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的硫磺島登陸戰為什麼如此重要?

王昆立


其實關於硫磺島戰役的問題我已經回答了不少了,但是見到相關的問題還是會忍不住回答。

硫磺島之戰之所以重要,可以分為前因和後果兩部分分析:

圖注:硫磺島的位置非常重要,圖片來自網絡

硫磺島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戰略位置。從地圖上看,硫磺島恰好位於塞班島與日本本土之間。當美軍在1944年7月拿下塞班島之後,就將這裡變成了轟炸日本的航空基地,從塞班島起飛的B-29機群向北飛行2000多公里可以對日本本土進行大規模的轟炸。

圖注:塞班島上的B-29轟炸機,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正在向日本本土目標投彈的B-29轟炸機機群,圖片來自網絡

硫磺島恰恰位於從塞班島至日本本土的中間,這裡能夠為日本本土提供提前預警,島上日軍機場的戰鬥機更能夠升空對美國轟炸機進行有效的攔截,對於美軍來說是如鯁在喉,必須拔掉!

對於日本來說,硫磺島不僅具有軍事和戰略價值,其還是第一塊遭到美軍攻擊的日本領土。在之前西南太平洋的島嶼爭奪戰中,那些島嶼都屬於日本侵略所佔領的,但是硫磺島就不同了,其屬於日本國土,等於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第一個遭到攻擊的日本領土。

關於這次戰役的過程就不多說了,雙方經過36天的血戰,最終以美軍的殘勝告終。在整個硫磺島戰役中,美軍陣亡6821人,傷21865人,傷亡總計為28686人。日本方面,除了1083人被俘之後,其餘22305人全部陣亡,這成為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傷亡人數超過日軍的島嶼爭奪戰。

美軍佔領硫磺島最直接的好處就是拔掉了這根釘子,同時硫磺島擴建的機場成為美軍的支撐點,那些出現故障或者是受傷的B-29轟炸機都可以在硫磺島降落,這是巨大的價值。同時進駐硫磺島機場的戰鬥機能夠起飛為B-29提供有效護航。

圖注:迫降在硫磺島上的B-29轟炸機,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駐紮在硫磺島上的P-51D野馬戰鬥機,圖片來自網絡

硫磺島之戰對於美軍的影響還是非常深的,首先就是參戰的第五兩棲軍被打殘,不得不調回美國本土進行修整,其一直到戰爭結束也沒有恢復戰鬥力。對於美軍來說,硫磺島戰役給他們上了一課,特別是面對對方挖掘坑道據守時該如何進攻,這些經驗在不久之後的沖繩之戰中將會派上用場。

圖注:正在硫磺島上搜索洞穴的美軍士兵,圖片來自網絡

硫磺島之戰極高的傷亡深深震動了美國政府,高層對於之後攻擊日本本土所面臨的高傷亡顯得憂心忡忡。正是在硫磺島之戰和之後沖繩戰役的影響之下,美國決定對日本使用剛剛研製成功的原子彈,之後原子彈就投放到廣島和長崎兩座城市。

圖注:在廣島爆炸的原子彈產生的蘑菇雲,圖片來自網絡

硫磺島對於日美雙方都非常重要,這次戰役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此戰成為登陸與抗登陸作戰的範本,直到今天依然被許多國家軍隊作為教科書式的戰鬥。

圖注:正在登陸硫磺島的美軍兩棲攻擊波,圖片來自網絡

或許當年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海軍上將的一句話能夠概括硫磺島戰役:“在硫磺島作戰的美國人,非凡的勇敢是他們共同的特點!”


古生物探索


硫磺島位於西太平洋的日本火山群島,面積只有20平方公里,南距關島1130公里,幾乎是東京和塞班島的中間位置。

原本在硫磺島日本是沒有駐軍的,包括整個小笠原群島也只有在父島有少量駐軍,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為鞏固南太平洋的空中航線日軍才開始駐島,主要是修建飛機場,在1944年以前,日軍僅僅把硫磺島當作為太平洋中部與南部的航空繼基地,對於硫磺島重要的戰略地位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因為日本一心想的是擴張再擴張,從來沒想過戰爭的硝煙會瀰漫到自己的本土。



