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還有多遠?——致70後的“四十不惑”

幸福還有多遠?——致70後的“四十不惑”

對於人生所要經歷的過程,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幾句古訓:“十歲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古來稀”。

幸福還有多遠?——致70後的“四十不惑”

中國的先哲們喜歡用獨到的視角審視人生百態,他們喜歡用概括性的表述和富有哲理性的語言指點江山、世態。比如對人從生到死的概括莫過於那句中國人都喜歡引用古訓:十歲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古稀、八十耄耋。九十是什麼?九十老童唄。你看凡年逾九十的翁嫗幾乎都是五官縮蹙、須稀發疏、雌雄難辨,更常常遺東忘西、耳聾口拙、問南言北,上廁所忘拉褲子,出門不認兒女,令人忍俊不止。不是老童是老聖?

幸福還有多遠?——致70後的“四十不惑”

小編是一個70後,剛剛賣到40歲的門檻。三十而立已成為過去,不必再提;五十知天命,還沒到來,也暫不去暢想。在這兒小編只能說說四十不惑了。

幸福還有多遠?——致70後的“四十不惑”

四十而不惑,明白了什麼?

“四十而不惑”,到了四十歲,才不懷疑。

人到了四十歲,咀嚼了事態的冷暖,感懷了歲月的無情,往事悠悠,四十年彈指一揮間,在經歷了許多疑惑、彷徨、振奮、欣喜之後,是沉思,是恍然大悟......

少了激情,多了沉穩;少了衝動,多了冷靜;少了煩惱,多了理智;少了放任,多了責任;少了盲從,多了自我......

四十歲的人是十分理智和清醒的,對外,他明白了社會;對內,他明白了自己;對自己,他明白了責任。

幸福還有多遠?——致70後的“四十不惑”

對外,他明白了社會

人是生活在社會之中,離不開社會,社會越進步,人們對社會的依賴度就會越高

四十歲的人,不再年輕,缺少了對社會那種幻想和迫切投身於社會中的激情,生活的經歷多少磨去了些激情,多了沉穩。

挫折讓他明白了,人和社會的關係就是個體和群體的關係,個體是群體中的一分子,個體左右不了群體,那就必須正視它。

個人的理想和願望必須建立在現實社會的基礎之上,否則就是空想。他內心會有一種淡定的力量去應對外界。

幸福還有多遠?——致70後的“四十不惑”

對內,他明白了自己

所以,所謂成長是內心在歷練中的逐漸強大,所謂人生的歸位是把外在的東西變成內心的能量。

有理想,而不是妄想;有願望,而不奢望;有作為,而不妄為。

有理想,想是應該,但關鍵在打理,去實踐;有願望也可以,關鍵在於切合實際;有作為,關鍵在適度。

四十歲的人,是最講實際的年齡段的人,人生走過一半,機會和機遇少了,不應該再犯過錯而走迂迴的路了。

幸福還有多遠?——致70後的“四十不惑”

對自己,他明白了責任

四十歲的人最大特點是明白了自己的責任。他必須承擔社會責任、家庭責任和撫養子女責任。

首先,他必須做好自己的工作,這不單是生存的需要,也是為社會所做的貢獻,是必須盡到的社會責任,只有每個社會成員的辛勤工作,才換來整個社會的進步。

其次,四十歲的人,其父母年齡都大了,做為四十歲的人,必須承擔起贍養老人的家庭責任,盡心盡力儘早去盡孝。

還有,四十歲的人,子女都處在學習階段,培養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即是父母的責任,也是為社會延續和發展所應盡的社會責任。

幸福還有多遠?——致70後的“四十不惑”

四十歲的人,是人生輝煌時期,自我感覺雖然激情比不了30歲的時候,可它鋒芒還未減。我們必須要更加努力,因為你的家庭,得有你支撐;這個社會,需要你去奉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