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班主任提醒:千万别做家长微信群里那个招人烦的家长


开学了,班主任提醒:千万别做家长微信群里那个招人烦的家长


要说现在什么群最活跃,首当其冲的一定非代购群和家长群莫属了。尤其是家长群,伴随着新学期的开始,沉寂了两个月再度躁动起来。

前两日下班碰见邻居的李姐,听她给我吐槽:

“现在做个家长真不容易啊,累死累活上一天班,照顾孩子、检查作业、做课外实践不说,还得时刻去关注家长群的消息,看看老师今天布置了什么任务,或者是发布了什么消息……”

可能在很多人看来,这没什么,关注孩子,是家长的分内之事!可渐渐地大家发现,微信家长群真是一个神奇的存在。

家长群表面看似是家长和老师便于沟通孩子的工具,实则早已演变成为一个个充满焦虑的小型战场。


刷屏“马屁群”


只要老师发消息,家长们立马就刷屏回应:

“老师您辛苦了”

“谢谢老师”

“老师您费心了”

……

还得配上表情包,点赞、撒花、鼓掌,引发集体刷屏。

老师发消息,很多时候只是起到一种通知作用,家长只需做简单的回复确认收到,并无需说一些讨好型的话,引起刷屏,反而让一些重要的消息被淹没了,导致许多家长没能及时看到看不到,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炫富“攀比群”


有些父母,喜欢在班级群里频繁晒孩子的成绩,或是孩子的小手工、完成的作业、写得工工整整的字贴等等,骄傲地请大家点赞。虽然是正能量的内容,也可以通过展示对孩子有一定的鼓励作用,但是过度频繁,却也容易引起反感,甚至影响孩子之间的人际关系,毕竟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天敌——“别人家的孩子”。

而晒旅游照等,更让人反感,毕竟这是一个比较私人的事,没有几个家长愿意关心别人家的小孩去哪了,玩什么,常这样做,会让大多数家长感到反感的。所以,班群毕竟是一个公共交流平台,晒娃要适度。家长们需要明确了家长群的用途,互相提醒,共同营造健康的群环境。


斗嘴“辩论群”


一些家长,会因为一些事情的观点产生分歧而争吵起来,或者孩子在学校发生了小争执,家长护子心切,在群里开战。这种现象也让很多家长厌烦,毕竟建立班级群本意并不是为了吵架斗嘴。你都如此冲动,又如何教育孩子不争吵、不打架、冷静地对待一切呢?请记住,你的行为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孩子的性格。

还有一些会和老师开战,当然这种情况很少,但确实也存在,例如,责备老师偏心。越是这种时候越应该与老师私下沟通。另外,家长一定要调整好心态,选择信任老师,这点很重要。


无用“广告群”


有些家长集赞、投票、卖东西……统统发进班级群。有没有想过,你的孩子也许会在班里被指指点点:“就是他妈妈,经常在班级群刷屏,都是卖东西的信息!”所以,请给孩子留点面子!

而当老师发布这类广告消息时,家长不管是否情愿,都会照做,也让相当一部分家长觉得十分困扰。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应该自觉不在班级群发无用信息,形成良性沟通。做班级群中的引导者,对于一些不适合发在班级群里的内容,要学会婉言提醒。


狂魔“聊天群”


手机在不停地咣咣咣滴之间,拿起一看,不到半小时信息就99+了。这时候如果想看看是否有老师发布的消息,那么就得一条一条看过去,那感觉……还有些家长在群里闲聊不分时间,甚至深夜十点以后还在家长群里发信息。群外私聊,切不可肆意刷屏。晚上尽量不要在群里聊得太晚,以免影响他人休息,有重要事情可以跟老师直接联系。


开学了,班主任提醒:千万别做家长微信群里那个招人烦的家长



建立家长微信群的初衷,是为了方便家校沟通,但是近年来,却时常偏离这个目的,引起风波不断。

现在家长群已经发展成了小社会,家长和老师的行为都会影响到这个小社会的风气,因此双方都需要加强自我的约束。

为此,在建立之初,就不妨订立群规,约法三章,以避免以后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对于违反“群规”的家长,要给予及时的提醒和警告,一再违规者,则实行禁言制度。“家长群”的良好生态、和谐氛围,有助于老师家长的沟通配合,助力孩子成长,需要各方共同的呵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