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世鐘長鳴:清朝第一個和最後一個邊界條約簽訂國都是沙俄

晚晴的

歷史上,有一張“時局圖”曾令每一箇中國人都印象深刻。

那是1898年愛國華僑謝纘泰所畫的《時局圖》,形象地揭露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

警世鐘長鳴:清朝第一個和最後一個邊界條約簽訂國都是沙俄

歷史教科書中常見的 時局圖

這張時局圖後來出現幾種改繪版本,不管是在哪一種版本的時局圖中,對中國的北方虎視眈眈的都是一隻巨熊。


我們都知道這頭熊代表的是沙俄。

沙俄的野心是從來都是巨大的,領土擴張的慾望也是無止境的。

早在康熙時期,沙俄已經擴張到了黑龍江、貝加爾湖流域。即便清朝當時國力強盛,沙俄領土的擴張暫時受到了遏制。但是在領土邊界談判上沙俄卻大佔上風,1689年,中俄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簽訂,沙俄在邊界上獲得了極大的好處。

儘管史學界的主流意見將《尼布楚條約》稱為平等條約,但從最終結果來說這無疑是一個不平等的條約。

警世鐘長鳴:清朝第一個和最後一個邊界條約簽訂國都是沙俄

《尼布楚條約》爭議地區為以後留下隱患

條約簽訂好,沙俄的野心仍在滋長,最終在1727年(雍正五年)又簽訂一個邊界條約,《布連斯奇條約》,條約中清政府再次退讓,中國邊界向南收縮。

此後沙俄一直在領土上滋擾中國,到晚清時期,他們擴張領土的慾望在清政府身上得到了徹底了,一系列的不平等的邊界條約紛紛簽訂,沙俄領土在清朝身上足足擴展了150多萬平方公里。

直到清政府覆滅前夕,簽訂的最後一個不平等條約仍然是和沙俄簽訂的邊界條約。

這個最後的不平等條約叫《滿洲里界約》。

這個條約的動議是清政府首先提出,原因很簡單,沙俄對中國領土野心不減,即便是簽訂了那麼多妥協的條約,俄國人還是呼倫貝爾地區經常越界侵佔中國領土。

警世鐘長鳴:清朝第一個和最後一個邊界條約簽訂國都是沙俄

這張圖同樣讓中國刻骨銘心

為了防止沙俄尋釁生事演變成正式侵略,清朝外務部照會沙俄政府,提議雙方派員會勘這一帶的邊界。1910年4月,沙俄同意清政府的建議。

1910年5月,清政府命黑龍江呼倫道宋小濂為勘界委員,與沙俄勘界委員儒達諾夫在滿洲里舉行會議商談具體事務。

談了三個月,雙方決定決定先勘水界後勘陸界。勘界是最大的難點,界線不清,界點被毀,水道淤積變換,更沒有圖籍參照。沙俄利用這些客觀現實在勘界是把不屬於俄國的地方都劃入俄國,肆意吞佔中國固有領土。

沙俄依仗武力,對宋小濂進行恫嚇要挾,企圖迫使宋小濂屈服,宋小濂舉例抗爭並按外交慣例對沙俄的軍事恫嚇進行抗議。

警世鐘長鳴:清朝第一個和最後一個邊界條約簽訂國都是沙俄

但是清政府一味妥協退讓,1911年5月,清政府派黑龍江巡撫周樹模為會勘清俄邊界大臣,與俄方代表菩提羅夫在齊齊哈爾進行談判。

在會議中,沙俄得寸進尺,竟然要求將滿洲里劃給俄國,還在滿洲里邊境的確調動軍隊,繼續武力威脅。周樹模堅決不讓,沙俄又轉變策略,讓中國在兩國邊界的其他地方讓步,作為沙俄不要求滿洲里的交換條件。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不久南方各省紛紛宣佈獨立,清政府形勢危急,沙俄又乘機施壓。12月20日,周樹模被迫和沙俄簽訂《滿洲里界約》。

警世鐘長鳴:清朝第一個和最後一個邊界條約簽訂國都是沙俄

《滿洲里界約》共計使中國喪失了阿巴該圖等領土1400多平方公里。

《滿洲里界約》簽訂後,沙俄擔心清政府垮臺,立刻照會中國外交部,認為給條約“無須由兩國政府批准,政府視為完全了結”。

就這樣,《滿洲里界約》就如此匆匆地成為了“定案”,成為了清政府簽訂的最後一個不平等條約。

清朝滅亡後,盤踞東北的奉系軍閥張作霖曾試圖收復阿巴該圖,但沒有成功。


落後就要捱打,實力才是硬道理。

任何時候國家的實力才是國民、國威存在的基礎。

謝纘泰的《時局圖》繪於1898年,距今整整120年了。

“沉沉酣睡我中華,哪知愛國即愛家!國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當年這張薄薄的圖,如一聲警笛,警醒著當時不忍看神州陸沉的愛國者,激盪起國人挽救民族危亡的愛國情懷。

今天的國人也應該警醒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