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在契丹、日本之間:「刀伊入寇」背後東北亞文明圈的歷史真相

謹以本文標題致敬王明珂院士的《羌在漢藏之間》。

女真人在蕭峰贏得的第一桶金(大霧)的基礎上崛起,滅亡契丹(遼國),進而攻破東京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讓大宋蒙受靖康之恥,不得不以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為行在、偏安江南的這段歷史人民已經耳熟能詳,之前女真人的歷史雖然談不上少人問津,但很多研究比較集中在女真從肅慎、挹婁、勿吉、靺鞨一路演變發展而來的民族變遷史,又或者關注的是完顏部落從篳路藍縷到雄霸天下的創業成長史,關於女真人民族生態和文明形態本身在很大意義上還是缺位的。

讓我們先從隔海相望的日本說起。

寬仁三年(1019)3月28日,日本,對馬島(今長崎縣對馬市)。

一群素未謀面的海盜分駕50艘船來到此處,3000多裝束打扮迥異於之前常常襲擾日本列島的高麗海盜、奄美(琉球群島一部分的奄美大島Amami Great Island )海盜的入侵者手持兵刃,呼嘯著衝上岸來四處殺人劫掠。

日本古代史書《小右記》(大日本古記錄小右記)記載:

四月二十五日,賊合戰每人持盾,前陣者持鉾(短刀),次陣持大刀(長刀),再次陣弓箭者,箭長一尺餘許,射力大猛。各人手持盾,最前列鉾隊,最後列弓矢隊,一陣約計二十隊編成。

這些海盜每人都配備了盾牌,最前列使用短刀,第二列使用大刀,再後一列使用弓箭,他們陣法熟練,箭長一尺有餘,射力十分強勁兇猛,顯然是當時東亞大陸常見的步兵集團戰術,這種戰術和戰鬥力對當時還習慣使用『一騎討』也就是一對一單挑的日本武士構成了降維打擊,對馬守(對馬地方的行政長官,以下壹岐守等同)率領的抵抗軍隊被迅速擊潰,入侵者如入無人之境。

女真在契丹、日本之間:「刀伊入寇」背後東北亞文明圈的歷史真相

對馬島所處地理位置地圖

女真在契丹、日本之間:「刀伊入寇」背後東北亞文明圈的歷史真相

對馬島風景

日本的金銀礦非常豐富,其大金銀礦有奧羽金礦、甲斐金礦、越前銀礦、對馬銀礦,其中對馬銀礦是日本最早的銀礦,此次也被獲勝的入侵者付之一炬——當然燒燬的是礦業設備等,礦藏本身很難破壞。

與此同時,在劫掠財物之餘,入侵者還擄走了346個對馬島居民。

女真在契丹、日本之間:「刀伊入寇」背後東北亞文明圈的歷史真相

日本關於刀伊入寇的畫作

這一大股海盜並不滿足於在對馬島或者的戰利品,他們很快轉道跨過對馬海峽攻打壹岐島,這次從軍事上他們的戰果更大,包括指揮官壹岐守在內的參與抗擊的日本武士盡數陣亡。

女真在契丹、日本之間:「刀伊入寇」背後東北亞文明圈的歷史真相

對馬海峽是北太平洋西緣,日本群島西南端,對馬島與壹歧島之間的水域

連連得手的海盜氣焰更為囂張,殺向九州島,當時日本治理九州地方的政府機構叫太宰府,太宰府的最高行政長官太宰權帥(太宰府由親王敘任名譽性的帥,大貳是實質性的長官)藤原隆家緊急動員組織力量抵抗海盜。

這支海盜一招鮮吃遍天,其戰術還是和之前在對馬島和壹岐島的時候一樣。

當時的太宰府給幕府的上解文裡面如是記載:

耀刃奔騰,次帶弓矢,前陣二,三十人持鉾或刀,後陣持弓箭者七,八十人相隨,相從如此,一二十隊,登山絕野。

女真在契丹、日本之間:「刀伊入寇」背後東北亞文明圈的歷史真相

九州島地圖

但是太宰府和九州豪族武士的實力遠遠勝過對馬島和壹岐島的武士們,因此海盜沒有取得之前的斬獲,在九州附近海域遊弋許久尋找薄弱環節上岸攻擊未果之後,不得不悄然撤退。

要說這股海盜這次總的是划算的,他們殺死463人,擄掠1280人及數百頭牛馬,貌似佔了一個大便宜,不想在歸途中被佈下口袋陣的高麗(王氏高麗王朝,918年建國,935年合併新羅,936年滅後百濟,實現了“三韓一統”)水師部隊設伏,打了個猝不及防,損失慘重,高麗水師救下了259名日本人並送回了日本。

