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河》當現實主義碰撞浪漫主義情懷,譜寫出史詩般的品格

《大江大河》上線16天以來收視率節節攀升,點擊量不斷高漲,俘獲了老中青各年齡層觀眾。與此同時,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主辦、中國電視劇藝術委員會承辦的《大江大河》研評會在京召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司長毛羽、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名譽主席李準、著名文藝評論家仲呈祥等領導和專家出席了研評會。


《大江大河》當現實主義碰撞浪漫主義情懷,譜寫出史詩般的品格



會上,毛羽司長肯定了《大江大河》所取得的成績:“檔期好、主題好、故事好、人物好、演員好、質感好、合作好、平臺好、宣傳好。”這部劇收視與口碑雙豐收,給正處於寒冬的電視劇市場打了一劑強心針,它在創作上有哪些值得研究和分析的亮點?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如何在它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它又是如何在大眾傳播的娛樂性與現實主義的思想性中取得平衡?專家們力薦的“文學性”有何借鑑之處?

金州職場生存圖鑑,折射現實反映時代


前幾天“宋運萍”下線,劇中人無限悵惘,劇外人唏噓不已。這位向真、向善、向美的女性形象,完美彰顯了那個時代最珍貴的品質和最美好的精氣神。緊接著故事轉入金州主線,劇情一波三折,峰迴路轉,讓不少網友直呼,這才是職場戲的正確打開方式。


《大江大河》當現實主義碰撞浪漫主義情懷,譜寫出史詩般的品格



以“宋運輝”為代表的“職場菜鳥”,初生牛犢不怕虎,擁有足夠的專業技能,在職場中摸爬滾打不斷成長,很多觀眾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與腳踏實地的“宋運輝”相反,他的大學同學“虞山卿”代表了“走捷徑”的職場新人。而“二流子”室友“大尋”的存在,則是助推主角成長的催化劑。對“程開顏”、”劉啟明”等女性角色的描摹,也是基於“中國式職場關係”下的感情牽絆。

相比職場新人的成長,金州老將的“龍虎鬥”更是讓觀眾感慨“真實、專業、過癮”。“宋運輝”“虞山卿”等新人的“入職面試”,水書記、費廠長、劉總工三人的坐席安排,不動聲色地暗示了他們彼此的關係,他們關於“外行領導內行”的討論引人深思。隨後的“神仙打架”,讓觀眾看不出絕對的好與壞,全程高燃。《大江大河》以全景式的展現了金州職場,每一段戲劇化的轉折點都建立在專業知識和人性刻畫上,甩出披著職場的戀愛劇十條街。

正如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名譽主席、著名文藝評論家李準所說:“這部片子能從眾多的獻禮劇中脫穎而出,

一是格局大,二是細節真實,三是精神的深度,第三點在宋運輝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他真正貫徹落實了實事求是、不斷髮現為靈魂的科學精神。”在金州廠引進國際設備這件事情上,他敢於提出質疑,敢於冒著被開除的風險和廠裡領導辯論,敢於推翻化工部專家的意見。人物“把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發揮到了極致。


《大江大河》當現實主義碰撞浪漫主義情懷,譜寫出史詩般的品格



職場新人如何完成自我逆襲?錯綜複雜的職場關係如何全身而退?在日常工作中,長遠的眼光有多重要?……《大江大河》不光是一部值得職場新人學習的教科書,更是職場“過來人”查缺補漏、歸納總結的“武功秘籍”。這部劇用現實主義的手法,真實再現了金州職場的生存圖鑑,復刻了改革開放之初波瀾壯闊的時代印記,小人物在時代變革的浪潮中探索、突圍、沉浮,代入感極強,觀眾與角色發生共情、發生共鳴。

以點到線,從線到面,逐步完成對現實主義的建構


如果說“金州線”以全景式勾勒了國營經濟改革中的變遷,以“雷東寶”、“楊巡”為代表的兩條線則對標集體經濟、個體經濟。在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王一川看來,“這部劇以三個男人命運為核心的三稜鏡式的中國社會改革開放史,同時向觀眾釋放出社會改革深層的色彩斑斕畫卷。”


《大江大河》當現實主義碰撞浪漫主義情懷,譜寫出史詩般的品格



他進一步指出了《大江大河》的創新之處:“第一,體現了一種開拓的立體史觀;第二,展示出一種積極變革史觀;第三,表述了一種冷峻的浪濤史觀。最後,建構了一種深厚的心功史觀。”

能得到如此高的評價,源自於這部劇以點到線,從線到面的匠心創作過程。它用現實主義的手法勾勒出每一個人作為細小涓涓溪流匯成中國改革開放的大江大河。


《大江大河》當現實主義碰撞浪漫主義情懷,譜寫出史詩般的品格



在中國作協副主席閻晶明看來,“這部劇直面生活的複雜,也直面改革的艱難;包含城市、農村雙重的改革進程;既有人和人之間的情感上的交往和衝突,也有工業、鄉鎮企業、商業競爭等等帶來的複雜矛盾。”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城市題材,還是農村題材,都是非常難把握的現實主義題材,《大江大河》將三位主人翁巧妙地聯繫在一起,相互獨立,又牽一髮而動全身。

