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瘋狂將軍以五千步兵對八萬騎兵,激戰八天八夜,如此強悍為何投降?

柳雙龍


要說明一點,李陵一開始不是投降,而是被俘。他真正為匈奴服務,是得知漢武帝誤聽信李陵替匈奴練兵的訛傳,殺了他全家之後了。

至於李陵的那次著名的戰鬥,被司馬遷評價為“橫挑強胡”!

接下來,我們來回顧那蕩氣迴腸的一仗:

李陵的五千步兵,遭遇匈奴且鞮侯單于的三萬本部騎兵。

李陵在兩山之間擺下陣勢,前排戟盾長矛,後排強弓硬弩,嚴陣以待。狂妄的匈奴騎兵,先是被強弩攢射,然後被長矛攢刺,損失慘重。前排的騎兵被擊退,後排的騎兵仍在猛衝,擁擠在一起。越來越多的傷亡,壓垮了匈奴本不堅韌的神經。匈奴人開始潰逃,一些匈奴人慌不擇路,下馬想逃到兩側的山上,結果被漢軍追上斬殺。

雙方第一個回合,匈奴慘敗,被殺數千人。

感到被狠狠扇了一耳光的匈奴單于,急忙召集部隊,想徹底吃掉李陵那一小支孤零零的漢軍。很快,來自匈奴左右賢王的援軍趕到了。八萬多匈奴人死死咬住開始南撤的漢軍。可一開始的慘敗讓他們不敢再進行衝鋒。只是從遠遠放箭,以圖削弱漢軍。就象跟蹤在又餓又累的旅行者身後的曠野狼群一樣,匈奴兵執拗地持續著這樣的戰術追逐於後,一點點增加對手的創傷,窺視時機給予最後的致命一擊。

在漫天的箭雨下,漢軍的傷亡開始增多。李陵規定:只有一處傷的人仍然要執武器戰鬥,兩處負傷的人幫忙推輜重車,三處負傷以上的傷者才坐擔架或扶行。這一方面,說明了李陵的困境,一方面也說明了漢軍鐵鎧的良好防護。受傷者大多隻是輕傷,而且通常是非要害的部位,三處負傷者還能行走。

在削弱了漢軍好幾天之後,二十倍兵力優勢的匈奴再次發動了衝鋒。結果卻被漢軍發動反衝擊打垮。匈奴被斬殺三千多人。第二次吃了苦頭的匈奴,繼續削弱漢軍四五天之後,先是順風放火想燒死漢軍,結果被漢軍反向縱火所破。之後,李陵帶領軍隊撤入林地,依託樹林繼續頑強反擊匈奴的進攻。

連續遭遇挫敗的匈奴單于徹底憤怒了。他親自押陣,命令匈奴太子親率騎兵,不顧傷亡地發動猛攻。可是不管多麼不計損失,匈奴仍無法吃掉擁有還擊之力的漢軍。李陵又用幾千名匈奴騎兵的生命,給匈奴單于上了這一課。甚至連匈奴單于都差點被漢軍床弩所狙殺。

上萬人的陣亡,來自500多米外的可怕箭矢,讓且鞮侯匈奴單于開始膽怯了。這天李陵捕得一個匈奴俘虜,那個俘虜供出:單于認為“漢兵如此頑強和強悍,毫無怯色一日接一日向南行進,難道是誘敵?”因此單于開始有些想退兵了。但他殺紅眼的部眾卻不肯答應。他們覺得匈奴單于親率數萬萬精騎若不能消滅漢軍這支孤兵,匈奴人今後就在漢人面前徹底抬不起頭來了!因此匈奴人最後決定,向南還有四五十里山谷延綿,在這段路程裡匈奴繼續全力猛攻,要是到了平原還不能取勝的話,便收兵北返,徹底認栽!

