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的武陵戲起源是什麼?流行於哪些地區?

武陵戲歷史上只稱戲班名,亦稱“沅河戲”、“漢戲”、“常德戲”。武陵戲原名常德漢劇,是湖南的地方大戲劇種之一。湖南的武陵戲起源是什麼?流行於哪些地區?

武陵戲的起源:

武陵戲起源於明代,20世紀初,武陵戲興盛,各地戲班林立,名藝人輩出。現存傳統劇目約500個,其中高腔劇目30個,彈腔劇目佔90%以上。武陵戲起源於明代,演唱弋陽腔和崑腔。弋陽腔曾受青陽腔影響,並長期和本地儺願腔、民歌號子相結合,演化為具有地方特色的楚調,即後來的高腔。清康熙時,崑腔、高腔、秦腔、蘇腔等各種聲腔都在常德流行,乾隆以後,又融合了彈腔,逐漸形成了別具特色的常德戲曲——武陵戲。十九世紀中葉,彈腔武陵戲班興起後,彈腔南北路形成為武陵戲的主要聲腔。二十世紀初,武陵戲興盛,各地戲班林立,名藝人輩出。最負盛名的有天元、瑞凝、文華、同樂四大名班。

武陵戲現存傳統劇目約500個,其中高腔劇目30個,彈腔劇目佔90%以上。彈腔劇目又分共同能演的“江湖戲”與四大名班各所專擅的“一家戲”, “一家戲”從劇目內容到表演、音樂都有它的獨特之處,為武陵戲藝術特色的形成作了貢獻。

流行地:

主要流行於常德、桃源、漢壽、慈利諸縣市,以及西洞庭湖濱與湘西一帶,並遠及湖北、貴州部分地區。有高、彈、昆3種聲腔,清代末年形成以彈腔為主的局面,採用中州韻與常德方言相結合的統一舞臺語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