《文藝報》藝術部主任高小立則認為,“我今年看了大量獻禮劇,總體的觀感是,農村劇好於城市劇,小人物劇好於寫幹部的劇,寫苦難的好於寫最後成功的,男人戲好於女人戲。”她指出,《大江大河》把這四個好的方面全佔了,“這部劇從整個國營企業、集體企業到個體企業他們的創業的苦和難都表現出來了。”

國營經濟、集體經濟、個體企業這三條線交織在一起,以小見大,用點帶面,全方位、立體式地描繪了時代畫卷,展現了社會風貌。而如何準確地把握時代的時代氣息和脈搏,體現歷史與當下的風起雲湧,得益於正午陽光對現實主義創作手法的精準拿捏,通過動人心絃的細節,貼合現實,映照現實。


《大江大河》當現實主義碰撞浪漫主義情懷,譜寫出史詩般的品格



細節決定成敗,也是這部劇的最大亮點之一,它真實還原歷史,潤物細無聲。今天到場的專家都對這部劇到位的細節功底讚許有加,《人民日報》海外版副總編李舫說:

“這部劇有細緻的勾勒,有精彩的細節,有精彩紛呈的瞬間,也有各種精益求精的表達,體現了主創人員的精耕細作。”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高級編輯陳芳說:“這部作品能夠成就高峰,細節的生動、感人、細膩功不可沒,細節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這部作品的成功。”

無論是“金州線”所映射出的每個人所處立場不同;還是小雷家為了生活不斷奮起;亦或是“楊巡”以“孤膽英雄”的姿態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試水而行”…… 可以說,《大江大河》不但接地氣,而且有高度有深度有溫度,處處散發著現實主義精神的魅力,是現實主義創作中不可多得的優秀範本。

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激烈碰撞又巧妙融合


從“金州線”職場戲的熱議可以看出,《大江大河》是一部兼具現實主義的思想性和大眾傳播的娛樂性。當然,它更是一部瀰漫著浪漫主義情懷與溫度的現實主義作品。複雜而糾葛的人性、跌宕起伏的情節安排以及大起大落的人物命運的敘事策略,該劇在現實主義的底色裡,巧妙地揉進了浪漫主義。

就拿讓觀眾念念不忘,讓“徐書記”感慨“好女子是寶,連上天都嫉妒”的“宋運萍”來說,李準說:“宋運萍的死看似是偶然,其實仔細推敲有其必然性。”而王一川也認為“宋運萍”是改革開放時代初心及其純美意味的象徵:“雖然偶然隕落在改革開放初期,但由於凝聚了整個改革開放時代特有的理想主義和樂觀主義的純美信念及其幾乎全部光芒,因而具有一種詩意的裁判的力量,她既像一面魅力四射的鏡子,讓全劇幾乎所有人物,包括今天我們觀眾自己,都不得不被放在她這面鏡子下加以衡量和檢驗。”

《大江大河》當現實主義碰撞浪漫主義情懷,譜寫出史詩般的品格


雷東寶與宋運萍的愛情被打上了鮮明的時代,也體現了個人在時代的大潮中如何選擇、掙扎、竭盡全力與柳暗花明的題中之義。因為時代原因,宋運萍沒能上成大學。也因為時代原因,雷東寶有了打動宋運萍最好的方法……“宋運萍”離世時最後掛念的是“東寶以後怎麼辦?”而平時被視作五大三粗的“糙漢子”的雷東寶,在亡妻前長跪不起。在宋家鼓舞下重新振作的雷東寶回到村口河邊,彷彿宋運萍在打水,瞬間淚流滿臉……如此真摯而強烈的感情,極具感染力。

此外,雷東寶和宋運輝的關係也很有意思,一直有糾葛,一直有羈絆。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學部戲劇影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盧蓉分析:“兩個男人既關心又牴觸,既放心不下又慪氣不斷,現實讓他們不得不關切,情感上卻是不通不暢,這種表達催人淚下,而且音樂也用得極好。”不光是他們,宋運輝和尋建祥的兄弟情深,雷東寶和徐書記的惺惺相惜,小雷家“光棍天團”雷士根、紅偉等人的插科打諢,無不充滿溫情與感動,極具人文關懷。

《大江大河》呈現出的文學性,是研評會上專家們提及頻率最高的詞之一。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著名文藝評論家仲呈祥說:

“電視劇講好中國故事,主要是藝術家運用電視劇的藝術語言體系構築情節,連接情節,然後展示人物性格發展的歷史。展示的最好的就是同時展示了人物關係歷史,40年改革開放就是40年關係發展的歷史。這部戲最生動地證明了這一條。”


《大江大河》當現實主義碰撞浪漫主義情懷,譜寫出史詩般的品格



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也說:“這部作品做出了所有的藝術開掘,是中國當前現實題材提升質量最欠缺的地方,我覺得能把這些創作成果推廣到現實題材創作指導當中,會讓我們整個現實題材創作具有巨大的提升。”事實上,《大江大河》以小人物透視時代變遷中的眾生相,通過劇中人物在面對親情、愛情、生活的種種變化,深度再現那個年代的人生命運和悲歡離合,還原年代“原味感”的同時也賦予時代向上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