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和李廣利同是漢朝名將,投降匈奴後,為何一個當駙馬一個被殺?

可愛365


李陵和李廣利的投降有所不同,李陵乃是在兵少將寡的情況下遭遇匈奴主力,一番血戰之後力竭兒降;李廣利卻是因為參與立儲之事導致妻兒被抓,立功心切之下遭遇大敗後投降。在投降匈奴之後,事實上兩人都做了駙馬,唯一不同之處在於李陵似乎有些心灰意冷,因而不是很受重用;而李廣利則是備受尊崇,但這卻遭到了另一個“漢奸”衛律的嫉恨,最終被其陷害而死。

兩人投降有所不同

在漢朝內部,李陵的地位便顯然不比李廣利,一方面李廣利的妹妹李夫人和弟弟李延年分別是漢武帝的寵姬和寵臣,另一方面他經歷過破大宛、敗匈奴兩次淘金,雖然戰績平平,但畢竟是勝了,因此李廣利顯然要更受重用一點。而從投降的過程來看,李陵的投降顯然要比李廣利更加悲壯一些。這些應該也是造成兩人之後在匈奴所受待遇不同的一個重要原因。

△李陵

1、李陵的投降。天漢二年(前99年),李廣利奉命統帥三萬騎兵,攻擊盤踞在天山一帶的匈奴右賢王,漢武帝召見李陵,原本想要讓其為大軍押送糧草,但李陵卻說“臣願以少擊眾,步兵五千人涉單于庭”,於是漢武帝便同意了他的請求,並命令強駑都尉路博德領兵在中途迎候李陵的部隊。結果李陵卻在浚稽山遭遇到了單于主力,五千步兵被匈奴三萬多騎兵包圍,如果硬拼雙方兵力差距明顯,如果撤退人腿根本跑不過馬腿,因而這幾乎就是必死的局面。但李陵這一仗卻打出了氣勢,初戰便斬殺匈奴兵數千,迫使匈奴單于召集左賢王、右賢王八萬多騎兵一起圍攻李陵,李陵且戰且退,先後對匈奴造成了數萬傷亡,甚至迫使匈奴作出了撤退的決定。然而卻不想李陵軍中一個叫管敢的軍侯因被校尉凌辱而投降匈奴,並將李陵軍中的實際情況告訴了匈奴單于,這才使得匈奴下定了消滅李陵軍的決定,一番血戰之下,韓延年戰死,李陵無奈投降,而李陵所率領的五千步兵,僅有400餘人逃了回去。

△李廣利

2、李廣利的投降。前文說過,李廣利在漢武帝后期深受重用,甚至被認為是衛霍之後漢朝的又一位戰神。可事實是,李廣利的上位有著漢武帝愛屋及烏的因素在內,其所為的戰績實際上也只是戰績平平。而李廣利的失敗,源於他參與了立儲之事,當時太子劉據因“巫蠱之禍”而死,新的儲君還未確定,李廣利便想趁機讓他妹妹李夫人所生的兒子昌邑王劉髆成為太子,於是在政和三年(前90年)出征匈奴之前,李廣利和兒女親家左丞相劉屈氂商議,讓其向漢武帝進言。李廣利出兵之後,初始階段確實取得了一定的勝績,匈奴不斷敗退,根本不是漢軍的對手。但在同年六月,劉屈氂因立儲之事多次遭到漢武帝責備,其妻因對武帝不滿而以巫術詛咒武帝,致使劉屈氂被腰斬示眾,其妻兒也被斬首,李廣利的妻兒也因此遭到逮捕囚禁。李廣利得知消息後,便想通過立功贖罪救出妻兒,於是便以七萬士兵的性命為賭注,盲目進軍,意圖擊敗匈奴主力,取得大勝,結果卻在燕然山(蒙古共和國杭愛山)遭遇大敗,其所率七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李廣利戰敗之後逐投降匈奴。

李陵和李廣利在匈奴享受待遇不同,因而結局有所不同

如前文所述,李陵的投降頗有些被迫的意味,漢武帝在得知李陵投降的消息後,起初極為憤怒,司馬遷甚至因為替其求情而遭遇腐刑,很久之後醒悟過來,明白李陵的投降乃是因為突圍無望、外無援兵所致,於是派因杅將軍公孫敖深入匈奴境內接應李陵返回。

