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还有多远?——致70后的“四十不惑”

幸福还有多远?——致70后的“四十不惑”

对于人生所要经历的过程,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几句古训:“十岁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来稀”。

幸福还有多远?——致70后的“四十不惑”

中国的先哲们喜欢用独到的视角审视人生百态,他们喜欢用概括性的表述和富有哲理性的语言指点江山、世态。比如对人从生到死的概括莫过于那句中国人都喜欢引用古训:十岁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稀、八十耄耋。九十是什么?九十老童呗。你看凡年逾九十的翁妪几乎都是五官缩蹙、须稀发疏、雌雄难辨,更常常遗东忘西、耳聋口拙、问南言北,上厕所忘拉裤子,出门不认儿女,令人忍俊不止。不是老童是老圣?

幸福还有多远?——致70后的“四十不惑”

小编是一个70后,刚刚卖到40岁的门槛。三十而立已成为过去,不必再提;五十知天命,还没到来,也暂不去畅想。在这儿小编只能说说四十不惑了。

幸福还有多远?——致70后的“四十不惑”

四十而不惑,明白了什么?

“四十而不惑”,到了四十岁,才不怀疑。

人到了四十岁,咀嚼了事态的冷暖,感怀了岁月的无情,往事悠悠,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在经历了许多疑惑、彷徨、振奋、欣喜之后,是沉思,是恍然大悟......

少了激情,多了沉稳;少了冲动,多了冷静;少了烦恼,多了理智;少了放任,多了责任;少了盲从,多了自我......

四十岁的人是十分理智和清醒的,对外,他明白了社会;对内,他明白了自己;对自己,他明白了责任。

幸福还有多远?——致70后的“四十不惑”

对外,他明白了社会

人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离不开社会,社会越进步,人们对社会的依赖度就会越高

四十岁的人,不再年轻,缺少了对社会那种幻想和迫切投身于社会中的激情,生活的经历多少磨去了些激情,多了沉稳。

挫折让他明白了,人和社会的关系就是个体和群体的关系,个体是群体中的一分子,个体左右不了群体,那就必须正视它。

个人的理想和愿望必须建立在现实社会的基础之上,否则就是空想。他内心会有一种淡定的力量去应对外界。

幸福还有多远?——致70后的“四十不惑”

对内,他明白了自己

所以,所谓成长是内心在历练中的逐渐强大,所谓人生的归位是把外在的东西变成内心的能量。

有理想,而不是妄想;有愿望,而不奢望;有作为,而不妄为。

有理想,想是应该,但关键在打理,去实践;有愿望也可以,关键在于切合实际;有作为,关键在适度。

四十岁的人,是最讲实际的年龄段的人,人生走过一半,机会和机遇少了,不应该再犯过错而走迂回的路了。

幸福还有多远?——致70后的“四十不惑”

对自己,他明白了责任

四十岁的人最大特点是明白了自己的责任。他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和抚养子女责任。

首先,他必须做好自己的工作,这不单是生存的需要,也是为社会所做的贡献,是必须尽到的社会责任,只有每个社会成员的辛勤工作,才换来整个社会的进步。

其次,四十岁的人,其父母年龄都大了,做为四十岁的人,必须承担起赡养老人的家庭责任,尽心尽力尽早去尽孝。

还有,四十岁的人,子女都处在学习阶段,培养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即是父母的责任,也是为社会延续和发展所应尽的社会责任。

幸福还有多远?——致70后的“四十不惑”

四十岁的人,是人生辉煌时期,自我感觉虽然激情比不了30岁的时候,可它锋芒还未减。我们必须要更加努力,因为你的家庭,得有你支撑;这个社会,需要你去奉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