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權謀殘卷」李牧隱忍戍邊關

「歷史故事-權謀殘卷」李牧隱忍戍邊關

權謀之術無所不在,大人物深人研究卻閉口不說,從不將心得秘籍輕易示人這便是幾千年權謀術盛行而此類著述卻極少的秘密...此書所述之權謀案例,的確已至“夫人不言,言必有中”的境界。

權謀殘卷-籌謀卷

  • 造勢者為智,善用勢者為謀。
  • 謀定而思動,後發制人則勝機已握。
  • 善謀者從來不是依據道理,而是根據利害做出決定。
  • 注意強弱的變化。用己之強,來攻敵之弱。
  • 要偃旗息鼓、不事聲張,如此勝機便大了。
  • 不要主動與人為敵,不要放棄修好的機會。
「歷史故事-權謀殘卷」李牧隱忍戍邊關

導語:蓋智者所圖者遠,所謀者深。

有智慧的人目標遠大,謀求的高深。

「歷史故事-權謀殘卷」李牧隱忍戍邊關

人物

李牧是戰國時期趙國傑出的軍事統帥。他常年駐守北部代郡、雁門郡(今山西代縣西北)邊境地區防禦匈奴,根據實際情況採取有力措施加強軍隊的戰鬥力,有效地防備了匈奴的侵擾,贏得了士兵們的愛戴。

後來李牧被調回朝中,以相國身份出使秦國,定立盟約,使秦國歸還了趙國的質子。兩年後悼襄王繼位,李牧成為朝中重臣。

趙悼襄王元年(前244年),趙國派李枚攻打燕國,拔武遂(今河北徐水縣西)、方城(今河北固安縣南)。此時,秦國迅速地兼併了魏國的大片土地,迫使魏國臣服之後,把主要兵力對向趙國。

趙王遷三年(前233年),趙將扈輒為秦將桓齮(一說即樊於期)所敗,損失了十萬大軍。秦又自北路進攻趙的後方,形勢危急。趙王任命李牧為大將軍,率兵南下,反擊秦軍。結果李牧在宜安(今河北篙城縣西南二十里)大破秦軍,全殲秦軍十幾萬人。桓齮只帶領少量親兵衝出重圍,畏罪逃奔燕國。這一戰役,給了秦國以沉重打擊,李牧也被封武安君。

公元前232年,秦國又攻打趙國的番吾(今河北省平山縣南),李牧出兵迎戰,再次重創秦軍,但趙國的軍力損失也很大。當時韓、魏已聽命於秦國,隨秦軍攻趙,李牧為此又向南進軍,抵禦韓、魏的進攻。

公元前229年,秦王派王剪攻趙,趙國以李牧、司馬尚率軍抵抗。秦軍無法取勝,就用重金賄賂趙王寵臣郭開,在趙王面前散佈李牧、司馬尚想謀反,趙王中計,派趙蔥和齊將顏聚代李牧。李牧不從命,趙王就殺了李牧,撤換了司馬尚。三個月後,秦將王翦大破趙軍,殺趙蔥,虜趙王遷及顏聚,趙國滅亡。


【事典】李牧隱忍戍邊關

李牧奉命守衛雁門關,防備匈奴的進犯。他不請示朝廷,自行設置當地官吏,把所收的租稅都交給幕府,作為邊防部隊的軍費。他善待士兵,每天都要殺牛搞賞士兵。他要士兵每天訓練,騎馬射箭,還嚴令他們,如果匈奴過來搶掠財物,就把財物保管好。誰要是捉人,就斬無赦。

時間久了,匈奴都以為李牧害怕他們,守邊的士兵們也覺得李將軍過於軟弱。趙王知道了,就責備李牧,要他好自為之。但李牧仍舊我行我素,惹得趙王大怒,就把他召回,換了另一位將軍去接替他。

那位將軍倒是敢打敢拼。匈奴每次來搶財物,他都出戰,但屢戰屢敗,傷亡慘重,弄得邊境一帶再也無法種地放牧了。

趙王嘆口氣,只好請李牧重新出任。李牧卻推說有病,堅決不肯就任。

趙王說:

“我知道你是有心病。過去的事情就過去了,不要再提。邊關的事情還得靠你。 ”

李牧說:

“如果一定要命我做邊將,我還是照以前的老辦法幹。大王要是同意,我才能奉命。 ”

趙王只好說:

“一切都由將軍自行決定吧。 ”

李牧回到邊關,一切恢復了老樣子。匈奴一年到頭也沒有搶到什麼,卻仍然認為李牧膽怯。守邊的將士們也因為每天得到稿賞而不打仗,感到過意不去,就紛紛請戰。

李牧見時機成熟,就準備了一千三百輛戰車,十幾萬士兵,練習打仗,大搞畜牧。邊境一時富足,就連匈奴的百姓也前來投靠。

單于聽說,就率大軍來攻。在與匈奴的交戰中,李牧佯敗,丟下幾千人給匈奴。單于躊躇滿志,率大軍深入趙地,李牧則出奇兵,以兩翼包抄戰法,出其不意包抄匈奴軍,一舉殲滅匈奴騎兵十餘萬人。接著又乘勝滅簷檻,破東胡,降林胡,嚇得單于遠遠逃走。

其後十多年,趙國北邊穩固,匈奴再不敢接近趙國邊境的城邑。

鏡鑑

大謀略的實現是需要更多時間的。

釋評

李牧鎮守邊關,不求一時之功,求的是長治久安。一時之功易得,長治久安卻難。

所以說,大智者,圖謀得深遠。而李牧的做法一般人不能看出,匈奴蔑視他,朝廷責怪他,甚至連手下的士兵也認為他怯懦。大智者必須能夠忍受寂寞。百姓富足了,兵強馬壯了,再加上長期以來的不抵抗引起匈奴的輕敵,適當加上些妙計,匈奴不全軍覆沒才怪。李將軍到底是大將之材,能隱忍,能造勢,能圖謀,所以才能打勝仗。

「歷史故事-權謀殘卷」李牧隱忍戍邊關

喜歡看故事的朋友歡迎關注、每天日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