日本人原本不知道這股似乎從天而降的海盜究竟是哪路神仙,經過詢問俘虜及多方打探,才知道這股海盜是來自於大海的另一邊的一個陌生的族群,可能因為他們擅長使用大刀吧,日本人把這股族群命名為『刀伊』(即刀夷),這次入侵也被日本史書命名為『刀伊入寇』。

日本人所稱呼的所謂『刀伊』就是女真人。

女真在契丹、日本之間:「刀伊入寇」背後東北亞文明圈的歷史真相

宋遼夏鼎峙時期國際形勢地圖

女真在契丹、日本之間:「刀伊入寇」背後東北亞文明圈的歷史真相

女真在遼國境內的分佈地圖

後人論刀伊入寇所涉及的女真人,以及其之所以不遠千里跨海侵日的原因,多從以下幾個方面著眼:

1、女真人是漁獵民族,缺乏像農耕民族那樣改造自然的技術能力和物質實力,其生產生活資料的取得只能依靠採集、從周邊先進國家獲得賞賜或與其進行貿易交換和武裝劫掠。

2、11世紀開始的東北亞氣候變寒和遼國、北宋以及高麗對女真人賞賜的減少,使得女真人上述前兩項收益銳減,不得已走上了第三條也就是劫掠的道路。

然而,這樣的解讀雖然在宏觀上不無道理,但是對女真人的族群類別、生態和文明程度,還是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誤讀。

所謂漁獵民族,是一種人類學的概括,與人們想象的茹毛飲血野蠻落後不同,從渤海時期留下的記錄看,東北亞的黑貂之路上,包括馬匹,燻肉,熊皮、貂皮等珍貴的動物毛皮,松果等釀成的酒,各種珍貴的菌類作為大宗貿易商品絡繹不絕地流佈四方,同時,他們也大量進口織錦、鐵製品,而從關於渤海宮廷外交的間接記錄甚至後世李太白醉草嚇蠻書等傳說傳遞出來地信息,他們在語言、文化上至少是宮廷、外交層面的語言、文化,也可能和突厥、波斯語文之間有著深刻地關聯。

女真在契丹、日本之間:「刀伊入寇」背後東北亞文明圈的歷史真相

紅色區域為滿通古斯語族分佈地區

女真在契丹、日本之間:「刀伊入寇」背後東北亞文明圈的歷史真相

渤海國行政區劃地圖

我們也注意到,刀伊的主體東海女真,在渤海國時期已經是編戶齊民,同時,圖們江口和松花江口女真人修築的城牆,在技術上和以後唐、後晉、後漢等為代表沙陀人的技術水平並沒有顯著差別。

從這一意義上,雖然遼國統治時期的東海女真相對於熟女真,編戶齊民的程度較低,但是他們並不是原始的漁獵民族,而是擁有先進軍事技術和一定經濟實力的族群。

女真在契丹、日本之間:「刀伊入寇」背後東北亞文明圈的歷史真相

遼帝國的擴張讓渤海國分崩離析,但渤海遺民並沒有退化到所謂漁獵時代

女真在契丹、日本之間:「刀伊入寇」背後東北亞文明圈的歷史真相

描寫抵抗刀伊入寇的日本書籍

其實,從荷馬時代到維京時代,海上活動的群體往往既是商人又是海盜——商人需要有武裝防備被搶,而憑藉武裝如果劫掠的獲益大於交易,商人也不妨變身海盜,從這個意義上,所謂

刀伊,其實是女真人和部分高麗人、阿伊努人等組成的跨越族群或曰民族身份的海商集團,和保護者或者順服者可以做做買賣,對異己的族群比如平安時期的日本人,則不妨動武開搶。

女真在契丹、日本之間:「刀伊入寇」背後東北亞文明圈的歷史真相

荷馬史詩《奧德賽》中的一幕場景

總之,需要明確的一點,被日本人稱為『刀伊』的女真人不是無法無天野蠻落後的食人生番,而是渤海王朝的繼承者之一,這是毫無疑問的。也因此,他們的組織水平和軍事技術水平,遠遠超過當時的日本人,這也就順理成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