△李陵乃是被迫而降

公孫敖無功而返,卻對漢武帝說“聽俘虜說,李陵在幫匈奴單于練兵,意圖對付漢軍。”事實上,當時替匈奴練兵的並非李陵,而是另外一個投降匈奴的漢將李緒,結果就因為這個錯誤的消息,導致漢武帝將李陵的母親、兄弟和妻子全部斬殺。

得知此事之後,李陵怨恨李緒為匈奴練兵而使自己全家被誅,於是派人刺殺了李緒,而他自己也就此斷絕了返回漢朝的心思。匈奴單于對於李陵則是極為佩服,對其禮遇有加,並將女兒嫁給了她,立其為右校王。不過李陵雖然從此再也沒有返回漢朝,在匈奴享受禮遇,但也就此遠離朝堂,不再參與政事,直到二十多年後,於元平元年(前74年)病死。

△李廣利投降之後仍受重用

李廣利在漢朝之時便是位高權重,投降匈奴之後自然也是深受重用,單于同樣將女兒嫁給了她。從李廣利的一貫作風來看,他顯然是個不願輕易放棄權利之人,以匈奴單于對他的態度來看,他應該是存在於匈奴權利中心的人物。

當時還有一個漢朝投降匈奴的人物,這個人便是衛律。衛律曾經與李廣利的交情還比較好,然而在李廣利投降匈奴之後,衛律見其受到的尊寵還在自己之上,於是心生嫉妒,意圖殺害李廣利。而當事李陵雖然也備受恩寵,但由於其內心不願為匈奴效力的原因,則並未與衛律產生衝突。

△衛律

於是乎,在李廣利投降匈奴一年多以後,衛律趁單于母親生病之際,買通巫師,謊稱病因是已經去世的單于在發怒,而發怒的原因便是其曾經發誓一定要捉住李廣利來祭神,而如今李廣利正在匈奴,卻備受禮遇。匈奴單于對於巫師的話信以為真,於是李廣利便被殺了,用以祭神。


香茗史館


阿呆覺得,要弄懂這個問題,首先看看兩個人的身世。

李陵,李廣的孫子。李廣的名氣多大啊,抗擊匈奴的名將啊。“但使盧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飛將軍千古留名。遺憾的是,李廣的爵位與戰績不符合,一直沒能“封侯”。李廣也一直為封侯在努力,但是由於戰爭中迷路失去機會,自殺了。

李陵的爵位是比較低的,在漢代等級森嚴的制度下,他只是個拼命殺敵建功立業來完成祖父的遺願“萬里覓封侯”。

李廣利呢?漢武帝的大舅哥,寵妃李夫人的哥哥,寵臣李延年的哥哥。李廣利就是貳師將軍。他最大的功勞不是打匈奴,而是遠征大宛國。前後兩次,第一次還沒到就被人給滅了。第二次是帶領全國的死囚犯,去報仇,順利地收拾了大宛,帶回了汗血寶馬。

那麼,從地位上看,李陵是個在一線戰鬥的將軍。李廣利是皇帝身邊的親信。

天漢二年(前99年10月),李廣利為主帥,帶著李陵等和八萬漢兵,出征匈奴。李陵的五千步兵在浚稽山被匈奴圍困,李陵詐降匈奴。漢武帝聽別人說李陵幫匈奴操練兵馬,於是大怒,殺了李陵全家。李陵絕望了,真的投降了匈奴。

徵和四年,李廣利在出徵匈奴。又傳來長安城中的消息,李廣利的妻兒受到皇位爭奪的牽連,遭逮捕囚禁。李廣利心思不定,遭遇大敗,七萬漢軍損失。李廣利投降匈奴。

李陵被匈奴召為駙馬,那是李陵沒了退路,絕望了,加上李陵的才能。

李廣利的身份和地位高,為人又圓滑,實際才能一般,匈奴對他始終不放心。加上衛律的嫉妒和誣陷,被殺死自然的。


阿呆夢話


一個高調一個低調。

李陵投降匈奴後,就是殺掉了仇人李緒,便請求遠離匈奴的權力中心,來到了偏遠的地方生活,基本不介入匈奴的相關決策等,不參與政權。

李廣利投降匈奴後,死心塌地投降,參與政權和匈奴的權力中心,地位顯赫,招人妒忌。衛律便買通了巫師,殺死了李廣利。


光源之翼


  • 李陵的生平關隴李家在春秋時期就存在了,在漢文帝時期,又有“飛將軍”李廣的出現,給漢朝打了很多勝仗,匈奴人都有點害怕李廣“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李廣亡故後,李陵秉持先祖餘烈,要打出一番功績

