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10年,中石油將擴容在役的10座儲氣庫(群),新建23座儲氣庫

2018年,我國天然氣消費繼續保持高速增長,中國石油承壓快發展,產運銷儲貿全產業鏈全面發力,成績不俗。2018年,中國石油天然氣產量再次突破1000億立方米,創歷史新高,在總油氣當量產量中佔比近半;全力保障市場穩定供應,天然氣銷量繼續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長。

1月15日中國石油集團網站消息,中國石油2019-2030年地下儲氣庫建設規劃部署安排會議近日召開。明確至2030年,中國石油將擴容10座儲氣庫(群),新建23座儲氣庫。

儲氣庫建設規劃

根據規劃,中國石油將建立東北、華北、中西部、西北、西南、中東部六個區域儲氣中心,按照“先東後西、先易後難”的佈局原則以及“達容一批、新建一批、評價一批”的工作部署,充分挖掘儲氣庫建設潛力,加快推進儲氣庫建設。

特別是對新納入規劃的23座儲氣庫,按照提質、提速、降本增效為中心,制定針對性措施,系統優化設計,確保儲氣庫建設組織到位、措施到位、運行到位,達到快速建產、效益運營的要求。

按照規劃部署

中國石油將加快已建成儲氣庫的達容擴容工作,進一步完善10座在役儲氣庫(群)井網部署和地面配套能力,達到快速提升工作氣能力的需求;同時,全面開展新建儲氣庫的評價和建設工作,抓好現場試驗和工程建設的組織和實施,按照方案和計劃有序展開;做好評價儲氣庫的論證和技術儲備,抓好前期研究和試驗評價。

為加快儲氣庫建設,中國石油做了哪些工作?

近年來,國內天然氣供需矛盾突出,能源安全形勢嚴峻。地下儲氣庫作為最有效的調峰設施,是天然氣產業鏈必不可少的關鍵環節。中國石油高度重視,積極組織開展儲氣庫建設研究、編制和討論工作,加快推進儲氣庫建設。

當前,我國已建成儲氣庫(群)共13座,中國石油負責建設和運行其中10座儲氣庫(群)。2018年冬季-2019年春季,計劃採氣量將超過8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0%以上。

為促進儲氣庫健康發展,中國石油不但對儲氣庫進行達容擴容,還調整內部體制機制,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2018年6月,中國石油儲氣庫進行業務體制改革,儲氣庫移交勘探與生產分公司歸口統一管理,統籌規劃建設和運營管理。管道企業所屬儲氣庫(群)全部移交相應油田企業。形成運營合力,發揮儲氣庫最大效益效能。

儲氣庫為何建設難?體現在三方面


國內建庫目標地質條件複雜,儲氣庫建設、快速達容達產難度大。國內油氣藏型庫址目標構造破碎、埋藏深、儲層以中低滲為主,流體關係複雜;鹽穴型庫址資源以陸相鹽湖沉積鹽層為主,夾層多、品位低。

對比國外3~5年達容達產週期,我國儲氣庫的達容達產週期要達到5~8年,短期內快速建產難度大。

氣田超負荷開發調峰,影響整體開發經濟效益。由於儲氣設施能力不足,在冬季用氣高峰期,不得已採用氣田放大壓差生產,氣田生產負荷因子大於1,造成部分氣田出水加大、出砂加劇、邊底水入侵等現象,影響氣田整體開發效率和經濟效益。

LNG調峰價格成本和安全風險均較高。LNG接收站具有快速靈活、週轉快等特點,調峰作用顯著,但冬季採購價格高,經濟效益難以承受,同時受制於LNG供應源、海事和天氣影響較大,不確定性較高。

 


未來10年,中石油將擴容在役的10座儲氣庫(群),新建23座儲氣庫


全球儲氣庫建設現狀

美國:419座,儲氣庫調峰氣量佔全年消費量比例為17.4%;

加拿大:55座,儲氣庫調峰氣量佔全年消費量比例為20.1%;

俄羅斯:26座,儲氣庫調峰氣量佔全年消費量比例為18%;

德國:46座,儲氣庫調峰氣量佔全年消費量比例為30.7%;

中國:13座,儲氣庫調峰氣量佔全年消費量比例為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