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關孩子!湖北“新高考”課程實施指導意見公佈!

《湖北省普通高中2018級學生課程實施指導意見》近日公佈。《意見》明確,語數外等9個學科高一完成必修學分,學校應採取行政班、教學班並行的方式組織教學。多數必修課一般按行政班組織教學;等級性考試課程、選修課程一般依學生選課實際組成教學班進行教學。允許學生跨班或跨年級上課。

目前,我省普通高中課程由必修、選擇性必修、選修三類課程構成。按要求,普通高中開設語文、數學、外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學、技術(含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藝術(或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和綜合實踐活動等國家課程,以及地方和校本課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生髮展指導、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納入地方和校本課程開設。

高中三年,學生獲得88個必修學分,在選擇性必修課程中獲得不少於42學分,在選修課程(含各學科課程選修、專題教育及地方和校本課程)中獲得不少於14學分,總學分達到144方可畢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發展和升學考試需要,結合興趣愛好,選修更多課程,獲得更多的學分。

綜合實踐活動由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和志願服務三部分組成,主要通過考察探究、社會服務、職業體驗等方式進行。研究性學習6學分,學生至少完成2個課題研究或項目設計;社會實踐6學分,其中黨團活動1學分、軍訓1學分、社會考察和職業體驗等4學分;志願服務2學分。

《意見》要求,語文、數學、外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學等9學科高一學年完成必修學分;高二學年及高三上學期只呈現選擇性必修學分,選修課程學分由學生自主選擇修習;高三下學期由學校自主設置學分。等級性考試選課走班原則上高二上學期開始進行,具體方案待教育部批准後再公佈。

學校應採取行政班、教學班並行的方式組織教學。大多數必修課一般按行政班組織教學;等級性考試課程、選修課程一般根據學生選課實際組成教學班進行教學。允許學生跨班或跨年級上課。在學生選擇等級性考試學科和模塊之前,學校應向學生公佈教學班的班額控制數。教學班級的班額不得超過55人。有條件的學校應儘量減少班額,儘可能滿足學生的選擇需求。

延伸閱讀:“新高考”的五大變化

2017年12月,湖北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曾透露,湖北省新高考改革方案2018年將全面實施。具體為,在2018年高一年級新生中開始實施,2021年高考招錄全面實行“兩依據一參考”政策,即依據統一高考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高中學生綜合評價,基本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

當時,還提到了“新高考”全面實施帶來的五大變化——

走班制教學模式將成教學新常態

由於學生高考總成績由統一高考的語、數、外3個科目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成績組成,學生選課將變得多樣化,學生在很大程度上不再採取固定班級授課模式,變成了“教師不動學生動”,傳統意義上的“行政班”概念將淡化。同時教師面臨更強的角色挑戰,開始由原來的“買方市場”進入“賣方市場”,將接受學生的挑選。

學校學科間均衡發展將成新挑戰

按照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方案,我省將開展高中學業水平考試,這要求各高中學校落實好國家規定的基本教育教學要求,按照國家統一的課程方案、課程標準、教學質量要求開齊開好各學科課程。

“分層教學”將成教學“新方向”

由於在理、化、生、史、地、政等6個科目中,同一個科目,有的學生只將其作為學考科目,有的學生則會將其選定為高考選考科目,這就要求學校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

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將成評價新趨勢

我省將進一步規範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並作為高校招生錄取的參考,這要求學生在高中階段學習成長過程中要更加註重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興趣特長、社會實踐等全面發展,要求普通高中進一步推動學校多樣化特色發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滿足不同潛質學生髮展需要,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將成教育關注新熱點

新高考選考的三門科目,直接決定學生大學裡將學習什麼專業,以及今後可能從事什麼樣的工作,這將改變當前學生進入大學後才思考自己未來職業的局面,這要求學生儘早瞭解自己的興趣特點和專業方向,職業生涯規劃將擺上學生的高中教育日程中。

同時,轉變政府管理教育的方式,深入推進教育領域放管服改革,建立完善教育行政權力清單制度,出臺落實和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的實施意見,按照應放盡放的原則,賦予高校更大的辦學自主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