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夫琅禾費線

精確觀測氣體發光早在歐洲實驗室中已有150年的歷史了,許多人堅信其中隱含著院子的秘密。可是如何破譯這些大量的信息,這是一個挑戰!

1752年,蘇格蘭物理學家邁爾維將裝有不同氣體的容器進行加熱,然後對發射出來的光線進行研究。這是記載的最早研究光譜的實驗。邁爾維的發現令人驚訝,加熱氣體發出的光線通過稜鏡得到的光譜,和發熱的固體的那種類似於彩虹的光譜截然不同。

科普:夫琅禾費線

1.發射譜

通過狹縫實驗,加熱氣體的光譜包含不同的亮線,每一根都固定在光譜的某個顏色區,不同氣體有著不同的光譜。

2.吸收譜

在實驗過程中,屏上連續亮譜背景下出現一系列暗線。經確認,冷卻的或是未激發的氣體吸收的光的頻率和該氣體加熱時發出的光的頻率完全相同。氣體能態之間存在著確定的特徵,它們可以往復吸收和放出同等的能量。

科普:夫琅禾費線

所有這些都令人既感到振奮又鼓舞。1814年夫琅禾費建造了第一臺光譜儀,它由一條狹縫和一臺望遠鏡組成,望遠鏡聚焦的位置在稜鏡的窄端。之後他用這臺光譜儀去觀測太陽的光譜。

科普:夫琅禾費線

太陽光譜中這些暗線被稱為夫琅禾費線,它是天體物理光譜學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