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華妃娘娘的翊坤宮曾住過七位妃嬪,為何都是悽慘結局?

想必大家都翊坤宮的瞭解,都來源於《甄嬛傳》,想當年在雍正朝,盛極一時的華妃就居住在此,劇中頌芝也說,整個偌大的紫禁城,也只有翊坤宮和坤寧宮帶有“坤”字,與皇帝的乾清宮遙相呼應。

“翊”解釋為輔佐,皇后的寢宮為坤寧宮,“翊坤”即輔佐皇后管理六宮之意,所以居住在這裡的妃嬪,基本上位份僅次於皇后。

《甄嬛傳》華妃娘娘的翊坤宮曾住過七位妃嬪,為何都是悽慘結局?

那麼居住在翊坤宮妃嬪都有誰?她們又境遇如何呢? 

萬曆朝的鄭貴妃

《甄嬛傳》華妃娘娘的翊坤宮曾住過七位妃嬪,為何都是悽慘結局?

她是攪動萬曆一朝鬥爭的罪魁禍首。由於頗受寵愛,所以生下皇三子朱常洵,進封皇貴妃,地位遠在太子之母王恭妃之上,所以萬曆皇帝幾十年不上朝,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想廢長立幼,與大臣們抗衡國本之爭。

前朝尚且如此,後宮更是不得安寧。鄭貴妃為除掉太子,費盡心機策劃了“梃擊案”。太子登基後,她還不安分,久居乾清宮,想當皇太后。而且又策劃了“紅丸案”,直接毒死了新帝(朱常洛登基僅1月不到,就一命呼嗚)。 崇禎三年,鄭貴妃去世,葬銀泉山,沒有與萬曆皇帝合葬。而她的兒子,福王朱常洵下場悽慘,據說被李自成做成了“福祿湯”,成了下酒菜。

崇禎朝的袁貴妃

《甄嬛傳》華妃娘娘的翊坤宮曾住過七位妃嬪,為何都是悽慘結局?

她最初只是信王朱由檢的小妾,可是這位小妾不僅受寵,而且頗得正妻周皇后的賞識,所以在大明後宮可謂遊刃有餘。

李自成攻陷北京後,袁貴妃懸樑自盡,但沒想到繩帶斷裂,思宗見狀,便拔劍亂砍,袁貴妃暈死在血泊中,可沒想到上天在一次眷顧了她,又被人救活了。清政府入關後,好吃好喝供著袁貴妃,但她終因傷勢過重、又傷心國破家亡,不久便死去了,葬地未詳。 

康熙朝:宜妃郭絡羅氏

小編對宜妃的瞭解都是來源於《康熙微服私訪記》,也的確,康熙對她頗受寵愛,在四妃中居位第二,僅次於惠妃。她有三個兒子,皇五子胤祺、皇九子胤禟和皇十一子胤禌。但由於胤禟屬於八阿哥黨,是我們四爺的政敵,改名塞思黑,圈禁而死,宜妃也被牽連,雍正帝及日後乾隆帝在尊封先朝妃嬪為太妃時,都將宜妃排除在外。 

《甄嬛傳》華妃娘娘的翊坤宮曾住過七位妃嬪,為何都是悽慘結局?

雍正朝:敦肅皇貴妃

她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年貴妃,年羹堯的妹妹,出身顯赫,生了三子一女,但全部夭折。但這並不妨礙她在雍正心中的地位。雍正登基後,冊年氏為貴妃,地位卻僅次於皇后烏拉那拉氏。雍正三年,年氏病重,晉封為皇貴妃,不久薨,諡號敦肅皇貴妃,時年35歲。

《甄嬛傳》華妃娘娘的翊坤宮曾住過七位妃嬪,為何都是悽慘結局?

乾隆朝:惇妃汪氏

惇妃在歷史上並沒有名氣,但是她的女兒很出名,就是乾隆晚年最寵愛的固倫和孝公主,下嫁給了和珅的兒子豐紳殷德。惇妃性情兇暴,恃寵而驕,曾活活打死一個宮女,本來事關人命,應該被廢,但是:"因念其曾育公主,故從寬處理,"被降為嬪,後來復升為惇妃。

《甄嬛傳》華妃娘娘的翊坤宮曾住過七位妃嬪,為何都是悽慘結局?

咸豐朝:慈禧太后

慈禧是晚清很著名的一個女人,她入宮就住在翊坤宮,1885年慈禧五十大壽,光緒帝為慶祝壽辰,打通了翊坤宮與儲秀宮,形成一個四進院的格局。慈禧生前顯赫,是晚清王朝實際的統治者,死後也很奢華,將眾多珍寶全部隨葬。但是1928年,孫殿英洗劫了清東陵,慈禧陵墓被盜,屍骨散落一地,屍體也被侮辱。

《甄嬛傳》華妃娘娘的翊坤宮曾住過七位妃嬪,為何都是悽慘結局?

宣統朝:末代皇后婉容

《甄嬛傳》華妃娘娘的翊坤宮曾住過七位妃嬪,為何都是悽慘結局?

 郭布羅·婉容是封建王朝最後一任皇后,清朝遜帝溥儀的妻子。但是,生不逢時,婉容一生註定是個悲劇。她被溥儀厭棄,吸食鴉片煙度日,並與侍衛通姦,誕下一女,精神逐漸病態。1945年,滿洲國倒臺,婉容被游擊隊俘虜,最後於1946年死於吉林省延吉的監獄裡。葬地不明,有說是"用舊炕蓆卷著扔在北山上",也有說是"葬於延吉市南山"。

居住在翊坤宮的七個妃嬪,各個生前顯赫身後悽慘!就算是居住在奢華的宮殿裡的妃子,最後也不一定能有一個好的結局啊!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和我們進行交流!

《甄嬛傳》華妃娘娘的翊坤宮曾住過七位妃嬪,為何都是悽慘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