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8名證券金領“待業”一年!券商行業集體入冬中銀國際搭上IPO末班車

3428名证券金领“待业”一年!券商行业集体入冬中银国际搭上IPO末班车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韓永先 北京報道

“還要比慘嗎?3428名證券業中的金領竟然‘待業’一年!”來自中國證券業的保薦人數據側面透露了券商面臨的經營窘境。

統計顯示,2018年中國證券業總計3659個保薦人,達到歷史高峰,但是僅有231人IPO成績單沒有掛零,僅完成了105單IPO。券商的投行保薦業務在新股發行的整體市場環境下開工率顯得嚴重不足。

這只是券商面臨經營困局的一個側面,事實上整個券商傳統業務已全面進入了深冬。

中國證券業協會公佈的《證券公司2018年三季度經營數據》顯示,整個市場131家證券公司當期實現營收1893.31億元,較2016年(沒有2017年前三季度的統計數據)同期下滑21.75%,實現淨利潤496.55億元,較2016年同期下滑48.18%。從整個券商的主營收入來看,經紀業務和證券承銷業務收入下滑最為嚴重,分別實現淨收入495.61億元和172.77億元,較2016年同期分別下滑38.87%和54.79%。

過去 “虛火”過旺的證券行業在整體低迷的市場下,面臨的困境也逐漸突出,市場斷言,券商仍然處於業績不斷下行的大週期上,仍處於“困難時期”,券商行業競爭優勢將向大型券商傾斜,中小型券商要專注於特定業務來建立優勢。

在嚴監管、行業集中度提升、競爭加劇的形勢下,擴充資本金成為券商業績增長的首要動力。2018年年末,中銀國際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銀國際")趕著末班車遞交招股書,擬募資補充資本金。

市場環境風險累積

招股書中,中銀國際首要提示重大風險,宏觀經濟形勢及市場狀況低迷可能對公司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造成不利影響。

中銀國際認為,證券公司的經營主要是股票、債券、期貨、金融衍生品等證券相關的經紀、交易投資、發行承銷、信用交易和資產管理等業務,與資本市場聯繫緊密,經營業績也與證券市場的表現呈現較強的相關性。證券市場的週期性和波動性,對證券公司的經紀業務、投資銀行業務、自營業務、資產管理業務以及其他業務的經營和收益產生直接影響。

2015年以來,我國證券市場波動較大。2015 年,A 股股票市場經歷大幅波動,滬深 300指數從5380.43點高點快速下跌,全年日均交易量為10381.02 億元。2016年,市場交易活躍度下降,日均交易量僅為5184.95 億元。2017年,A 股日均交易量4580.26億元,繼 2016 年大幅下降後再度下降11.66%。

2018 年上半年,A 股日均交易量僅為4385.83 億元,證券市場指數整體下跌,受此影響同期證券公司的營業收入、盈利能力也劇烈波動。

證券公司2015年的整體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均創歷史新高,營收5751.55億元,淨利潤達2447.63億元,此後連續大幅下滑,2018 年上半年,證券行業業績整體承壓,營收1265.72億元,同比下降11.92%,淨利潤328.61億元,同比下降 40.53%。

中銀國際作為中小型券商,業績也難逃市場同週期性、同波動性的特點。報告期(2015年至2018年上半年),公司營收分別為 49.48 億元、28.30 億元、30.68 億元和 13.54 億元,淨利潤分別為20.77億元、10.66億元、10.69億元和 5.20億元,其中,2015 年營收和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 91.91%和 113.75%,2016年營收和淨利潤分別同比下降42.79%和 48.68%。

中銀國際表示,經濟形勢和證券市場的不景氣可能導致客戶交易量下降和市場投融資活動減少,從而對證券經紀業務佣金和手續費收入、投資銀行業務承銷和保薦收入造成不利影響,同時低迷的資本市場也會導致證券金融業務的違約風險上升。

而事實上,近年來國內外金融市場不確定性上升,市場環境低迷,行情下跌、成交金額大幅度下滑和市場容量增長放緩的風險日益積累,《華夏時報》記者查閱的2018年下半年來的券商行業研報發現,針對行業風險,多數券商認為行業依然面臨政策落地不及預期、金融監管發生超預期變化、股票質押風險暴露超預期、資產質量下降等不利因素,給予行業的評級多維持中性評級。