於是,最激烈的追擊戰展開了。匈奴憑藉著兵力的二十倍優勢,瘋狂地發動攻擊。李陵一日內打退了匈奴的數十次衝鋒,讓匈奴人付出了兩千多人的傷亡。就在匈奴打算認栽北撤的時候,一個犯錯被責罰的漢軍軍官投降了匈奴。這名叫做管敢的叛徒洩露了漢軍箭矢將近,並無援軍的真實情況。

匈奴單于據此發動了最後的猛攻。當時李陵處在山谷底,匈奴軍山上從四面射箭,矢如雨下。但漢軍依然堅持南行。在距離漢朝邊塞只有一百多里的地方。李陵軍隊所帶五十萬箭矢終於全部射光了。這個時刻,也成為李陵孤軍的最後時刻。

沒有強弩的打擊,匈奴騎兵就可以衝到漢軍20多米的距離上任意射箭,可漢軍卻毫無還手之力。素手無策的李陵,只能仰天長嘯。“如果再給我每人幾十支箭!我就能殺回漢地!”是夜,尚存三千多人的漢軍,開始分散突圍。可失去還手之力的勇士們,只有400人逃回了邊塞。

總之,李陵戰敗的關鍵點,就是箭射光了,漢軍將士面對匈奴人的箭雨,失去了還擊的能力,其結果自然是慘敗。


冷兵器研究所


李陵戰敗投降的主要原因就是漢武帝劉徹,因為劉徹沒有派援軍,導致李陵在距漢朝邊塞僅有百餘里的地方被俘投降。

李陵是“飛將軍”李廣的嫡長孫,是李廣長子李當戶的遺腹子。李陵繼承了他祖父李廣的善射和勇猛,所以,也深得漢武帝的喜愛。

李陵以五千步兵血戰匈奴八萬騎兵八天八夜,最後被迫投降,我們看完了經過,就知道李陵被俘投降的緣由了。

漢武帝天漢二年,即公元前99年,漢武帝派遣貳師將軍李廣利率大軍進攻匈奴,由於李陵不願做這位“混混將軍”的後勤兵,所以,跟漢武帝要了五千步兵參戰。

李陵從居延北進,行進三十餘天,進至浚稽山紮營。李陵戰敗投降的原因從此時開始逐一出現。

一、李陵遇到了匈奴單于主力,眾寡懸殊

李陵五千步兵駐紮在浚稽山,“與單于相直,騎可三萬圍陵軍”。李陵將軍隊置於兩山之間,用輜重大車構成營壘,阻擋匈奴騎兵,並率少量軍士出營誘敵。匈奴騎兵見漢軍人少,“直前就營。陵搏戰攻之,千弩俱發,應弦而倒。”

匈奴前鋒三萬騎兵戰敗,匈奴單于大驚,“召左右地兵八萬餘騎攻陵”。李陵只能且戰且退,引兵南歸。

二、戰鬥慘烈,軍無後援,出現叛徒

李陵軍因為匈奴主力騎兵的追擊,情況非常危急。“匈奴騎多,戰一日數十合”,一天之內可以跟匈奴騎兵交戰數十次。

但是,李陵軍每次都能戰退匈奴大軍的進攻,並且斬獲頗多,“漢軍追擊,殺數千人”、“明日復戰,斬首三千餘級”、“陵軍步鬥樹木間,復殺數千人”、“復傷殺虜二千餘人”,甚至用連弩差點射傷了匈奴單于本人。

匈奴單于由於屢戰不利,死傷甚重,打算撤軍,結果叛徒出現了,“會陵軍候管敢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

管敢告訴匈奴單于,“陵軍無後救,射矢且盡”,單于僅需率八百騎為先鋒,然後令精騎兵射之即可破李陵殘軍。匈奴單于一聽,大喜,準備給與李陵軍最後一擊。

原本有希望逃脫匈奴大軍追擊的李陵,這次徹底無望了。

三、兵盡糧絕,被迫投降

匈奴單于因為管敢的告密,開始全力進攻李陵。“陵居谷中,虜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

