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县云阳镇精准扶贫出实招 “志智双扶”开启脱贫“加速度”

“感谢镇党委、政府对我的帮助,要不是帮我转变旧观念,我估计还在酒桌上牌场上混呢!”南召县云阳镇狮子坟村贫困户刘晓阳说。因为扶贫帮扶人为他理出了致富路子,刘晓阳鼓足干劲办起了家庭养殖场,年收入大幅提高,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刘晓阳家里有6口人,因照顾家里老小无法外出务工,原来整天喝酒打牌,无所事事。看到这种情况,副镇长李晓静天天找他讲道理,让他改掉生活恶习,扛起家庭责任。刘晓阳被真情打动,决定发展家庭养殖业。2016年开春,他先后购买了鹅苗450只、母猪4头,精心饲养、育肥、繁育。2017年卖鹅收入两万多元,销售猪仔30多头,收入2.2万元,顺利实现脱贫致富。这是云阳镇开展“志智双扶”加快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

云阳镇在脱贫攻坚走访中发现,部分贫困群众沉迷于酒桌牌桌,不思进取,不谋发展,产生依赖心理,“等靠要”思想严重。对此,镇里通过开展“志智双扶”活动,采取教育引导、思想疏导、典型引路,从思想深处扶志,鼓起致富干劲,斩断思想上的穷根,通过真情帮扶、算账对比、产业扶持,增强发展底气,激发致富志气,提高脱贫勇气,激发贫困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内生动力。

扶贫先扶志。扶志的关键在于教育引导,增强贫困群众致富的自信心,促使他们树立脱贫致富的志气。云阳镇在基层党组织中开展以“工作评议会、政策宣讲会和党员志愿者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两会一服务”活动,让党员干部与贫困群众结成对子,由党员对贫困群众宣讲扶贫政策、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把志气和信心送到贫困群众心里,帮助他们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观念,铆足精气神,立志拔穷根。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加强实用技能培训,让贫困群众学得一技之长,是帮助其摆脱贫困最有效的途径。按照“群众点菜,专家掌勺”,云阳镇面向农村有致富意愿、有发展潜力的富余劳动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采取“课堂教学+教学实践”的办学模式,结合全县“党的创新理论万家宣讲进基层”活动,邀请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县职业学校老师、县农业局技术专家等到24个行政村进行创新理论、扶贫政策、农业技术宣讲,让他们掌握致富“真经”;通过举办企业岗前培训、创业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破解贫困户自我发展动力不足难题,推动他们树立“靠技能脱贫,用双手致富”的价值观。

云阳镇还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依托“百企帮百村”活动,协调镇慈善协会17位企业家及社会爱心人士与各村结对,援建24个“爱心超市”,积极推广“爱心超市”积分制,建立“以奖代补、多劳多得”的正向奖励机制。镇里经过充分协商,从“扶志”和“扶智”两方面制定计分办法,开展“勤劳户、卫生户、热爱公益户”等评选活动,鼓励贫困群众通过遵纪守法、移风易俗、文明整洁、勤劳致富、孝老爱亲、诚实守信等方面的优良表现挣取积分,再通过积分兑换奖品。李楼村贫困户赵廷芳兑换了米面等生活用品后激动地说:“现在只要我们多干活、肯劳动就能获得积分,拿着积分卡就能换得日常用品,真是太好了!太方便了!”自开办“爱心超市”后,全镇贫困户踊跃参加,用积攒的积分兑换商品,掀起一股文明新风,“小积分”提振贫困群众“精气神”。

“我们开展的‘志智双扶’不仅要让贫困群众富‘口袋’,更要让他们富‘脑袋’。”镇党委书记孙晓刚说,该镇今年邀请南阳市长宏曲剧团、县关工委文化艺术团赴各村文化演出60余场次,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帮助贫困群众克服“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观念,调动他们主动脱贫、艰苦奋斗的主动性创造性,激励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奔小康、创造幸福新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