  • 李陵投靠匈奴原因李陵以五千人在突入匈奴腹地,在匈奴腹地被匈奴人俘虜,匈奴人憐惜他的才能,也深知他的家世,有一定的政治因素在裡面,就想收復他,把匈奴公主賞賜個了李陵,漢武帝因此滅李陵全族,李陵在知道這個消息後,憤怒之下幫匈奴打了幾場仗,就隱居北海。


  • 李廣利的生平李廣利起與微末,因為姐姐李夫人受到漢武帝的寵愛,而得以成為將軍,在領兵打仗方面平平庸庸,消滅了西域幾個小國家,

  • 李廣利倒黴後來在會戰匈奴的時候,有傳言說被李陵擊敗,後因參與立儲事件而被漢武帝所不喜,投降匈奴,被匈奴賜下一公主,待遇豐厚,被匈奴權臣所妒忌,遂加害,政治覺悟太低。

    圖片來源於網絡,有侵權請私信告知,有喜歡歷史或者對歷史感興趣的可以關注私信哦

史事論談


首先李陵和李廣利投降匈奴後都當了駙馬,這個說明我漢朝兒郎英俊瀟灑,器宇不凡,也說明匈奴是個尚武的民族,對名將有著天然的崇拜(當然李廣利可能有點名不符實,對匈奴的戰績似乎也不特別輝煌)。

李陵為何沒有被殺而終老在匈奴,首先李陵是飛將軍李廣的孫子,老將軍餘威尚存(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李陵本身也是戰功赫赫,被俘的原因是率五千步兵孤軍奮戰與八萬匈奴兵戰於浚稽山,最後因寡不敵眾兵敗投降(還有可能是詐降),得到了匈奴的充分尊敬。其次,李陵的家屬是漢武帝誤信謠言殺掉的,李陵記恨的是讓他被誤會給匈奴練兵的李緒而不是大漢,所以殺掉仇人後政治避難,遠離匈奴政治中心。尤其和衛律的關係處理的比較好(衛律投降後常伴單于左右,非常受重用)李陵則常住外邊,遠離單于,遇到大事才召入計議,何衛律的私交也比較好。

李廣利就不同了,他不是名將之後,靠裙帶關係得到漢武帝重用,他三戰匈奴,前兩次略佔優勢,後家人捲入立儲問題下獄為救妻兒冒進被俘,葬送七萬漢軍。被俘後在匈奴的尊敬程度不一樣,李廣利本身在漢就位高權重,投降後全家被殺,他死心塌地為匈奴服務(況且單于也把女兒嫁給了他),他是個政治人物,他的悲哀在於對權利看的較重,他確實有些才能,政治手段也玩的比較好,很快比衛律更加得寵,也常伴單于左右(我經常有個問題,匈奴確實沒人,投降一個重用一個),後來遭衛律妒忌設計殺害。。。。。。。


藍鳥1683


一、李陵為何投降匈奴

倘若說李廣的人生是一幕悲劇的話,那麼他的孫子李陵卻是一幕“慘劇”。公元前99年李陵35歲,正值人生最鼎盛之時,這一年李陵的人生被撕裂了。

由於漢武帝要討伐匈奴右賢王,便派李廣利為帥,李陵則負責輜重,等於搞了後勤了。但李陵卻主動請求,率一彪人馬攻擊匈奴。漢武帝最初沒有同意,理由雖沒說,但從事後李陵率步兵作戰的來反推,顯然是因為馬匹不夠。

須知,草原戈壁作戰,在沒戰馬的情況下是異常危險的,但在李陵的堅持下,漢武帝最終同意了。就這樣李陵率五千步兵,在沒有後援的情況下,深入草原戈壁。哪料卻正撞上匈奴主力大軍。

五千步兵對陣三萬匈奴鐵騎,李陵幾乎創造了奇蹟,打得匈奴損失慘重,沒撈到一點便宜,以至於匈奴人都懷疑了人生,都準備要撤退了。可就在這關鍵時刻,李陵隊伍中出現了一個叛徒,告知匈奴人李陵隊伍的真實情況,悲劇發生!