1944年1月,美軍對加羅林群島的楚克,發動了毀滅性的空中打擊,2月份收復了馬紹爾群島,面對來勢洶洶的美軍,日軍大本營才開始重新評估戰爭的態勢,為抵禦美軍的進攻,日軍建立了一個環形防衛圈,或者稱“絕對國防線”,以保護國土不受侵犯,這道防線就是加羅林群島一直延伸到馬里亞納群島,兩島的最北端即是硫磺島,如果硫磺島被美軍佔領,那麼日本本土再沒有外圍的保衛線了,日本就會直接面對美軍,美軍就可以利用硫磺島作為戰鬥機和轟炸機的起降機場,隨時可對日本國土實施空中打擊,這樣就大幅度提升了對日本政治和經濟工業中心的轟炸效果,加速日本帝國主義的滅亡,所以硫磺島對於日本和美軍都是極其重要的,硫磺島爭奪戰也是太平洋戰爭中最為激烈的戰鬥之一。



1944年12月,美軍登陸菲律賓的萊特島,其後美軍在萊特灣的海戰中基本消滅了日本海軍主力,隨後就開始佈署搶佔硫磺島的行動。

日軍在馬紹爾群島淪陷後,加強了硫磺島的軍事力量。

硫磺島之戰從1945年2月19月一直持續到3月26日,美軍出動了11萬兵力,日本守軍23786人,最終美軍傷亡6821人,日軍除1083人被俘外,全部陣亡,這場戰鬥也讓美軍見識了日本軍人的頑強,所以後來美軍沒有輕意實施日本登陸作戰計劃,而是先使用了兩顆原子彈的原因,因為美國軍部預測,要在日本實施登陸作戰,美軍起碼要付出100萬軍人的傷亡。



謝謝閱讀


雪上長留馬行處


硫磺島戰役:美軍踢開日本帝國大門的血戰

硫磺島戰役的標誌性照片

硫磺島戰役(Battle of Iwo Jima,硫黃島の戦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太平洋戰場上,從1945年2月19日至3月26日期間,美國與日本帝國發生的一場著名戰役。硫磺島戰役亦是太平洋戰爭里美日雙方最激烈的交戰之一。

該戰役的美軍最高指揮官,是被譽為“現代兩棲作戰之父”的海軍陸戰隊中將霍蘭.史密斯。美方投入總兵力110,000人、登陸艇500艘、軍艦400艘、飛機2,000架。戰鬥序列主要包括:海軍特混艦隊所屬的第51、第53、第54、第58和第56特遣隊;以及海軍陸戰隊第5兩棲軍(V Amphibious Corps),該軍轄制第3、第4、第5海軍陸戰師,兵力61,000人。

日軍最高指揮官為陸軍大將粟林忠道,投入總兵力23,000人、飛機30架、坦克23輛。其中陸軍兵力13,586人、海軍兵力7,347人,編製成小笠原兵團。戰鬥序列主要為:陸軍第109師團、混成第2旅團;第27航空戰隊、海軍乙航空隊、硫磺島警備隊等。

在硫磺島戰役中,美軍有6,821犧牲、21,865人負傷;日軍除1,083人投降外,其餘22,703人全部陣亡。美軍最高指揮官霍蘭.史密斯中將

美軍攻佔硫磺島,相當於踢開了護衛日本帝國本土的最後一道屏障。並能將該島建設成供戰鬥機起飛的機場,為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護航,這大幅提升了對東京及其它日本軍事、工業重鎮展開戰略轟炸的有效性。硫磺島戰役不僅因為美軍浴血奮戰和日軍負隅頑抗,使之不亞於二戰中的任何一場苦戰;還因為美聯社戰地記者喬.羅森塔爾捕捉的一副表現6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士兵在折缽山上豎起星條旗的經典照片,而彪炳史冊。美軍插旗照

這張廣為流傳的照片是於1945年2月23日(為時35天的硫磺島戰役的第5天)拍下的,照片中出現的6人,有3人不久即陣亡,其他3人隨後被安排返美巡迴演講,號召民眾踴躍購買軍券。它是唯一一張當年拍攝當年就奪得普利策攝影獎的照片,更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英勇作戰的象徵。

日軍最高指揮官粟林忠道

戰役背景

硫磺島是日本南方距離東京1080公里的火山島,呈東北、西南走向,長8公里,北部最寬處為4公里,東南部最窄只有800米。地理上隸屬小笠原群島的一部分,往南1,130公里是關島。島上大部分由鬆軟的火山灰土壤構成,保水性不佳,飲用水主要靠收集雨水為主;戰爭爆發前約有1千人左右的平民在島上以採掘硫磺或種植甘蔗為業。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發時,小笠原群島中只有父島駐軍;硫磺島的戰略地位在日美開戰後才逐漸提高,日軍駐該島最早的原因為鞏固前往南太平洋的空中航線,因此日本帝國海軍派兵在島上開設了機場。第一座機場(千鳥機場)位於折缽山東北方約2公里處,駐有20架軍機和1500名官兵;另有電臺、氣象站等輔助設施。

