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海上巨无霸!比航母大的多 专门运军舰 美国急忙寻求合作

近年来,随着造船水平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解放军两栖作战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海上登陆运输装备,也从过去的千吨级大型坦克登陆舰,逐步向船坞化、立体化、大型化发展。不仅如此,我们还充分发扬了,让美国摸着石头过河,而我们摸着美国过河的精神。紧随美军先进的两栖作战理念,设计建造了一些同美军类似的,带有研究、实验性质的特种舰船,寻求探索、革新沿用已久的,传统登陆运输方式,来提高解放军在超视距模式下,无障碍立体登陆的作战能力。而我国新近下水服役的10万吨级“新光华”号和2万吨级“东海岛”号半潜船,就是这样一种肩负着,探索未来解放军两栖作战新模式、新技术使命,并填补海军同类技术装备空白的特种支援型舰船。

又一海上巨无霸!比航母大的多 专门运军舰 美国急忙寻求合作

作为一种并不多见的船型,半潜船的历史并不长,它的诞生和海上油气资源开采的发展,可谓是密不可分。半潜船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可以半潜半浮在海上的特种船型。这种船型可以通过船体的下潜、上浮,来装卸那些不可分割的大型物体。目前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半潜船,是挪威一家公司所属的“蓝色马林鱼”号。该船之所以如此的出名,不但是因为她曾多次,出色的完成了商业运输任务,而且她还把大破的美国海军“科尔”号驱逐舰,从也门驼回美国进行维修。将澳大利亚订购的“堪培拉”级两栖攻击舰,从西班牙快递到墨尔本。也正因如此,善于发现的美国人,便看到了其在军事领域潜在的巨大用途。

针对港口拖轮、通用登陆艇、港口吊车等,这类近岸的船只和设备来说。借助半潜船实施跨海部署,应该是最佳的手段了,因为这些船只的航海能力有限,且远洋拖带又存在很大的技术风险。除此以外,在两栖作战中半潜船还可以用来转运部队和后勤物资。令人感到惊奇的是,这种看似并不安全的船型,却意外的适合用来转运各种车辆,根据美军的研究表明,其它船型在海上转运车辆的极限海况是2级,而使用半潜船则可以提高到4级,也就是说在浪高2.5米的情况下依然可以继续,可见其安全性和高效性非同一般。美军因此认为,转运能力超强的半潜船,在未来两栖作战中将成为各型两栖舰艇的有力补充,大大增加了从舰到岸的转运效率,并以其为核心构想了海上基地的概念。

又一海上巨无霸!比航母大的多 专门运军舰 美国急忙寻求合作

2011年,说干就干的美国人旋即与通用动力造船公司,签订了首批两艘海上机动登陆平台的建造合同,并于次年向美国海军交付了首舰“蒙特福特角”号。由于该舰是以商用民船标准建造而成的,故成本相对低廉且没有任何技术困难可言。宽大的舰体中部被一分为二,前部坞式结构可以并排停放多艘气垫登陆舰,用于向岸边转运登陆装备或物资,后部甲板则用来存放各种待转运的装备和物资,紧急时可以起降多种直升机甚至F-35B,以满足多种作战任务的需求。15节的经济航速,可使其在海上持续航行近一个多月,从本土到达任意的指定海域。另外该舰并不属于美军任何一支舰队,而是归属军事海运司令部,平时承接各种海运业务养活自己,只有在战时才会被紧急征召。不过小兵兵认为,尽管该舰可以大幅提升美军战时的转运能力,然而眼下就连美国的军费都并不充裕,所以后续舰的建造应该会放缓,因此未来海上机动登陆平台的发展,还有待持续关注。

又一海上巨无霸!比航母大的多 专门运军舰 美国急忙寻求合作

如今,我们可以打开天窗说亮话,半潜船这种特殊的支援型舰船,在解放军中的作用愈发显得重要。相比于下饺子般的主战舰艇,两栖作战舰艇的建造仍然相对滞后,虽然071型船坞登陆舰、726型气垫登陆艇、以及“欧洲野牛”气垫舰的批量服役,部分缓解了这一尴尬局面,但总体而言依旧捉襟见肘。此次“新光华”和“东海岛”的建造,其作用不仅仅是为了“欧洲野牛”和726型提供了搭载平台,使其作战半径大大延长,更在于其为解放军的两栖作战,提供了一种类似美军海上基地的中继站,使得解放军在两栖作战中,单次投送成建制部队成为可能。特别是在当前解放军积极推进的“军民结合”,探索以商船编队为两栖作战提供运输支持的情况下,这种作用就显得更为突出。不难想象,在未来可能爆发的两栖作战中,初具规模的解放军两栖作战编队与“第二海军”商船编队间的协同配合,在半潜船的牵线搭桥之下,必然会发挥出1+1>2的奇特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