彼此。于是破冰之旅就这么促成了,签订了总额3000万英镑的贸易协定,随后以先遣团成员为基础的48家集团也成立了。对中国来说,英国大概是欧洲第一个向新政权伸出橄榄枝的国家。”斯蒂芬·佩里说。

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45周年:水到渠成的“黄金时代”

1954年8月14日,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在北京举行招待会欢迎英国工党代表团访华。周恩来总理出席招待会并会见代表团成员(图片来源:新华社)

1953年父亲宣布要去中国时,斯蒂芬·佩里只有5岁,只知道父亲要去一个遥远的国家,而家人都不赞成。长大后他听父亲再次谈起,一是当时正值朝鲜战争,西方掀起反华高潮;二是从英国去中国的旅途充满艰辛和危险,从伦敦到香港要走7天,从香港到北京还需要3天,何况当时中国还被英国政府视为敌人;三是他不得不承担巨大的经济损失。但老佩里日后常常回忆令他终生难忘的第一次中国之旅,谈起那艘从香港到北京的挤了几百人的船。尽管那时候中国很贫穷,船上的人仍把最好的东西拿出来请他吃。老佩里感慨:“这就是中国人的方式。”

英国人发现可以从中国买很多东西,但是中国能从英国买什么呢?在各方协调之后,可做冬大衣的羊毛条成为中国向英国购买的第一种商品。“父亲非常兴奋,不管怎么说,这是一笔可操作的好生意。他从英国东北部约克郡买到了一批羊毛条,接下来的问题是怎么支付。通行的做法是需要西方银行的认证,但中国人对我父亲说:‘我们的货币很好很安全,不需要你们的。’提出通过伦敦的中国银行电子信用作担保。英国商人不放心,于是父亲不得不以自己的公司作担保。生意结束后中国银行兑现了担保,双方的生意才开始慢慢扩大了,从羊毛条扩展到茶叶、皮毛、香肠、清洁毛刷头、酱油等,甚至还有石油。”

斯蒂芬·佩里告诉我,值得一提的是,苏联同中国关系恶化之后,父亲选择了中国,这并不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因为他说,除了商贸机会,中国从来不从他这里索取什么。但是苏联更想插手体制上的事情,比如贸易联盟。他认为,中国通过对商贸合作的重视向外界表明,中国正在一步步远离战争,争取更大的发展。这与他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多一些商贸合作,少一些战争。”小佩里说,商业利益只是让父亲开启“破冰之旅”的其中一个动力,帮助中国的发展建设才是贯穿始终的,那是他不变的信念和使命。比如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中国经历了严重的饥荒,48家集团帮助中国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购买了很多小麦,而在那时这些国家还未与中国建交。小佩里回忆,一开始确实很艰难,但中国政府一直很重视父亲。1968年,中国只向17个英国人签发了入境签证,佩里公司就占了10个。甚至在“文革”期间,仍然帮助父亲去他做生意需要去的地方。

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45周年:水到渠成的“黄金时代”

今年1月29日,在伦敦特拉法加广场上举行的中国农历新年庆祝活动(黄宇 摄)

佩里一家的命运起伏也是时代的缩影。小佩里说,50年代冷战时期,美国施行孤立政策,与中国往来与当时的意识形态相悖,那时候有很多针对父亲的批评和指责,他也在很多年里被禁止进入美国,直至尼克松访华的前一年。当时英国政府的态度其实是矛盾的。“因为香港,英国希望和中国保持良好的关系。而迫于美国压力又要对中国予以制裁,这会破坏和香港的关系,损失很大,所以英国政府其实也愿意看到有人率先打开和中国合作的大门。这也是我父亲那一辈人‘破冰’的意义所在。”

小佩里第一次随父亲去中国时只有24岁,那是在1972年,也是尼克松访华的年份。小佩里说,尼克松访华给西方世界一个信号,他们意识到和中国的关系要开始转变了。“当时的英国首相是希斯,他心态很开放,相信全球化的大趋势,总是乐观地估计西方对华政策。当然也有来自美国的劝告,说英国不能这么早就对中国开放,但希斯坚持说这是对的时机。他是那时候的英雄,他承担了风险,如同我父亲一样。”

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45周年:水到渠成的“黄金时代”

中英两国企业希望通过商贸往来推动科技创新。图为伦敦查令十字车站街景(黄宇 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斯蒂芬·佩里说,父亲那一代人致力于反对冷战,建立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在包括1966年周恩来总理与艾登总统的会面、1972年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而他这一代则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越南战争的影响,希望国与国之间能更紧密地彼此依存,减少战争和冲突,这使得小佩里决定继承父亲的事业,投入中英贸易往来。

小佩里说,2006年温家宝总理在英国访问时会见了他,促使他产生了一个新想法:“我们谈到,在中英关系的历史中,还有很多鸿沟和困难没有解决。我问他,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他看着我,思考了一会儿说,让一整代人忘记历史上曾经发生的事情是相当困难的,这个问题要留给年轻人,年轻人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之后我对他的话想了很久,怎么做才能更有意义。最后我决定成立‘青年破冰者’组织,吸引英国各界年轻人参与,促进对中国的了解。”小佩里告诉我,他的儿子“小小佩里”——杰克·佩里正是“青年破冰者”的主席,这个沿用了祖父名字的年轻人也继承了家族的“破冰”使命。小佩里认为,必须从文化的角度来理解“破冰”这个词的含义——它指的不是一场冷战,而是打破无知和误解的坚冰,这才是青年破冰者的意义。

(本文原刊于《三联生活周刊》2017年第50期,文章为节选。)

小编超级彩蛋预警 2018倒计时,还有16天就新年了,忙着年末工作,还没准备自己和小伙伴的新年礼物?就知道你懒,不过所幸低调的我已经为你备好了上万元的大礼!今晚9点~10点,征订文末留言,留言点赞前80者皆有奖!各凭本领,先到先得!小板凳搬好了,手机前守候,目标:跑进前80→

点击下图

订阅 2018年《三联生活周刊》(52期)

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45周年:水到渠成的“黄金时代”

点击阅读原文,今日生活市集,发现更多好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