1944年2月美軍佔領馬紹爾群島,並從11月開始使用B-29轟炸機由此地起飛對日本本土實施轟炸。同時,日本大本營高層也在仔細分析美軍於1944年1月對加羅林群島的楚克發動的毀滅性空中打擊及攻取馬紹爾後的戰爭態勢。

跡象顯示,美軍將會進擊至加羅林和馬里亞納群島一線。為抵禦美軍行動,日本軍方最高層決定加緊構建一個環形的所謂“絕對國防圈”。南北向的加羅林至馬里亞納為其中一道島嶼防線,兩群島更北部即硫磺島,再往後便是日本本土了。1944年3月,由小畑英良中將指揮的第31軍進駐該防線內。

硫磺島及小笠原群島由此成為日軍阻止美軍空襲和進攻帝國的最後一道防線。硫磺島上的日軍觀察所常常能在第一時間向本土發出預警,致使美軍的戰略轟炸效果大打折扣。而且,駐屯硫磺島的“零”式戰鬥機也是美軍轟炸日本途中的一大威脅。在1944年12月,“零”式戰機從硫磺島出發突襲塞班島的美軍機場,擊毀、擊傷B-29轟炸機各11架和8架。太平洋奪島作戰中的美軍

1944年8月美軍佔領關島,同年12月20日登陸菲律賓萊特島。在其後的萊特灣海戰中,美國海軍基本消滅了日本帝國海軍聯合艦隊主力。此後,美軍取消原本在1945年2月底3月初登陸菲律賓呂宋島或臺灣的作戰計劃,改為搶佔硫磺島後直接攻擊沖繩和日本本土。

美軍奪佔硫磺島主要基於以下考慮:消除日軍對美軍轟炸機的預警能力;根除駐硫磺島上的日軍戰鬥機,減少轟炸機經過這裡時的損失;為轟炸日本本土後返航的受傷飛機提供臨時著陸場;為航程較短的護航戰鬥機提供可靠基地;消滅駐硫磺島的日軍,為打開進攻日本本土的門戶除掉後顧之憂。

從東京而言,在美軍佔領馬紹爾群島後,便著手加強硫磺島上的軍事力量。日軍最初有5,000人,配備了13門火炮、200挺輕重機槍、4,551枝步槍、12架高射炮、30挺25毫米雙管高射機炮。此外,防禦工事裡藏有120毫米口徑的火炮。

1944年6月,硫磺島上還駐有80架戰鬥機,但到7月僅剩下4架;美國海軍艦隊進抵硫磺島目視範圍海域內後,通過一次全面轟炸摧毀了島上所有地面建築物和僅存的4架飛機。但美軍尚沒有對喪失海空支持的硫磺島展開攻擊,而日方也僅剩地面部隊能投入防禦。

至1944年7月底,日軍將非戰鬥人員全部撤出硫磺島,並進一步加固完善了地下工事。

當地的特有火山灰和水泥混合後可製成質量上乘的混凝土,日軍藉此構造了許多異常堅固的地下工事。為防止守軍被圍困,每個工事都有多個出口,四通八達、通風良好,大的地下暗堡甚至能容納300-400兵力。

日軍還準備建成27,000米的地下通道,以連接所有地下工事,把主要火力集中到山腳,射程覆蓋到灘頭。到美軍登陸時,已經完成了18,000米。

雖然受到美軍艦艇攔截,日軍仍然源源不斷地向硫磺島運送增援兵力。先從父島調來5,000人、從塞班撤回2,700人也集中到硫磺島,到8月,島上兵力已達到12,700人。後來,又派遣1,233名海軍工兵修建工事。8月10日,2, 216名海軍全數抵達。到了1945年2月,島上總兵力已經達到23,000人(包括陸海兩軍),食品儲備足夠堅持兩個半月。

同時,日軍抓緊向硫磺島調送武器,儘管不少運輸船隻被美軍擊沉,但到1944年末,日軍還是將361門75毫米(或更大)口徑的火炮、12門320毫米口徑的迫擊炮、65門150毫米中型迫擊炮和81毫米口徑的輕型迫擊炮、33門80毫米口徑的海軍炮(naval guns),94門75毫米(或更大)口徑的高射炮、69門37毫米和47毫米口徑的反坦克炮、200挺20-25毫米口徑的高射機槍、70門火箭炮(攜帶從90公斤射程為2-3公里到250公斤射程為7公里以上的火箭彈)等裝備成功搶運到島上。