李陵投降後,漢軍僅四百人逃回。漢武帝聽聞情況後大怒不已!畢竟李陵不是一般人,是飛將軍李廣之後,按漢武帝的思維,必會戰死沙場!可震怒之後,漢武帝似乎清醒了過來,便派公孫敖率部出塞,看看能不能把李陵接回來。

顯然漢武帝有些不相信李陵是真投降。哪料公孫敖卻帶來一個不靠譜的消息,李陵不但投降,反而幫著匈奴人練兵。漢武帝失去了理智,殺掉了李陵全族。

一年後,確切消息傳來,根本不是李陵在幫匈奴人練兵,是一位叫李緒的叛徒。但一切已經於事無補。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李陵徹底投降了匈奴,並當了匈奴的駙馬,不但備受匈奴人尊敬,且連單于都異常信任他。同時漢朝其實也一直沒忘記他。

在漢宣帝時期,李陵的少年好友霍光,曾派人去想把李陵接回來,告知他一切都是誤會,但李陵卻說了一句:丈夫不能再辱!由此李陵終老於匈奴……

二、李廣利為何投降匈奴

跟李陵在漢武帝手下情況相反,李廣利卻被漢武帝視為:衛青、霍去病之後,漢朝的第三戰神,備受漢武帝信任。而李廣利也確實打出了成績,雖比不得衛青和霍去病。

其實李廣利,不能認為他是依靠妹妹李夫人受漢武帝恩寵,才換來的重用,畢竟李廣利有破大宛,敗匈奴,威震西域這樣的戰功。所以李廣利真正的錯,就是他摻和了漢武帝立嗣,想讓自己的妹妹所生的昌邑王當太子。

結果在李廣利第三次出征匈奴,一片形式大好時,李廣利突然收到了,家中老小因攪入立嗣事件,都被漢武帝抓入大牢的消息。最終李廣利為了立功,營救家人,造成了兵敗,七萬漢軍葬送在李廣利之手。

而李廣利也隨之投降匈奴,跟李陵一樣,竟然也當了個駙馬。漢武帝卻被氣瘋了,隨之殺掉李廣利全家。李廣利死心塌地地歸順匈奴。

但好景不長,僅一年後,公元前89年,由於單于的母親得病,匈奴的巫師言稱,是死去的老單于怒了,因為他活著時曾發誓,必要生擒李廣利,用來祭神。巫師的這話一出,李廣利毫無疑問,被殺了!

參看李廣利被殺原因,其實已經說明了他不是庸才,不然死去的老單于也不會這麼恨他。那麼在李廣利被殺時,顯然李陵不但活著,且依然還在匈奴。為何從李廣利投降到被殺這一年的時間,李陵就失蹤了呢?

三、為何一個當駙馬,一個被殺

其實這就是李陵和李廣利一個被尊敬,繼續當駙馬,一個最終被殺的真正原因。因為李陵在投降匈奴後乾的第一件事,就是殺掉了仇人李緒。前面說了正是李緒為匈奴練兵,導致了被錯認為是李陵,故而漢武帝殺掉了李陵全家。

且在李陵當上駙馬後,便請求遠離匈奴的權力中心,來到了偏遠的地方生活,基本不介入匈奴的相關決策等。也就是說,李陵相當低調,屬於無奈投降,卻依然還心有漢朝。

反觀李廣利在投降後,雖最初很被重視,但他卻死心塌地投降了。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根本沒離開匈奴的權力中心,因此遭到了一人的嫉妒,這就是:衛律。

衛律本是生在漢朝的匈奴人,迴歸匈奴後,看到李廣利這麼風光,自然是羨慕嫉妒恨,他便買通了巫師,搞死了李廣利。所以筆者才推斷,必是李廣利死心搭地地投降了匈奴,甚至有殺回漢朝報仇的意思,不然怎能遭嫉?

