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開這些坑,別當接盤俠

避开这些坑,别当接盘侠

每一次交易都是對資產的重新定價。

每一次買入,都要為接盤俠想想。

股市裡找接盤俠很容易。

對炒股者來說,日常交易是剛需。一家上市公司每天都會經歷成百上千次定價,不斷修正自己的估值。

股市也有非理性時刻,5000點時總有人喊漲到10000點,2500點時總有人喊跌破1500點。還有最關鍵的,總有人信!

樓市裡找接盤俠,則相對困難些—

涉及城市人口結構、老土著和新移民的購買口味、不同人群的購買力天花板等諸多因素。

剛需買房,房子是為自己而買,首要考慮的是舒服、你喜歡;

投資買房,其實是為接盤俠而買,要忘記自己對某種房子的偏愛,多用他們的眼光去審視房子。

今天討論下誰在為樓市接盤。

避开这些坑,别当接盘侠

外來新移民和new money是城市房價最主要的推動力之一。

以魔都上海為例:

避开这些坑,别当接盘侠

可以看到「老上海」土著佔比60%左右,上海人勤奮節儉,但也比較守成,厭惡風險。這些人的買房口味是安逸、對剛需和改善均有需求;

新上海移民佔比40%,其中離上海最近的安徽人最多,這些人的特點是拼搏,爬階,不排斥槓桿。他們的買房口味是以剛需為主,當然也有一定比例的改善需求。

避开这些坑,别当接盘侠

(紅色區域代表老上海人密集,藍色區域代表新移民密集)

老上海人要麼住市中心,要麼住遠郊,平均年齡大,消費水平相對低。

而幾百萬新移民則高度濃縮在西南側等相對較偏的區域。

上海這些年的快速發展很大程度上以來新移民的支撐。

同樣的情況也存在去其他一線和強二線城市,明白了這些,如火如荼的搶人大戰也就不難理解了。

外來人口是城市發展的長期驅動力之一。這也是我建議避開人口長期淨流出城市的原因。

如果一座城市的外來人口幾乎沒有,甚至淨流出,長期看,房價一定是看空的—三線城市完全符合這一特徵。

在投資選房時,也應儘量迎合新移民的喜好。比如在上海,西南側就應該是重點關注區域。

避开这些坑,别当接盘侠

剛需房的接盤俠,就是年輕人。

雖然他們也有增值預期,談及買房,總把「剛需兼投資」掛在嘴邊,但最主要的還是剛需,買來一定是要自己住的。

年輕人用自己的未來,用30年的負債,用真金白銀撐起了房價。

但他們的購買力一定有上限。

首先房貸月供應是月收入的一半,100萬貸款對應6~7千的月供,放到很多二線城市,已經是普通剛需所能承受的極限。

假設150萬就是二線城市剛需房的價格天花板,500萬就是一線城市剛需房的天花板。

想投資獲利,自然是離天花板越遠越好,單價越低越好,這樣利潤空間才更大。滿足這樣條件的房子,自然是各方面都不盡如人意,總能挑出很多毛病,還沒地鐵,周邊荒地太多,配套不夠完善,離市中心太遠...

但也正是這些問題,才有未來的利潤空間。等這些區域規劃得日趨完善,配套齊全,自然會吸引剛需們的目光,才會有人接盤。

從戶型看,剛需一定比改善更主流,更好出手。

剛需接盤俠,很多時候因為資金有限,預期合理,沒的選。

改善接盤俠,手裡多少都有些錢,賣了套小的,想置換個好點兒的,挑三揀四很正常。

避开这些坑,别当接盘侠

每次寫樓市,總有人留言問某個小城市能不能買?

其實這些人的情況完全可以猜出個大概:

身在一線、強二線省會工作或做生意,這一輪沒上車。

手裡有個小几十萬,比較尷尬,在大城市要麼買不起,要麼被限購。

老家或者自己周邊的三線城市,因為棚改或補漲等原因,還在漲價,看著著急。(現在還在漲價的城市,沒一個好的)

焦慮得很!只想快點兒把房子買了上車,管不了那麼多了。當然如果買了沒漲也會很生氣。

這種情況一旦勉強上車,很可能就真是接盤俠了!

更鬧心的是,為了這麼個雞肋房子,把自己最寶貴的「首貸」資格廢掉了。

現在好城市限購政策基本都是「認房又認貸」,有過貸款記錄,走到哪都算二套,高首付高利率,離心儀的房子可就更遠了。

不如再等等,再攢攢錢。畢竟現在樓市低靡,窗口期還有的。

羅列下「人生要選對」這兩天的精華帖:

# 建議畢業生去單價三萬以下的城市打拼

# 一線樓市的三個真相

# 2019年,幫打拼的年輕人定個小目標

# 平時搜金融財經數據常用的4個資源

# 熱門二線城市的發展路徑

# 重慶買的房子翻倍了,覆盤下

# 註冊公司又哪些好處?

# 好盤價格誰決定的?

# 同樣是一百萬,放在三張表價值是不同的

# 教育產業化了會怎樣?

全職解悶兒,歡迎你也過來坐坐:

避开这些坑,别当接盘侠

識別圖中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均可加入。

避开这些坑,别当接盘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