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市场是什么时候衰落的?

叫我东海


邮票是伴随古玩市场一同衰落的,古玩是让假货弄衰落的,邮票是让发行量巨大的邮总自己弄衰落的。

不管邮票衰没衰落,但作为一个国家的百科全书功效没有变,邮票是用最直观的图象展示了一个国家的历史,带有记录历史的独特信销票只会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值钱。


邮票市场经历了此次衰落,终于让广大的邮票收藏者幡然醒悟了,原来这些花花绿绿,印刷量极大的新邮票并不值钱,只有那些历经战火,历经实寄损耗严重的邮票才值钱。



所以说,虽然现在邮票行情不好,只要你有老票,存世量少的票,一定永远都会升值。而你如果指望九十年代之后的邮票会升多大值,估计再得等一百年,而且还得是带有独特历史有独特意义的实寄票。



湘平古珍邮馆


你好,我是80后收藏家陈小C。让我来回答你的问题吧。喜欢请关注我的头条号。

据我统计,在新中国改革开放以后,邮票市场平均每七年会产生一个高峰。你比如1990年,1997年,都是邮票市场炒作的高峰期。后面2003年和2010年开始的一波,并没有完全突破与1997年创造出来的行情最高位,但也有部分潜力品种价格完全藐视1997年的高峰,一直走自己的价格发展之路,比如第一轮生肖票。所以我认为如果您问的是传统邮票市场的发展,我认为是从1997年之后开始,是从整体的辉煌演变成目前的两极分化,大多数平庸的品种开始走下坡路的,也有的强者恒强,关键是看品种!



也有朋友认为邮票市场是伴随古玩市场一同衰落的,但两者的死法不一样。古玩是让假货弄衰落的,邮票是让中国邮政搞得发行量巨大,自己把自己弄衰落的。这貌似有一定的道理!但目前这个阶段严格来说,还算不上衰落。因为我们看到的只是实体经济的衰落,包括大量实体店铺的倒闭当中也包含一些经营邮票的档口。但在网络这个新型的平台上,我们却看到了邮票交易的新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每天在网络上拍卖或以网店形式成交的邮票,日平均都有两三百万元人民币的营业额。一年就是好几个亿的生意。所以您能说现在邮票市场没落了吗?还没有。



长线投资的价值体现有很多,像上面这枚红军邮!十年时间,价格翻了七倍,也算是可以了。

另一方面,我们也能看到,前几年兴起的邮票电子盘交易,却受到了国家政策的严格控制,目前生存空间可以说越来越少了,但这是一种虚拟的金融产物,严格意义来说,只是挂着集邮的名义去搞虚拟的赌博游戏,和传统的集邮爱好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两三年前,因为电子盘需要大量囤货进仓,随着电子盘的倒闭,这些邮票的库存会释放出来。所以短期内可能会冲击市场价格,但这个主要影响的是一些新发行的邮票。对本身就已经很稀少的老邮票来说影响不大。

以上解答您觉得满意吗?

关注“小C收藏”,越学习,越富有!


陈小C收藏


我是在上初中的时候开始集邮的,大概是83年吧,那时候也没有集邮知识,竟然把邮票用浆糊粘到自己做的集邮本上,现在想想真是可笑。由于经济上的原因,从93年开始买年票,集邮公司当时在黄河路的花坛北边,附近也有好多邮票贩子,慢慢接触熟悉起来,工资不高还想集邮怎么办?拿各种东西换,有时拿汽油票换的,也有时拿国库券换。慢慢我的书架年册就满了,又到当时文体商店买了个大的书架。97年,香港回归,好家伙,集邮公司门口人山人海,都是买回归纪念票的,我买了几个首日封和几套票、小型张排了两个小时的队。

我同事也有几个集邮的,还有一个是到了痴迷的地步,每个月工资一半都买邮票了,好多邮票我没时间去买总是他帮着买回来。有个发小到我家看过邮票说这将来都是废纸!果然,2000年后,随着国家集邮总公司放开发行量加上印刷品质、质量的下降,集邮人数骤减,本来人们都想着集邮可以陶冶情操、聚集财富,但没想到邮票市场变得如此冷落。我随着步入中年也放弃了集邮,得养家啊。没事的时候翻出以前的邮册沉浸在自己的快乐中慢慢欣赏也算是一种生活方式。想让孩子学集邮,他根本没兴趣,一是功课太重,二是现在课外活动什么电脑手机游戏太丰富,三是学校根本没有这样的集邮兴趣班。

发行量大和印刷不够精美是邮票市场衰落的主要原因。以前都是雕刻版印刷,画面有层次感,颗粒感很细腻,再看看现在不论是设计、印刷都不如以前,真像我同事说的成了废纸。

如果想重振邮票市场,我认为国家邮政总公司应该大幅减少发行量,提高雕刻版印刷邮票的比重,积极培养少年儿童集邮的兴趣,假以时日,一定会重新回到邮票的繁荣时代!


