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潛水減壓病的詳細介紹

減壓病(Decompression sickness):俗稱潛水夫病(bends)亦稱沉箱病(caisson disease)。

有關潛水減壓病的詳細介紹


有關減壓病的一些小帖士:

  1. 減壓病易發生在人體處於非正常壓力環境下,如水下,高空,沉箱,深井較極端環境.
  2. 減壓病並不僅僅限於潛水者,飛行員,宇航員等也易得
  3. 減壓病發生的基本原因:在非正常壓力環境中,人體對氮氣的溶解和溢出率發生改變,導致體內殘存非正常水平的氣體導致
  4. 水下每下10米,大氣壓會增加一倍
  5. 壓力增大了,氣體的溶解度也會增大,潛水員在一定水深停留時﹐人體組織和血液內就會溶解一定數量混合氣體中的中性氣體﹐其溶解量隨潛水深度和時間的增加而增加
  6. 潛水員浮上水面的速度太快,減壓時間短,就使得血和其他組織生出小泡,造成減壓症的症狀,如皮膚髮癢及皮疹、關節痛、感覺器衰弱、麻痺及死亡。
  7. 具體的減壓時間隨潛水的深度和時間增加而增加﹐例如﹐潛水員在200米水深停留20分鐘﹐大約需要4小時的減壓時間。
  8. 氦氣和氧氣混合氣潛水主要因為氦在人體裡的基本不溶解,可以有效的降低潛水夫病的發生機率
  9. 根據亨利定律,當一種在液體上的氣體的壓力下降時,該氣體溶於液體的量亦會下降。示範這個定律的例子就時當開啟軟性飲料的樽或罐時,氣體會從中出來,在液體中亦有氣泡。這些二氧化碳的排出是因在容器內的壓力下降至大氣壓力。


有關潛水減壓病的詳細介紹


減壓病易發生情形:

  1. 潛水員急速上浮,或在長時間或深潛後沒有進行減壓停留
  2. 潛水員於潛水後馬上搭乘飛機。縱然飛機有進行加艙,但座艙壓力若未能維持在海平面的壓力時亦會出現
  3. 未有加壓設施的飛機升空時
  4. 飛機的座艙增壓失效時
  5. 工程人員從加壓後排除地下水的沉箱或坑道出來時;
  6. 太空人進行太空漫步,或艙外活動時,而宇航服內的壓力較艙內壓力低時。

這些狀況都會使溶在身體組織內的氣體(主要是氮氣)溶出,在體內形成氣泡致病的。

有關潛水減壓病的詳細介紹


加重情形:

減壓的幅度:壓力大幅下降會有較高出現減壓症的可能。例如,周邊壓力在潛水上升10米後或從海平面飛行上升5000米後會減半。在潛水不久後飛行亦會擴大壓力的下降。

重複暴露:在短時間內(約數小時)重複潛水或上升超過海拔18000呎以上亦會增加患上減壓症的風險。

上升的程度:上升越快,患上減壓症的風險亦越高。

高海拔的滯留時間:飛到6000米以上的時間愈久,愈容易得到減壓症。

年齡:有多篇研究報告指出隨著年紀增加罹患減壓症的風險也愈高。

之前受傷病史:曾有關節或肢體損傷者較易加重減壓症的發生。

環境溫度:有些證據指出低溫環境中更易造成減壓症的發生。

身體型態:一個有較高身體脂肪的人會較易患上減壓症。這是由於不健康的血液供應,氮會較多儲存於脂肪組織之內。雖然脂肪只佔成人身體的15%,它卻儲存了超過一半的氮。

有關潛水減壓病的詳細介紹


運動:在飛上約6000米以上高空前、或潛水前後曾經從事激烈運動中,都有較高的風險得到減壓症。

飲用酒精:飲酒後從事會有減壓狀況的活動有較高的風險得病。

心房中隔缺損:胎兒心臟心房間的孔洞,在出生後的第一口呼吸會靠垂下物來遮蓋。約有20%的成人這個垂下物並沒有完全封死這個孔洞,因咳嗽或其他提升胸部壓力的活動會使血液流過這個孔洞。在潛水時,靜脈內的血液及微氣泡會經此孔直接進入動脈,而非經過可排放氣泡的肺部.