駐紮朝鮮釜山的第26戰車聯隊的28輛坦克和600士兵也朝硫磺島進發,中途雖遭美軍潛艇USS Cobia(SS-245)的魚雷襲擊,但仍有22輛坦克到岸,並被安置到戰略要點,半埋在土中,以防空襲。

在各方就緒後,日軍最高指揮官慄林忠道中將吸取塞班島日軍在反登陸戰3天內就損失3萬人的教訓,制定了在美軍登陸時不暴露任何火力,而是等到美軍進入內地500米時再發起反擊,充分利用隱蔽工事集中所有火力近距離大量殺傷灘頭的美軍有生力量之戰術。美軍硫磺島戰役作戰圖

戰役發起

早在1944年10月7日,美軍為把硫磺島變成轟炸日本本土的前進基地,已在設計攻島作戰方案,計劃投入總兵力7萬人。

12月13日,日軍海軍偵察機發現一支由170艘美軍戰艦組成的龐大艦隊向硫磺島駛來。

自1944年12月8日起,美軍派出自馬里亞納起飛的B-24“解放者”轟炸機連續4天襲擊硫磺島,投擲了800噸炸彈;到年底幾乎每天晚上美軍都會對該島狂轟濫炸,但只是擊沉了幾艘日軍運輸船,並沒有對島上地下工事造成嚴重傷害。

1945年1月2日,美軍轟炸機群又轟炸了硫磺島上的機場,日軍迅速調集11輛卡車、2輛推土機和600人搶修;另派出2,000人去填彈坑,平均每個彈坑有50人填,僅用了12小時就修復機場。美軍登陸

美軍搶灘登陸

1945年2月15日,美軍登陸部隊向硫磺島海域聚集。海軍6艘老式戰列艦加5艘巡洋艦在偵察機的校準下炮擊島上表面陣地,並派出12艘登陸艇佯動接近東海岸。因折缽山上的日軍炮擊,導致9艘失去移動能力,3艘重傷,但這也暴露了日軍重炮位置,“內華達”號戰列艦發射的重磅炮彈立刻摧毀了這些重炮。

2月16日,美軍再次啟動對硫磺島連續3天的集中轟炸。

2月19日,02:00,美軍發起登陸進攻,100架轟炸機先行轟炸。06:40,戰列艦火力接著跟上;08:05,因戰果不理想,120架B-29執行第二輪轟炸;08:25,至09:00海軍艦炮持續炮擊。此時,運送搶灘部隊的登陸艇群故意在海面轉圈航行,讓守軍無法知道登陸的確切時間;09:00,由海軍陸戰隊第4、第5師組成的第一波3萬人,開始登陸。但日軍按照預先部署沒有立即對登上灘頭的美軍發起打擊;10:00,日軍突然反擊,美軍第4海軍陸戰師第24、第25團死傷25%,第一波上岸的56輛坦克半數損失。

19日傍晚,美軍已將折缽山包圍,其餘4萬人也開始登陸。當晚,日軍沒有采用瓜達爾卡納爾戰役中的人海突擊戰術,而是小規模襲擾灘頭的美軍。

19日一天,美軍陣亡548人,其中還有在二戰中唯一同時獲得榮譽勳章和海軍十字勳章的傳奇人物:第1海軍陸戰師的約翰.巴斯隆(John Basilone)軍士長。他在硫磺島戰役爆發前不久才調往第5海軍陸戰師第27團1營C連任機槍小隊長。另有1755人受傷。美軍攻佔折缽山

奪取折缽山

20日,美軍留下海軍陸戰隊第5師第28團進攻折缽山。其他3個團向元山方向突擊,黃昏時佔領千鳥機場,切斷了折缽山同硫磺島島中央慄林中將指揮部的聯繫。

折缽山獨立守備隊由日軍第312大隊和速射炮第10大隊組成。日軍防守頑強寸土必爭,美軍則用火焰噴射器及手榴彈進攻地堡,折缽山獨立守備隊隊長厚地兼彥大佐戰死。

21日,作為美軍戰略後備隊的第3海軍陸戰師登陸。日軍32架飛機從千葉縣香取基地起飛對美軍展開敢死攻擊。擊傷美軍航母“薩拉託加”號,擊沉護航航母“俾斯麥海”號。美軍當日陣亡644人,傷4,108人,失蹤560人。

