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牛雲集,院士大會“巔峰報告會”:5院士給院士“科普”

5月29日,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舉行學部第六屆學術年會首場全體院士學術報告會。中科院外籍院士詹姆斯·弗雷澤·司徒塔特、保羅·納斯和中科院院士潘建偉、武向平、譚鐵牛分別作了學術報告。

大牛雲集,院士大會“巔峰報告會”:5院士給院士“科普”

諾貝爾獎獲得者司徒塔特介紹了他所從事的研究工作——分子識別與組裝過程中模板合成雙穩態機械互鎖型分子的方法。他認為,第一代分子泵的設計與合成將為第二代分子泵的研究奠定基礎,優化後的人工分子泵空間更開闊,利於電子間相互作用,因而具有更高的運行速度,這一特點為解決對焓和熵有更高要求的聚合物合成問題鋪平了道路。

諾貝爾獎獲得者納斯介紹了他所帶領的研究團隊利用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方法,發現並闡明細胞週期蛋白依賴激酶對細胞週期關鍵調控機制的成果。這一重大發現獲得了200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大牛雲集,院士大會“巔峰報告會”:5院士給院士“科普”

潘建偉院士

潘建偉指出,利用量子規律,能夠使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的實踐達到一個新的歷史高度。他認為,以量子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第二次量子革命也一定會帶來人類社會物質文明的巨大進步,同時也給我國一個從經典信息技術時代的跟隨者、模仿者轉變為未來信息技術引領者的偉大機遇。

武向平的報告簡要介紹了我國自主研製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及其建成以來取得的科學成就,重點介紹了下一代超級射電望遠鏡——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SKA)的組成結構、工作原理及科學目標。“SKA是人類迄今為止計劃建造的最宏偉的天文觀測設備,會對自然科學和人類文明作出劃時代的重要貢獻。”武向平認為,中國作為SKA主要成員國,將以大國的風範和責任,以及對卓越科學目標勢在必得的追求,在其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並獲得豐厚的科學回報。

大牛雲集,院士大會“巔峰報告會”:5院士給院士“科普”

譚鐵牛院士

在題為《人工智能:天使還是魔鬼?》的報告中,譚鐵牛指出,經過60多年的發展,人工智能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但總體發展水平仍處於起步階段,可謂有智能沒智慧、有智商沒情商、會計算不會“算計”、有專才無通才。譚鐵牛認為,當前人工智能處於從“不能用”到“可以用”的技術拐點,但是距離“很好用”還有諸多瓶頸,理論創新和產業應用發展空間巨大。他強調,高科技本身沒有天使和魔鬼之分,人工智能這把雙刃劍是天使還是魔鬼取決於人類自身。人們應未雨綢繆,形成合力,確保人工智能的正面效應,確保人工智能造福於人類。

5位院士的報告從科學前沿熱點、國家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結合有關科學研究成果,以翔實的數據和深入的分析,闡述了對科學問題的認識和建議,給大家奉獻了精彩的報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