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信再現,《少年犯》不單單是一部電影

好的影片就是放在哪個時代都不會過期,1985年上映的《少年犯》是一部法制教育影片,整部影片導演所要表達的想法,至今讓人有所共鳴。片名少年犯,一目瞭然的能讓觀眾知道犯錯或者犯罪的少年,這有什麼深度?這樣淺顯的想當然就錯了,今天小編就說說這部老電影有什麼可取之處。


楊永信再現,《少年犯》不單單是一部電影


小編微博上看到有人講一個細思恐極的事:十年了楊永信還是那個楊永信。這和今天要說的《少年犯》有些許共同之處,家長管教疏忽,讓孩子得不到重視,最後還想通過暴力教育孩子,這樣的父母和劊子手又有什麼區別?《少年犯》就是為了呼籲父母重視子女,也希望這個世界不要帶有色眼鏡看人,盡力挽救失足少年。柴靜身臨其境的發問過:造成子女叛逆的因素,有家長的暴力與忽視嗎?只有三三兩兩的家長覺得沒有,那麼為什麼不糾正呢?


楊永信再現,《少年犯》不單單是一部電影


《少年犯》的男主之一方剛,十六歲就被送到管教所,因為持刀殺人。他去了管教所還是惡習不改唯我獨尊,鬥毆打架是常事,還和同樣在裡面的犯人連星發生衝突,被關了禁閉,但是他遇到了想拉他一把的人,趙所長了解事情起因經過後,就把他放了,還懲治了連星。方剛在所裡胡鬧非為,管教隊長打了他一巴掌,趙所長批評他不應該以暴制人。方剛心懷不軌想要逃跑,他謊稱自己吞了刀子,管教隊長和趙所長千方百計組織搶救,方剛看著關心他的人,受到了良心的譴責,於是坦白承認錯誤,但是趙所長並沒有處罰他,而是好好說教,這對方剛觸動很大。


楊永信再現,《少年犯》不單單是一部電影


以暴制暴是最愚蠢的反擊。作為父母,給予了孩子生命卻不教養他,關愛他,這和慢性謀殺也沒有區別,人性本善,只要有正確的引領,誰都不會誤入歧途。劇中還有很多個“方剛”。例如,肖佛是所裡的慣竊犯,經常偷偷摸摸,但是隨著影片深入,我們都可以看到他的另一面,機靈聰明講義氣。肖佛先後有三個父母,但是都嫌他是累贅,就遺棄了他,他從七歲流落街頭,慢慢墮落。在所裡家長接見日那天,方剛和肖佛的父母都沒有到。


楊永信再現,《少年犯》不單單是一部電影


你以孩子為恥,殊不知你的孩子或許厭惡整個世界。趙所長等嚴厲批評了他們的父母,才讓他們潘然悔悟,方剛和肖佛看到趙所長的愛護,下定決心開始改變。電影始終是電影,現實並不可能都有美好的結局,導演的目的也是為了警醒世人,青少年身心的正確發展,少不了家長的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