李陵只能邊打邊退,“一日五十萬矢皆盡,即棄車去”,箭矢射完了。李陵軍隊的兵器也損耗殆盡,士兵“徒斬車輻而持之,軍吏持尺刀”,只能拿車輪的輻條當武器了。從此,李陵軍再無力組織強有力的反擊。

李陵軍只能繼續南撤,進入山間峽谷,“乘隅下壘石,士卒多死,不得行”,李陵軍徹底被困。

原本李陵和部下韓延年及十餘壯士準備夜間突圍,結果被匈奴數千騎兵追擊,韓延年戰死,李陵被俘,“無面目報陛下!”,遂降。

李陵軍已經盡力了,此戰,雖敗猶榮。

四、李陵戰敗投降的終極原因,漢武帝沒有派援軍

李陵軍與匈奴八萬騎兵血戰八天八夜,但士氣一直都在。最後矢盡糧絕,李陵軍“士尚三千餘人”,也就是李陵在箭射完的時候還有三千多士兵。李陵僅用兩千將士的犧牲,換取了匈奴上萬騎兵的死傷,這是何等榮耀的戰績。

“陵敗處去塞百餘里”,李陵戰敗被俘的地方,距離漢軍要塞僅有百餘里。如果是騎兵急行軍,最多一到兩天的路程即到。即使是步兵,三到四天也到達李陵戰敗處了。

原本漢武帝是派強弩將軍路博德作為李陵後援的,但是“老油條”路博德不願意配合李陵這麼年輕的將領,就跟武帝說,“方秋匈奴馬肥,未可與戰,臣願留陵至春,俱將酒泉、張掖騎各五千人並擊東西浚稽,可必禽也。”現在是秋天,匈奴馬肥壯,等到春天可以一戰而降匈奴。

漢武帝一聽,認為是李陵害怕了,強令李陵立刻出兵,後援也沒了。如果漢武帝沒有聽信“老油條”路博德的謊言,堅持派兵接應李陵,那麼李陵是一定可以退回漢朝境內的。李陵的五千軍隊至少也可以生還一半以上,結果僅有四百餘人逃回了漢境。

所以,李陵戰敗投降的最大原因是什麼呢?漢武帝沒有給他派援軍呀,最大的責任人是漢武帝呀。

結果漢武帝卻因李陵的投降遷怒於李陵的家人,李陵的母親、妻兒皆被殺,讓李陵從此有國難回,客死他鄉。


奕天讀歷史


這個問題我感覺喜歡中國歷史都應該知道,首先是李陵領帥的五千步卒對匈奴三萬騎兵,匈奴久攻不克,隨後匈奴調兵增值八萬騎兵,繼續強攻,在沒有後勤的支援下,戰鬥物質沒有補充,實際上就沒有了弓弩的遠程打擊,剩下的就是近距離博殺,在不算已經長時間戰鬥五千步卒損失的情況下,面對八萬騎兵也是杯水車薪。然後李陵被俘,但大家要清楚當時並沒有投降。為什麼後來又投降了呢,原因很簡單,當時漢武帝打擊匈奴基本上是攻勢,敗績已經很少,而且實行的軍功制度間接要求將士不允許失敗,或者是必需寧可殺生成仁。李陵的主父是大名鼎鼎的飛將軍李廣,但李廣終其一生因戰功不夠不能封侯。

所以漢武帝在法度上還是很認真的,但面對李陵的被俘,認為李陵沒有殺生成仁(其實也是漢武帝沒有很好對李陵支援造成的)就對李陵家族滅三族,李陵在被俘時得知情況悲痛欲絕就投降了匈奴。在現在中亞有很多人自稱是李陵的後代。

現在評論李陵投降匈奴的好與壞都已經沒有多大的意義,按當時合情不合法,合法不合情的年代,又站在一代雄主漢武帝的時代,君是不可以讓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