22日,因戰鬥減員嚴重,第3海軍陸戰師接替第4師繼續進攻元山。折缽山方面的攻勢還在山腳處於膠著狀態。美軍用火焰噴射器逐次消滅坑道中的日軍,無法燒到的地方則用黃磷彈或者灌入汽油點燃燻烤。美軍登上山頂插旗

23日早上10點15分,第5海軍陸戰師第28團第2營在苦戰後終於登上折缽山,並插上了美國國旗。

23日12點15分,海軍陸戰隊的戰士們又努力換上了一面更大的星條旗,而這一幕恰好被隨軍記者喬.羅森塔爾拍到,這就是著名的《美軍士兵在硫磺島豎起國旗》照片。後來,這幅照片成為眾多雕塑和繪畫作品的原型,在華盛頓特區外的阿靈頓縣依照這張照片做的雕塑,成了銘記美國海軍陸戰隊二戰經歷的紀念碑。美軍謝爾曼坦克用噴火器消滅日軍

元山附近的戰鬥

24日至26日,美軍佔領折缽山後收緊兵力以每小時10米的速度向元山機場推進,日軍戰車26聯隊防守。26日黃昏美軍佔領元山機場,至此硫磺島上日本守軍死傷過半,所剩彈藥僅為原來的1/3。

26日當天,美軍工兵搶險修復千鳥機場可供偵察機起降。3月初,機場基本上完成修復。3月4日,一架轟炸東京後受傷的B-29在兩軍密集的炮火下首次著陸成功。

元山正面由千田少將率領的日軍混成第2旅團防守,美軍稱其為“絞肉機”。3月5日,慄林中將把指揮部從硫磺島中部撤往北部。

3月6日,美軍第一架P-51“野馬”戰鬥機在硫磺島降落。

3月7日拂曉,美軍發起突擊切斷了硫磺島北部和東部的聯繫。美軍逐一清剿日軍地堡

在硫磺島戰役過程中,美軍每一發現日軍地堡入口隨即灌入海水或倒入汽油點火,並使用手榴彈、火焰噴射器攻擊,很多日本兵在地堡內因不堪折磨便用手榴彈相互自殺。

日軍在硫磺島誓死抵抗,但始終無法獲得任何外部支援,最後敗局已定。粟林忠道中將命令步兵第145聯隊長池田大佐燒燬軍旗,並於3月16日向東京大本營發出以下訣別電:“面對數量和質素佔優的陸海空攻擊,卑職已盡全力,然現在險要盡落敵手,卑職萬分抱歉。”

3月17日,美軍功抵硫磺島最北端的北之鼻。同日,東京大本營晉升慄林為陸軍大將併發出最後一次命令。

3月26日,慄林大將、市丸少將率領剩餘的數百名殘兵向美軍航空兵營地作了最後一次反擊(“萬歲衝鋒”),造成美軍53人死亡,119人受傷。但是,硫磺島上日軍已全軍覆滅而且再也沒有能力組織起抵抗。因慄林大將在衝鋒前扯去了軍銜章,無法確認屍體。美軍還從市丸少的屍體上發現了他寫給羅斯福總統的遺書。苦戰中的美軍

攻佔硫磺島

1945年3月15日,美軍宣佈硫磺島之戰勝利。

3月21日,東京大本營發佈硫磺島日軍玉碎的報告:“戰局已經到了最後的關頭,17日午夜最高指揮官胸懷必勝的信念和對皇國安泰的祝福率領全軍向敵人發起衝鋒,隨後音訊皆無,硫磺島守備部隊的玉碎壯舉,必將成為一億國民的典範。”

在硫磺島戰役中,日本守軍有22,703人戰死。美軍傷亡總數達26,000人,其中戰死6,821人。美日雙方都承受了很大傷亡,零散日軍仍拼死抵抗,直到3月26日,美軍才完全控制硫磺島。

因為此役,美國海軍陸戰隊有27名官兵獲得榮譽勳章,超過了該軍種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獲得榮譽勳章總數的1/4。美國海軍五星上將、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切斯特.尼米茲感慨的說:“對於在硫磺島作戰的人來說,不尋常的勇氣是普遍的美德。”硫磺島戰役紀念碑

硫磺島戰役對太平洋戰爭的影響

美軍攻佔硫磺島後,因該島重要的地理位置,對此後的戰局產生了巨大影響。

美軍轟炸機群在護航戰鬥機掩護下,可以在中低空轟炸日本本土的城市,大大提高了攻擊準確性。奪取硫磺島之後,美軍迅速組織了東京大轟炸(3月10日),名古屋大空襲(3月12日)和大阪大空襲(3月13日)。

