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在契丹、日本之间:「刀伊入寇」背后东北亚文明圈的历史真相

谨以本文标题致敬王明珂院士的《羌在汉藏之间》。

女真人在萧峰赢得的第一桶金(大雾)的基础上崛起,灭亡契丹(辽国),进而攻破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让大宋蒙受靖康之耻,不得不以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为行在、偏安江南的这段历史人民已经耳熟能详,之前女真人的历史虽然谈不上少人问津,但很多研究比较集中在女真从肃慎、挹娄、勿吉、靺鞨一路演变发展而来的民族变迁史,又或者关注的是完颜部落从筚路蓝缕到雄霸天下的创业成长史,关于女真人民族生态和文明形态本身在很大意义上还是缺位的。

让我们先从隔海相望的日本说起。

宽仁三年(1019)3月28日,日本,对马岛(今长崎县对马市)。

一群素未谋面的海盗分驾50艘船来到此处,3000多装束打扮迥异于之前常常袭扰日本列岛的高丽海盗、奄美(琉球群岛一部分的奄美大岛Amami Great Island )海盗的入侵者手持兵刃,呼啸着冲上岸来四处杀人劫掠。

日本古代史书《小右记》(大日本古记录小右记)记载:

四月二十五日,贼合战每人持盾,前阵者持鉾(短刀),次阵持大刀(长刀),再次阵弓箭者,箭长一尺余许,射力大猛。各人手持盾,最前列鉾队,最后列弓矢队,一阵约计二十队编成。

这些海盗每人都配备了盾牌,最前列使用短刀,第二列使用大刀,再后一列使用弓箭,他们阵法熟练,箭长一尺有余,射力十分强劲凶猛,显然是当时东亚大陆常见的步兵集团战术,这种战术和战斗力对当时还习惯使用『一骑讨』也就是一对一单挑的日本武士构成了降维打击,对马守(对马地方的行政长官,以下壹岐守等同)率领的抵抗军队被迅速击溃,入侵者如入无人之境。

女真在契丹、日本之间:「刀伊入寇」背后东北亚文明圈的历史真相

对马岛所处地理位置地图

女真在契丹、日本之间:「刀伊入寇」背后东北亚文明圈的历史真相

对马岛风景

日本的金银矿非常丰富,其大金银矿有奥羽金矿、甲斐金矿、越前银矿、对马银矿,其中对马银矿是日本最早的银矿,此次也被获胜的入侵者付之一炬——当然烧毁的是矿业设备等,矿藏本身很难破坏。

与此同时,在劫掠财物之余,入侵者还掳走了346个对马岛居民。

女真在契丹、日本之间:「刀伊入寇」背后东北亚文明圈的历史真相

日本关于刀伊入寇的画作

这一大股海盗并不满足于在对马岛或者的战利品,他们很快转道跨过对马海峡攻打壹岐岛,这次从军事上他们的战果更大,包括指挥官壹岐守在内的参与抗击的日本武士尽数阵亡。

女真在契丹、日本之间:「刀伊入寇」背后东北亚文明圈的历史真相

对马海峡是北太平洋西缘,日本群岛西南端,对马岛与壹歧岛之间的水域

连连得手的海盗气焰更为嚣张,杀向九州岛,当时日本治理九州地方的政府机构叫太宰府,太宰府的最高行政长官太宰权帅(太宰府由亲王叙任名誉性的帅,大贰是实质性的长官)藤原隆家紧急动员组织力量抵抗海盗。

这支海盗一招鲜吃遍天,其战术还是和之前在对马岛和壹岐岛的时候一样。

当时的太宰府给幕府的上解文里面如是记载:

耀刃奔腾,次带弓矢,前阵二,三十人持鉾或刀,后阵持弓箭者七,八十人相随,相从如此,一二十队,登山绝野。

女真在契丹、日本之间:「刀伊入寇」背后东北亚文明圈的历史真相

九州岛地图

但是太宰府和九州豪族武士的实力远远胜过对马岛和壹岐岛的武士们,因此海盗没有取得之前的斩获,在九州附近海域游弋许久寻找薄弱环节上岸攻击未果之后,不得不悄然撤退。

要说这股海盗这次总的是划算的,他们杀死463人,掳掠1280人及数百头牛马,貌似占了一个大便宜,不想在归途中被布下口袋阵的高丽(王氏高丽王朝,918年建国,935年合并新罗,936年灭后百济,实现了“三韩一统”)水师部队设伏,打了个猝不及防,损失惨重,高丽水师救下了259名日本人并送回了日本。