碳酸钠516


现在不流通,消耗。只是印刷品。



风之影子三


宇宙万事万物讲究“衰极必盛,盛极必衰”,这是大自然的必然规律,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乃至八十年代,邮政业是“首屈一指”的行业,那个时候根本没有手机,人的沟通都要通过信件来传递,信件是邮票的载体,没有这张小小的邮票还真不行,邮票市场就是八十年代末开始萌芽的。


不少有眼光和志趣爱好的人开始收集珍稀邮票。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慢慢有了PP机和手机作通信工具,邮政行业也就开始走下坡路,紧接着邮政业开始改革,邮票开始进入收藏渠道,九十年代初,邮票市场开始焕发勃勃生机,能拥有一本集邮册都“倍感自豪”,集邮业迎来“盛况空前”,集邮人群“与日俱增”。

据说高峰期集邮爱好者达到了近5000万人,有不少“先知先觉者”是发了大财的。直到九十年代中期,邮票开始动辄上亿的滥发,至香港回归纪念邮票“铺天盖地”,终于市场“不堪重负”,开始“一蹶不振”,直到2003年遭遇百年不遇的“非典”,邮政总局抓住这个锲机又滥发了一把。



从此邮票市场“风光不再”,慢慢走向衰落,大家知道“物以稀为贵”是市场的永恒规则,动不动就发行几个亿的东西,有什么珍稀可言呢?以前几百上千人才能拥有一枚的东西,当然珍贵了,现在三个人就能拥有的东西能珍贵吗?这是最起码的道理嘛!本文开头就说了,万物兴衰自有定数。


据有心人统计现在还在集邮的人不超过100万,因此邮票必然像粮票、烟标、小人书、等一样慢慢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就算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也蹦跶不了几下了。


总结:好吧,这个问题就聊到这里,大家如果觉得还不错,就请关注点赞,谢谢!


逆水舟话收藏


邮票让我欢喜让我忧,让我爱你真的好难。

我是90年代偶然集邮的,专集人物邮票,随着邮政部门邮票要预订制,想购买每年单套的人物票好难,不得而以每年订购全年票一套,当年外地出差顺便在集邮市场买了不少人物邮票,集满四大本邮册。

现在每年仍然预订年册一本,17年订的年册到现在还未到手,太遗憾。

至于集邮市场什么时候衰落的,应该在九十年代一直到现在……


老伙计610322


我集邮五十多年,邮票曾给我带来欢愉,怡心,益智,但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邮票被认为地加大了发型量,甚至是炒作,直至现在发型量依旧超出事场需求,新邮票出来就打折,收藏了二十多年的邮票现在不少年份的连成本价都卖不出去,去年的邮票大概市场上七折就能买到,真搞不懂这里面究竟是怎么回事?面对邮票的现壮,去年我无奈地舍弃了。


手机用户52152993844


老马视图回答你。

我以我的经历,来回答你这个问题。

我在集邮界也曾做出过有目共赌的贡献。我参与编写的《中国集邮大辞典》一书,荣获世界邮展大金奖,也就是集邮界的最高奖。我先后编著过《集邮入门》《集邮起步》《集邮之友通讯录》等集邮普及读物和工具书。之所以这样介绍,不是炫耀我的过去,而是为了更好的回答题主的问题。




上世纪90年代是集邮最疯狂的年代,不夸张的讲是全民集邮。那个时候,你可以做个调查,你问城市中的任何一个家庭,一定有一个人集邮。那么,现在你到学校中咨询一下,可能很多学生,都不知道集邮为何物。

究其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社会的发展,使得邮票的实际应用功能退化。这个不用更多的解释,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体会都可以说明这一点,比如说,您一年中能收到几封贴的邮票的来信?

第二,人们业余生活的多元化,使得集邮淡出人们的视野。回想上世纪80年代,人人集邮,因为那时候人们的文化生活贫乏,没有其他的选择。现在手机、电玩等等等等,占据了人们业余生活中的大多数时间。

第三,邮票市场的无序,使得人们远离这个圈子。市场上的恶炒、发行量的忽大忽小,加之种种不便言说的原因,使得很多集邮爱好者退出了这个队伍。

题主所说的从什么时候开始走向衰落,很难确定一个准确的年代。

那么,集邮还可能东山再起吗?以我现有的认知水平可以回答,绝对不可能。集邮以后就是一个小众的业余爱好,绝对不可能出现全民参与的盛况了。


老马视图312


是国家扩大发行量时开始的,可以追溯到1986年,从300万一直升到90年的1000万然后就一发而不可收拾了,说是人口增长了,人均使用信件量增加了,也不看看那时的移动通讯已经席卷全国了!大哥大移动手机疯狂蔓延。而邮政依然做着黄粱美梦逆世发行邮票,通信没有了,邮票却发行过亿。导致集邮市场一片哀嚎,一句话,是中国邮政搞死了集邮市场。这样下去用不了几年邮票就要进博物馆了!浮躁失去理智,死路一条


荷风送香42867671


我是70后,小学时周围不少同学集邮,都是从信封上剪下来,泡水,晾干,比较老的册子,初中开始买发行的新邮票,都是便宜的,贵的买不起。记得去过一次和平门,我是北京的,猴票170,天价啊。高中时不集了,改下棋了,都送人了。09年偶然发现林彪题词45元,感觉不贵,又开始买了,那几年买了不少,主要是jt票,买自己喜欢的。这两年不怎么买了,但是看看还是挺喜欢的。85年后的邮票很少,新邮基本没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