正是因為李廣利太高調了,而忘記了當時匈奴和漢朝,基本上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關係錯綜複雜。且更關鍵的是,李廣利投降的實在難看!七萬漢家兒郎都讓他給毀了,對比李陵,五千步兵差點打敗匈奴,且兵敗後還逃回去四百多,這簡直沒法比。

誰都敬重英雄,佩服有氣節的人,李陵自始至終都保持著一份氣節,而李廣利卻全身心的把自己當成匈奴人,自然他是找死!




殷蜜密


李陵是“李廣”之孫,也很善騎射。

到了壯年之際,他就任“建章營羽林軍”長官。曾率800騎,深入匈奴2000餘里,過了“居延海”(今甘肅酒泉境內),沒遇到匈奴人,視察地形後返回了。被封“騎都尉”後,多年在酒泉、張掖一帶,教射5000名士兵,屯田防備匈奴。

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秋,奉命配合貳師將軍李廣利攻打匈奴。歸程途中,偶遇匈奴單于,慘遭8萬匈奴兵包圍。經殊死戰鬥,射光了所有箭矢,傷亡過半。而匈奴的傷亡竟過萬了,達到1:4的比例,可見李陵部隊戰鬥力的強悍!且戰且退,連續8天,在距居延百餘里的地方,被匈奴堵住峽谷,截斷歸路。
斷糧之日,還沒等到援兵救援,“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加之匈奴誘降,李陵說道“沒臉見陛下了”,就選擇投降了。

單于向來聽聞李家善戰的名聲。在交戰中,一睹李陵的英勇善戰,很欣賞、很佩服,招為女婿,貴為駙馬。

雖然一人孤苦伶仃、苦悶惆悵,但至少地位尊貴,也算是種慰藉。

同時,貳師將軍李廣利雖有斬獲,可在歸途中受到包圍,幾乎脫不了身。

李廣利是漢武帝寵姬“李夫人”的哥哥。


之後的第二年,李廣利率領6萬騎兵、10萬步兵,從朔方郡(今內蒙古河套地區)出發。還有3路人馬,會戰攻伐匈奴。匈奴單于領軍十餘萬和李廣利在“餘吾水”(今蒙古土拉河)南岸開打。連戰10多天,李廣利聽聞他的家族被滅,因牽扯到“巫蠱案”。

於是,為了自保,投降了匈奴。剛開始也做了一年多駙馬,遭人嫉妒陷害,被殺祭天。

在西漢的盛威下,他也號稱“一代名將”,實則勉為其難,水分居多,非忠信之人!


內求安己


李廣利配稱名將嗎?我呸!別說是大漢朝的人了,就是對手——匈奴人都對他不屑一顧,這貨本身就是個靠裙帶關係上位的庸碌小人,統兵一二十萬卻只能給匈奴隔靴搔癢,當時的匈奴也不過幾十萬人馬。如果他要真稱得上名將的話完全可以將被衛青、霍去病之流打殘了的匈奴犁庭掃穴,漢武帝用他都成漢武帝一生最大的汙點之一。最終他是被匈奴當成祭品,說白了在匈奴人的眼裡他也只是和豬羊差不多。

相比之下李陵五千步兵卻力抗匈奴十餘萬人馬數天之久,並且給匈奴造成萬餘人的傷亡代價。有才華的人總是受人敬重的,哪怕是對手也如此,可庸碌小人能做什麼呢?特別在對手的眼裡就更不值一提了。李廣利和李陵的經歷早就註定了他們的結局,螢火之光怎麼能和皓月爭輝?