此外,在防範金融行業系統性風險,大力去槓桿的政策背景下,證券行業經營受到法律、法規及監管政策的嚴格監管,導致行業公司的業務拓展受限、經營成本增加、盈利能力下降。

另一個層面,國內券商行業競爭不斷加劇,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國共有 131 家證券公司,業務同質化嚴重,對傳統經紀業務或通道業務依賴性強,業務品種和目標客戶群體比較類似,行業競爭日趨激烈。雖然目前我國金融業仍是“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監管態勢,但行業間的相互滲透日益顯現,跨業競爭日趨激烈,商業銀行、基金公司、信託公司、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憑藉客戶、渠道、資本等優勢,向證券公司傳統業務領域滲透,進一步擠壓證券公司的業務空間。

而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也在逐漸打破證券行業依靠牌照和通道盈利的固有模式,改變了行業競爭環境,對證券行業現有的經營模式、客戶基礎和盈利來源帶來一定程度影響。

同時,目前,我國證券行業對外開放程度不斷加深,證券業已是對外資開放的重點領域,大幅放寬外資的市場準入和持股比例,內資券商將面臨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

中航證券研究員董忠雲認為,近年來一些中小券商成功實現趕超主要是通過資本運作、人才招攬、特色化經營等方式,中小券商正處於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未來能夠實現良性發展的關鍵在於大幅擴充資本金,提升業務開拓能力,以自身優勢業務作為突破口進行彎道超車,加大人才投入力度,擴充投研團隊,金融科技賦能,重視信息技術投入等途徑。

業績難以突圍

反觀中銀國際的業務構成,公司不僅面臨資金的短板,公司能都實現業績突圍的優勢並不明顯,公司對傳統的佣金費、手續費、管理費的依賴十分突出。

報告期,中銀國際的營收主體依然是證券經紀業務,各期收入分別為31.75億元、14.89 億元、14.12億元和 7.15億元,分別佔公司營收的 64.17%、52.59%、46.03%和52.78%。

在目前佣金率逐年下降,市場交易低迷的行情下,手續費及佣金收入下降已成必然趨勢。 而作為近年來才開展的信用經紀業務,融資融券和股票質押式回購又面臨日益突出的履約信用、利率下滑、流動性緊張等風險。

投資銀行業務板塊, 報告期內,中銀國際直接經歷了斷崖式下滑的經營,報告期各期收入分別為 3.09億元、6.07億元、4.42億元和 3972.08萬元,分別佔公司營業收入的 6.24%、21.46%、14.40%和 2.93%。公司投行業務收入主要來源於股票、債券等證券的承銷和保薦以及財務顧問。2018年來自IPO的保薦業績,公司甚至交出了零成績。

考驗公司投研能力的證券自營業務方面,報告期內,公司收入分別為 5.75億元、-1.78億元、6775.64萬元和4209.70萬元,分別佔公司營業收入的 11.63%、-6.29%、2.21%

和 3.11%。除了市場整體低迷的系統性因素,急速下滑的業績從側面說明了中銀國際自營業務可能已出現了對經濟金融形勢誤判、證券投資品種選擇失誤、證券交易時機選擇失誤等問題。

作為券商公司,報告期能給中銀國際業績帶來穩定收益的卻是收取基金管理費。報告期公司實現資產管理業務(主要為基金管理業務)營收分別為5.76億元、5.73億元、8.20億元和 4.26億元,分別佔公司營收的 11.64%、20.26%、26.73% 和 31.44%。但是這一業務作為金融機構廣泛參與的業務,除證券公司和基金公司外,還面臨與商業銀行、保險公司、信託公司和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的競爭,目前已經是一片紅海。 近年來,金融監管趨嚴,相關部門出臺一系列監管新規,公司通道業務的高速增長可能不可持續,甚至出現負增長。

公司嘗試開拓的私募股權投資在投研能力不足的影響下,報告期同樣業績慘淡,營收分別為 1.70億元、1.98億元、8836.43萬元和2042.18萬元,分別佔公司營業收入的3.45%、7.01%、2.88%和 1.51%。

面對如此多的經營風險因素,中銀國際將如何突圍,《華夏時報》記者先後致函致電公司採訪,但是均沒有得到回應。但是公司在招股書中稱,公司面臨著金融創新風險,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收益憑證等創新業務具有前瞻性和不確定性,可能存在因技術水平、部門協作以及管理能力不能與創新業務相匹配而引發的經營風險和信譽損失。

中銀國際同時認為,當公司經營環境發生重大不利變化、槓桿水平未能保持在合理範圍內、短期資金調度不利等情況下,公司可能出現無法以合理成本及時獲得充足資金,以償付到期債務、履行其他支付義務和滿足正常業務開展的流動性風險。 這也成為此次募資的主要目的,募資增加公司資本金及補充公司營運資金。但是募資的收益取決於公司的業務發展、市場活躍程度、國家宏觀政策和全球經濟形勢等不確定因素,同樣面臨收益不及預期的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