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一個計量單位千克要下崗啦!

“大K”

憑什麼你的體重就叫“50千克”?如果非要質問的話,國際千克原器“大K”就是你要找的對象。在菜市場稱蔬菜瓜果,為大型汽車輪船測定載重,或是為太陽系外的行星乃至星系估算質量——在這個世界上,對任何物體的質量測定都要追溯到這個39毫米高、底面直徑也為39毫米的貌不驚人的金屬圓柱體上來。

1889年,在法國巴黎召開的第一屆國際計量大會(CGPM)將“千克”定義為:“等於國際千克原器的質量”,這個“身高等於腰圍”的圓胖子還得了個暱稱“大K”。與“大K”一母同胞的還有幾十個複製品。它們被派往各國,擔負著校正全球質量標準的任務。126年來,大K唯一的活動是每過40年接受一次洗澡和體檢。

100年後,科學家們失望地發現,比起復製品的平均質量,“大K”的體重減少了近50微克(μg)。科學家們甚至不能確定究竟是大K的質量變輕了還是複製品變重了,偏移量甚至有可能多於50微克,因為“大K”和它的複製品兄弟們有可能都在變化。

2013年1月初,研究報告稱,“大K”因表面遭汙染而增重數十微克。是非功過暫不評說,126歲高齡的“大K”該退位了。

2011年,國際計量委員會正式同意從普朗克常量的角度表達千克。通過愛因斯坦的E=MC2等式,普朗克常量將粒子的能量同其頻率以及其質量關聯起來。這意味著首先要利用基於現有千克參考量的試驗設定普朗克數值,然後用這一數值定義千克。

一週前,國際計量委員會探討了一組草案,在2018年國際計量大會上,安培、摩爾、開爾文和千克都有望被重新定義。以物理常數來重新定義,不在於讓千克變得精確,但是會大大增強它的穩定性。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大K的卸任並不能幫我們變“輕”,只是讓我們胖得更加準確和穩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