日本人原本不知道这股似乎从天而降的海盗究竟是哪路神仙,经过询问俘虏及多方打探,才知道这股海盗是来自于大海的另一边的一个陌生的族群,可能因为他们擅长使用大刀吧,日本人把这股族群命名为『刀伊』(即刀夷),这次入侵也被日本史书命名为『刀伊入寇』。

日本人所称呼的所谓『刀伊』就是女真人。

女真在契丹、日本之间:「刀伊入寇」背后东北亚文明圈的历史真相

宋辽夏鼎峙时期国际形势地图

女真在契丹、日本之间:「刀伊入寇」背后东北亚文明圈的历史真相

女真在辽国境内的分布地图

后人论刀伊入寇所涉及的女真人,以及其之所以不远千里跨海侵日的原因,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1、女真人是渔猎民族,缺乏像农耕民族那样改造自然的技术能力和物质实力,其生产生活资料的取得只能依靠采集、从周边先进国家获得赏赐或与其进行贸易交换和武装劫掠。

2、11世纪开始的东北亚气候变寒和辽国、北宋以及高丽对女真人赏赐的减少,使得女真人上述前两项收益锐减,不得已走上了第三条也就是劫掠的道路。

然而,这样的解读虽然在宏观上不无道理,但是对女真人的族群类别、生态和文明程度,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误读。

所谓渔猎民族,是一种人类学的概括,与人们想象的茹毛饮血野蛮落后不同,从渤海时期留下的记录看,东北亚的黑貂之路上,包括马匹,熏肉,熊皮、貂皮等珍贵的动物毛皮,松果等酿成的酒,各种珍贵的菌类作为大宗贸易商品络绎不绝地流布四方,同时,他们也大量进口织锦、铁制品,而从关于渤海宫廷外交的间接记录甚至后世李太白醉草吓蛮书等传说传递出来地信息,他们在语言、文化上至少是宫廷、外交层面的语言、文化,也可能和突厥、波斯语文之间有着深刻地关联。

女真在契丹、日本之间:「刀伊入寇」背后东北亚文明圈的历史真相

红色区域为满通古斯语族分布地区

女真在契丹、日本之间:「刀伊入寇」背后东北亚文明圈的历史真相

渤海国行政区划地图

我们也注意到,刀伊的主体东海女真,在渤海国时期已经是编户齐民,同时,图们江口和松花江口女真人修筑的城墙,在技术上和以后唐、后晋、后汉等为代表沙陀人的技术水平并没有显著差别。

从这一意义上,虽然辽国统治时期的东海女真相对于熟女真,编户齐民的程度较低,但是他们并不是原始的渔猎民族,而是拥有先进军事技术和一定经济实力的族群。

女真在契丹、日本之间:「刀伊入寇」背后东北亚文明圈的历史真相

辽帝国的扩张让渤海国分崩离析,但渤海遗民并没有退化到所谓渔猎时代

女真在契丹、日本之间:「刀伊入寇」背后东北亚文明圈的历史真相

描写抵抗刀伊入寇的日本书籍

其实,从荷马时代到维京时代,海上活动的群体往往既是商人又是海盗——商人需要有武装防备被抢,而凭借武装如果劫掠的获益大于交易,商人也不妨变身海盗,从这个意义上,所谓

刀伊,其实是女真人和部分高丽人、阿伊努人等组成的跨越族群或曰民族身份的海商集团,和保护者或者顺服者可以做做买卖,对异己的族群比如平安时期的日本人,则不妨动武开抢。

女真在契丹、日本之间:「刀伊入寇」背后东北亚文明圈的历史真相

荷马史诗《奥德赛》中的一幕场景

总之,需要明确的一点,被日本人称为『刀伊』的女真人不是无法无天野蛮落后的食人生番,而是渤海王朝的继承者之一,这是毫无疑问的。也因此,他们的组织水平和军事技术水平,远远超过当时的日本人,这也就顺理成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