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帝真正擁有的治國能臣,只有這四位,其餘都是浮雲

縱觀西漢十二帝,漢文帝無疑是其中一位明君。漢文帝一生勤於政事,注重節儉,最終開創了中國封建社會的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而文景之治的開闢,除了歸功於漢文帝之外,還與他擁有的治國能臣密不可分。

漢文帝真正擁有的治國能臣,只有這四位,其餘都是浮雲

根據史料記載,終文帝一朝,真正頂級的治國能臣,只有以下四位:

第一位:張倉

漢文帝真正擁有的治國能臣,只有這四位,其餘都是浮雲

漢文帝時期的著名丞相,擔任丞相長達十餘年之久。

公元前176年(漢文帝四年),丞相灌嬰去世,張蒼繼任為丞相。縱觀張倉為相期間,基本貫徹了休養生息、輕徭薄賦的政策,使得文帝時期社會經濟迅速恢復並發展,極大地積聚了漢朝的國力。

事實上,張倉最為突出的貢獻是為西漢王朝制定了立法與度量衡。由於張倉本身就很博學,特別精通曆法算學,因此他提出和制定了一套比較完整的關於度、量、衡等方面的理論,並把算學研究成果直接用於國計民生,從而有效地促進了西漢社會經濟的發展。

第二位:張釋之

漢文帝真正擁有的治國能臣,只有這四位,其餘都是浮雲

西漢文帝時期名臣,著名法學家。

張釋之年少時家境優越,就捐官做了騎郎,侍奉漢文帝。然而,他為官十年卻一直默默無聞,不得文帝重用,故而從未升遷。後經袁盎推薦,張釋之被任為謁者。

此後,張釋之有一次因為向文帝陳說秦漢興亡之道,而受文帝賞識,累遷公車令、中大夫、中郎將等職。不久之後,張釋之升任廷尉,以嚴於執法著稱於世。甚至當皇帝的詔令與法律發生牴觸時,他仍能堅持原則,秉公執法。因此,時人稱讚為“張釋之為廷尉,天下無冤民”。

縱觀張釋之一生,最大的功績就是在當時提出了較為先進的法治理念,為西漢王朝秩序的鞏固和社會的穩定作出了重要的貢獻。總結起來,張釋之的法治理念可以歸納為兩點:一是公平公正,二是司法為民。在當時能擁有這種先進的法治理念,不得不說是難能可貴。

第三位:賈誼

漢文帝真正擁有的治國能臣,只有這四位,其餘都是浮雲

西漢文帝時期著名政論家、文學家,世稱賈生。

賈誼堪稱是西漢初年的第一位政治天才,十八歲時便以擅長著文而被世人所知,可謂少年得志。漢文帝即位後,徵召賈誼,對其委以重任,讓其擔任博士之職。當時的賈誼只有21歲,在漢文帝時期所聘的諸多博士中年紀最輕。

賈誼出任博士期間,每逢皇帝出題讓討論時,他總有有精闢見解,應答如流。因此,漢文帝對其非常欣賞,將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內賈誼便升任為太中大夫。

漢文帝真正擁有的治國能臣,只有這四位,其餘都是浮雲

縱觀賈誼為政期間,提出了一系列針砭時弊的重要主張。在政治上,他提出了“割地定製”、“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等主張,強調要削弱諸侯王勢力;在經濟上,他提出了重農抑商、以農為本的主張,符合當時社會經濟的實際發展狀況;在軍事上,他主張用和平的手段來內部瓦解匈奴的策略。

第四位:晁錯

漢文帝真正擁有的治國能臣,只有這四位,其餘都是浮雲

西漢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與賈誼並存為漢初政壇的耀眼雙星。

晁錯早年任博士時,上《言太子宜知術數疏》一文,陳說太子應通曉治國的方法。這一行為得到了漢文帝的讚賞,故被文帝拜為太子家令。

​漢文帝前十一年(公元前169年),匈奴屢侵邊境,文帝發兵征討。晁錯乘機向文帝上了《言兵事疏》,提出“以蠻夷攻蠻夷”的觀點,受到文帝讚許。接著,他又向文帝上了《守邊勸農疏》,提出用經濟措施鼓勵移民,即通過移民實邊的辦法來抵禦外患,被文帝所採納。

漢文帝真正擁有的治國能臣,只有這四位,其餘都是浮雲

此後,晁錯又多次上書文帝,提出削諸侯和改革法令的建議。文帝雖未採納,但十分賞識他的才能。儘管晁錯在漢景帝時期才真正大放異彩,但在漢文帝時期已初露鋒芒,充分展示了他非凡的治國才能。

由上觀之,張倉、張釋之、賈誼、晁錯四人,都有安邦定國之才。漢初文景之治的開創,很大程度上與上述四人密不可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