蕭淚雪


李陵率5000精兵被八萬匈奴騎兵圍困,雙方大戰九天,斬敵近萬,最後漢軍寡不敵眾,全軍覆沒,李陵受傷被俘,最後投降匈奴。李陵沒被匈奴殺掉有以下兩個原因,一是李陵投降後被單于招為附馬,之後被人誹謗為匈奴訓練軍隊,漢武帝獲報後把李陵家誅殺了三族。匈奴單于知道後更加相信李陵是真投降匈奴,所以不但沒殺他後來還封他為王。二師將軍李廣利率漢兵七萬攻打匈奴,因勾結哥哥等大臣立太子之事敗露漢武帝把他他們家屬全部下獄,李廣利想打敗匈奴立功贖罪,揮軍北進被匈奴二十萬騎兵包圍,結果李廣利慘遭慘敗,七萬漢家兒郎就這樣全部喪送在李廣利手中,給國家民族造成極大的損失。

李廣利兵敗後投降匈奴,狐鹿姑單于知道他在大漢身居高位,便將女兒嫁給他。李廣利投降匈奴雖換來一時的富貴,也好景不長。

一年後,李廣利被匈奴南宮閼氏處死,用以祭神。


海西望族


首先先聲明一點啊,李廣利不是名將李廣利,如果是名將的話,那這名將也太不值錢了,只能夠說他是一個出名的將領。

好,迴歸正題,說到這個問題,我就必須看兩個人投降的時候,分別處於什麼樣的狀態,李陵率領5000步兵在塞外和10萬匈奴騎兵對撞,最後只剩下400多人。李陵無奈之下只能夠之身投降,然後讓這400多將士回家,而李廣利則是因為他的妹妹受到了朝中勢力的牽連,無奈之下率領10萬大軍進攻匈奴,最後只剩下4萬多人,率領著4萬多人一起投降了。

這樣的話就形成一種很有趣的事情就是李陵是一個人投降的管理,一個人那太簡單了,給他好吃好喝的關起來,那不就完了嗎?李廣利,那就麻煩了。李廣利手底下有4萬多人吶,這麼多人,究竟是聽匈奴的還是聽李廣利的?匈奴手底下最多20萬的軍隊,而且這個時候匈奴已經被衛青,霍去病給打殘了,這個時候能湊出來10萬人已經算得上是頂天兒了,如何看管著4萬人成為了一個問題,因此李廣利也成為了一個比較危險的人物。

而且李陵的這件事情他本身一開始沒有打算投降,就是說我到你匈奴那地方去,你放我的將士回家,後來聽說自己家裡面所有的人全被漢武帝給殺了,以後,一怒之下直接投降了匈奴,而且還在匈奴娶妻生子,光棍一個,而且這個時候跟大漢王朝已經結下了不死不休的仇怨。這個時候李陵當然是成為匈奴方面最放心的一個人。

李廣利不同,李廣利這個人本身就是奔著利益才過來的,本來以為打敗匈奴以後佔據草原,然後再圖謀發展,結果打不過匈奴大漢王朝,那地方又派人追殺他,所以才投降匈奴。這種人本身就不可靠,匈奴給了他利益,他投降匈奴,萬一大漢王朝給他更多的利益呢?李廣利豈不是也會投降大漢王朝?到時候這4萬多人給匈奴背上差那麼一刀,匈奴人也受不了啊。

除此以外,李陵投降的時候是一條真漢子,打了那麼長硬仗以後還能夠選擇為自己的將士考慮,放他們回家,選擇投降匈奴,匈奴是遊牧民族,遊牧民族天生對於這些強者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敬佩,匈奴的單于為什麼同意李琳這個殺了他兩萬多人的傢伙投降就是因為你是個勇士,勇士殺那麼多人需要理由嗎?證明自己勇敢的事情需要理由嗎?

至於說李廣利,匈奴大概也聽說過他的事情,因為李廣利曾經率領大軍征討大宛國,要去為大漢王朝奪得汗血寶馬,匈奴人也聽說過這個靠自己的妹妹上位的將軍的一些事情,自然內心也十分鄙夷!草原上面比的就是誰拳頭大你能力比不過其他人,那你只能捱揍。

最後就是李陵和李廣利在匈奴的時候的所作所為,李陵已經做好打算不想回家了,包括後來漢宣帝曾金過去勸說她說你要不要回來?當初的事情是我們錯了。李陵說對不起,我真的不想回去了,我的家人都已經死光了,(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我還回去幹什麼?

李廣利不同,關於李廣利到達匈奴以後,匈奴的方面的描述就是李廣利曾經試圖謀反,結果匈奴提前把它給處理。

所以這4萬多投降的軍隊必須要處理一下,最好的處理方法就是把他李廣利給殺了,只是說李陵孤身一人翻不起什麼花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