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目送》:願你的每一次回首,都有人“目送”

“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目送》 每當讀到此句時,心裡還會泛起些許波瀾,我們每個人都在時光的洪流中漸漸長大,我們眼前的背影從高大到佝僂,自己也就慢慢成了別人眼裡的背影,當我們再不能為過往的遺憾一一買單時,彼此的目送就成了眼下的悲涼。

書評《目送》:願你的每一次回首,都有人“目送”

也許是時光的歷練,龍應臺的筆觸越來越細膩而優美,將生活中的點滴娓娓道來,那些情感如流水般湧出筆端。只是讓人不禁唏噓的是,父母老後的情形。很難想象,數年之後我的父母會變成什麼模樣,是否也會像小孩一樣,需要我,依賴我呢。我無法想象我是否能耐心地陪他們聊聊天,說說話。

在全書73篇散文中,寫進了個人的一些親情,友情以及我們不曾注意到的生活點滴,有光有影,有情有愛。寫她與兒子一起逛街時,兒子不願跟她牽手逛街,兒子大了,走了疏離感;寫母親得了老年痴呆症,反反覆覆的問她是誰,寫她與母親一起逛街,母親愛美的樣子;寫她與父親一起過街時,父親要牽她的手,而她已人在中年;寫父親最後重病不能治理時,由於傭人的疏忽,眼屎黏住了眼等等。呈現在眼前的,一幕幕稀鬆平常的事無不令人動容。

書評《目送》:願你的每一次回首,都有人“目送”

這讓我想起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不善言辭的父親破天荒的買了一些橘子,其中的情誼大概只有作者能夠親身體會到吧。在生活的父母又何嘗不是如此,哪怕慢慢長大,還是難忘在長途汽車離開的剎那,父親仍在佇立凝望,或許還是有些擔心吧,畢竟我是第一次出遠門,畢竟我是個老實吃虧的人,不懂得向他人求助。難忘母親的一手家餚,她總是能很清楚的記得我的生日,卻常常忘記自己的生日。

只是越長大,我們越覺得理所當然,無所顧忌,以為父母還是自己的天。某天看到父母的華髮,腰也不似以前硬朗了,腿也走不動了,才恍惚覺得也許父母真的老了,正如李榮浩的歌中唱到“同樣的話要說多少次好,那些再三強調的老套,長大了才知道是不是需要”“太多理所應當讓人覺得平常,恩重如山, 聽起來不自然”。

書評《目送》:願你的每一次回首,都有人“目送”

你有多久沒有問候父母了,你有多久沒陪他們好好聊聊天了,你又有多久不曾看望父母了?也許我們可以在繁忙的生活中稍微留些時間給父母,讓遠處目送你的人不那麼擔心。最後請讓我用書中的一句話作結,“幸福就是,頭髮白了,背已駝了,用放大鏡艱辛讀報的人,還能自己走到街角買兩副燒餅油條回頭叫你起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