至日本投降,共有2251架受傷的B-29在硫磺島降落。有美國二戰戰史學家評論稱:“美軍以犧牲6,800人,傷2萬2千人的代價拯救了約2萬5千名B-29機組成員的性命,光這一點也是相當偉大的勝利。此外,美軍在硫磺島戰役中的巨大傷亡,也間接促成了美軍最終向日本投擲原子彈的決定。”


齊林居


硫磺島戰役是太平洋戰場上唯一一次美軍傷亡超過日本的戰役,也是最殘酷的戰役之一。硫磺島為什麼如此重要,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從日軍來看,硫磺島是防止美軍空襲日本本土的最後一道防線,當時的日本已經喪失了制海權和制空權,如果連這道防線都失守的話,本土將門戶洞開,美軍就可以長驅直入。

二、從美軍來看,只要奪下硫磺島,不僅使美軍獲得了轟炸日本本土的重要基地,還打開了直接攻擊日本本土的通道,為後續戰役提供重要保障。

三、美軍從航母上起飛B29轟炸機轟炸日本本土時,只要經過當時由日本佔領的硫磺島,日本就會起飛飛機進行攔截,只要拿下硫磺島,美軍飛機就不需要航母了,就可以擺脫航母束縛。

總而言之,硫磺島當時所處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美軍必爭之地,所以美軍才會不惜一切代價佔領硫磺島!





正步軍旅


硫磺島戰役事實上有政治還有軍事,上面的雙重目的。

其實硫磺島一開始的時候他的奪取的時間應該是要早於塞班島的,但是由於戰術上面的改動,所以攻擊硫磺島的航空母艦戰鬥群正在進行轟炸的時候被緊急地調往塞班島,並且參加了馬里亞納海戰。

結果大家都已經知道了,塞班島落於美國人之手,美國人終於可以不用在中國起飛戰略轟炸機轟炸日本本土的,而是可以直接從塞班島起飛轟炸日本本土。日本人建立的內層防禦圈被徹底突破,但是從塞班島起飛的戰略轟炸機有一個問題,就是這些飛機不能夠得到戰鬥機的護航,一旦遇到,日本的零式戰鬥機攔截的話,那就只能聽天由命了。

所以為了保護這些重要的四發大肉,美國人決定奪取硫磺島來進攻日本,並且替戰鬥機護航,如果說情況允許的話,美國人還希望從硫磺島上面起降一些不可描述的東西。

根據唯一一個連續參加兩次對於日本核打擊的美國飛行員,他的口述來假他的飛機從塞班島起飛以後,在當時的硫磺島遇到了護航的兩架b29轟炸機,不要覺得這是胡說,這兩家轟炸機本身就是記錄,還有導航的,由此可見,美國人的戰略轟炸裡面硫磺島佔據著重要的地位。

當然,很多人說到硫磺島就想起那個一張美國人的徵兵照片,也就是硫磺島上面插軍旗的那一張照片,這一點可以說是一個神來之筆,羅斯福在響如何處理美國1944年的徵兵廣告的時候,突然翻到這張照片,(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覺得這張照片很符合美國人的作戰意志以及美國人在太平洋戰場上面的作戰精神面貌,就把這張照片錄用了。

因此,硫磺島戰役一下子從單純的軍事意義變成了具有政治意義的一個目標,但是就是因為這一點,使得硫磺島戰役一下子成為了悲劇。由於美國人已經向世界宣佈佔領硫磺島,但是硫磺島並沒有全部落入美國人之手,美國人他只能夠通過這些士兵的血肉之軀對硫磺島的摺,博山逐個角落的進行排除危險和擊斃敵人,最後導致硫磺島戰役是日本人和美國人,傷亡比最接近的一個太平洋奪島戰役,如果說美國的軍方能夠大膽的向國會承認硫磺島戰役還沒有成功,這個傷亡還能夠稍微下降一些。

但是無論如何,奪取硫磺島以後,美國人的這些食發大肉能夠擁有更安全的輸出環境。美國空軍上將李梅為此甚至拆掉了美國轟炸機b29上面的最後一門武裝的機炮,然後直接裝上燃燒彈,將整個東京全部燒成火海,東京的河水瞬間沸騰,跳入河水之中躲避燃燒的人直接被活活煮熟。

由此可見,奪取硫磺島,對於日本來講簡直就是一場災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