減壓症的症狀:

1.皮膚:瘙癢及皮膚灼熱最多見。瘙癢可發生在局部或累及全身,以皮下脂肪較多處為重,主要由於氣泡刺激皮下末梢神經所致。由於皮膚血管被氣泡栓塞,可見缺血(蒼白色)與靜脈淤血(青紫色)共存,而呈大理石樣斑紋。大量氣體在皮下組織聚積時,也可形成皮下氣腫。

2.肌肉骨骼系統:

約90%的病例出現肢體疼痛。輕者有勞累後痠痛,重者可呈搏動、針刺或撕裂樣難以忍受的劇痛。患肢保持彎曲位,以求減輕疼痛,又稱屈肢症或彎痛(bends)。疼痛部位在潛水作業者以上肢為多,沉箱作業則以下肢為多,主要由於深度較大,時間較長且勞動強度較大之故。局部檢查並無紅腫和明顯壓痛。引起疼痛原因可由於神經受累、血管與肌肉痙攣、局部缺氧、肌腱及骨關節損傷等。

有關潛水減壓病的詳細介紹


3.神經系統:

大多損害在脊髓,因該處血流灌注較差,特別是在供血較少的胸段。可發生截癱,四肢感覺及運動機能障礙,以至尿瀦留或大小便失禁等。如不及時進行有效治療,病變可長期存在。

由於腦部血液供應豐富,腦部病變較少。如腦部血管被氣泡栓塞,可產生頭痛、眩暈、嘔吐、運動失調、偏癱,重者昏迷甚至死亡。特殊感官受累可產生內耳眩暈綜合徵、神經性耳聾、複視、視野縮小、視力減退等。

4.循環、呼吸系統:

血循環中有多量氣體栓塞時,可引起心血管功能障礙,如脈搏增快、粘膜發紺等,嚴重者併發低血容量休克。淋巴管受侵,可產生局部浮腫。如大量氣體在肺小動脈及毛細血管內栓塞時,可引起肺梗塞或肺水腫等。

5.其他:

如大網膜、腸繫膜及胃血管中有氣泡栓塞時,可引起腹痛、噁心、嘔吐或腹瀉等。患者也可有發熱

減壓病 - 診斷和鑑別

有潛水作業、沉箱作業、特殊的高空飛行史,且未遵守減壓規定,並出現氮氣泡壓迫或血管栓塞症狀和體徵者,均應考慮為減壓病。

國外學者將減壓病分為輕級(Ⅰ型)和重級(Ⅱ型)。凡出現中樞神經系統症狀或循環、呼吸系統受累者均屬重級。實際上約1/3的患者為Ⅰ和Ⅱ型複合病例。 

中國衛生部將急性減壓病分為輕、中、重三級:①輕度表現為皮膚症狀,如瘙癢、丘疹、大理石樣斑紋、皮下出血,浮腫等;②中度主要發生於四肢大關節及其附近的肌肉關節痛;③重度凡出現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障礙之一者。 

採用多普勒(Doppler)氣泡檢測儀能在症狀未發生前,就及時在心前區大血管內發現流動氣泡,稱為"超聲監視"。磁共振檢查可見到脊髓損害的部位。本病疼痛症狀須與一般外傷和炎症相鑑別。其他潛水疾病如肺氣壓傷、急性缺氧、氧中毒及氮麻醉等必須與潛水減壓病鑑別清楚。

對減壓性骨壞死的常規診斷用X線片檢查,根據骨骼X線改變分為三期。還可用99m鍀進行閃爍骨掃描顯影或γ照相攝影,可較早發現一些在X線片上未能查到的病灶,但不能顯示囊變與鈣化病灶

再壓是對嚴重減壓症有效的治療,而休息及吸氧氣(須提高氧氣濃度)亦對輕微的症狀有效。再壓一般都是在再壓艙進行。在潛水時,較危險的有水中再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