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總是忍不住去充當人生導師,殊不知這是最得罪人的事情

1.

老豬的一對朋友突然吵翻了。

不久前倆人請我吃夜宵。吃夜宵哪能不喝酒呢?喝酒哪能不說點心裡話呢?

朋友A講了一個事:他村裡在拆遷,原本關係和睦的大伯家突然各種挑他家的刺。

他心思慎密,把相關人等的心思一二三分析猜測了出來。

不料朋友B聽了,不僅不支持,反而皺起了眉,臉色凝重地“教育”A了一頓,大意是你大伯畢竟是大伯,無論怎麼做都是你大伯;我覺得你大伯人還是很不錯的,比我大伯強多了……

這話如何聽得?都喝了酒,都有脾氣,一句接一句地嗆了起來。老豬怎麼拉也拉不回來。

後來,就剩我一個人坐那喝。


2.

人漸中年,老豬發現這個世界“良師”太多,“益友”太少。

人總是忍不住好為人師,想充當別人的人生導師,站在更宏大高位的角度去俯瞰指點別人的言行、生活、價值觀。

人總是忍不住去充當人生導師,殊不知這是最得罪人的事情


殊不知這是最得罪人的事情:你把別人的一切徹底否定,給出了自己的標準答案。你就真的那麼高明嗎?你就真的比對方高明出那麼多嗎?

殊不知這是最危險的事情:在命運面前,人力是如此的渺小。自己的一生過得都如此坑坑絆絆、搖搖晃晃,你竟然敢給別人去樹模範?99%的“人生導師”都要塌陷,因為人間太不易,人生之事十之八九不如意。

正因人間不容易,所以人需要益友。

什麼是益友?能陪伴、能建議、能擔當。

而俗世的友誼,往往能陪伴的,陷入感情纏繞;能建議的,陷入好為人師;前兩者都做不到,就別提能擔當了。

說到底,還是缺乏智慧。


3.

摘錄博主“紐約老李校長”關於建議的思考:

(1).跟別人關係不熟不要提建議,關係不熟,代表這個人的脾氣,你不瞭解,甚至別人的事情,你也瞭解不深,貿然提建議就是無禮。

(2).別人擅長的領域不要提建議 ,你不瞭解別人的業務深度,貿然提建議就是沒事找抽。

(3).信口開河的建議免開尊口 ,不要為了沒話找話怕冷場,然後硬憋出幾個建議給別人。

(4).沒有經過調查的建議別提,如果你跟對方不熟,或者你是外行,或者你水平沒人家高,但是你提建議前,你花工夫花心思做了認真的調查,詳實的數據分析,這樣你去提建議,就算提的不那麼好,但是人家也覺得你是真心實意付出了心血的,也會感激你和對你刮目相看。

(5). 提建議是一個非常謹慎的事情也是一個拉近距離的機會,所以要不不提,要提了就帶上你的行動和資源,給對方的建議落實到底,才有靠譜感,我記得有一個傻逼pua給我馬場提建議,我說你連我這個產品都沒體驗過,你瞎說什麼?然後我就把他拉黑了。

(6).儘量別主動給別人提建議,提建議前問問自己資格夠不夠。 在別人眼裡,一個人,尤其是年輕人,或者明顯感覺對方不如自己的人,然後又提了一些不靠譜的建議,別人看到心裡會想,你算老幾,給我說這個。

(7).找別人尋求建議等於尋求幫助,你得考慮對方的時間成本。

(8).找別人尋求建議也是找機會拉進關係的一個機會,事前準備好錢,禮物,待對方給予完建議,馬上給予物質感謝,很多商人搞定當官的也是用這個方法。

(9).你做的比別人好,這種情況下,你主動提建議,別人是會聽進去的。

(10).你是別人產品的用戶,並且還是資深超級用戶(vip),這種情況下主動提建議,是沒問題。

(11).新人進入一個新公司,不要隨便提關於公司的管理上的建議。華為任正非認為這種大學生是傻逼。

(12).再做一個善於採納別人的建議的人之前,你這個人一定要學會甄別給你提建議的人水平。劉邦善於聽別人建議,但是這個人有分辨能力,聽的都是張良,蕭何,韓信這種國士,而不是隨便聽個校尉,小兵的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