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綠孔雀案”開庭,請關注野生動物保護!

“雲南綠孔雀案”開庭,請關注野生動物保護!

袁曉岑先生畫作《孔雀之鄉回憶》

“孔雀孔雀真美麗,

穿著一身花花衣,

花衣一抖真豔麗,天上的彩霞比不上你呀,比不上你”。

這首兒歌伴隨著雲南女孩長大、出嫁,姑娘的嫁妝上也是孔雀的身姿。

綠孔雀,曾是遍佈中國南方的“百鳥之王”,如今卻難求一片寧靜的棲息之地。

“雲南綠孔雀案”開庭,請關注野生動物保護!

綠孔雀瀕危了

中國科學家通過數年調查研究,摸清了我國一級保護動物綠孔雀的家底。有關研究成果今年五月份發表在國際期刊《鳥類研究》上。

“雲南綠孔雀案”開庭,請關注野生動物保護!

綠孔雀雄鳥

“雲南綠孔雀案”開庭,請關注野生動物保護!

綠孔雀雌鳥

研究結果顯示:綠孔雀在中國60%的分佈區消失,目前僅存於雲南的22個縣,除了有兩個縣的綠孔雀種群數量保持相對穩定並略有增長外,其他分佈區的數量呈下降趨勢。

論文第一作者、昆明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系副教授孔德軍說:“我們通過調查,共記錄到綠孔雀數量183-240只。考慮到綠孔雀可能存在未調查區域等因素,估計中國綠孔雀種群數量不足500只;同時,綠孔雀的群體數量也由每群8-20只下降為每群3-5只。”

研究還發現,綠孔雀面臨的威脅主要包括棲息地轉變、偷獵、毒殺和修建水電站等,但影響範圍和時間不同。(更多精彩請關注微信號“雲南觀察”,關注有禮100%現金紅包等你來拿

近日,環保NGO組織自然之友收到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寄送來的關於綠孔雀案將於2018年8月28日進行開庭審理的傳票。此案為全國首例野生動物保護預防性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從2017年3月開始的綠孔雀保護行動有了新的進展。

案件始末回顧

1

“雲南綠孔雀案”開庭,請關注野生動物保護!

2017年3月,環保組織 “野性中國” 在雲南省恐龍河保護區附近的野外調查中發現綠孔雀,而其棲息地恰好位於正在建設的紅河(元江)幹流戛灑江一級水電站的淹沒區,該水電站的建設將毀掉綠孔雀最後一片最完整的棲息地。為此,環保組織 “自然之友”、“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和“野性中國”向環保部發出緊急建議函,建議暫停紅河流域水電項目,挽救瀕危物種綠孔雀最後完整棲息地。

2

“雲南綠孔雀案”開庭,請關注野生動物保護!

召開綠孔雀保護協同行動的討論會

2017年5月,環境保護部環評司組織了由環保公益機構、科研院所、水電集團等單位參加的座談會,就水電站建設與綠孔雀保護展開交流討論。

3

“雲南綠孔雀案”開庭,請關注野生動物保護!

小江河河谷原本保存完好的河谷季雨林已經因為施工被破壞。攝影:張程皓

鑑於項目已經開始建設,自然之友于2017年7月12日向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訴訟,請求判令“被告一中國水電顧問集團新平開發有限公司和被告二中國電建集團昆明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消除雲南省紅河(元江)幹流戛灑江水電站建設對綠孔雀、蘇鐵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以及熱帶季雨林和熱帶雨林侵害的危險,立即停止該水電站建設,不得截流蓄水,不得對該水電站淹沒區域植被進行砍伐等”。(

更多精彩請關注微信號“雲南觀察”,關注有禮100%現金紅包等你來拿

4

“雲南綠孔雀案”開庭,請關注野生動物保護!

戛灑江一級電站從2017年8月開始停工至今

該案於2017年8月14日獲楚雄彝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立案受理,後該法院將本案報請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指定其他中級人民法院審理。經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裁定,雲南綠孔雀棲息地保護案由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

5

“雲南綠孔雀案”開庭,請關注野生動物保護!

2018年3月7日,在雲南省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的主持下,原告自然之友與兩被告進行了證據交換。原告提交的證據主要證明紅河中上游戛灑江水電站建設施工和淹沒區域的生態價值極高,生物多樣性極其豐富,該水電站所在的紅河流域中上游為我國綠孔雀種群密度最高的地方。 兩被告的證據證明戛灑江水電站項目手續合法,認為其作為本項目的環評單位和總承包方,不是本案的適格被告。對此,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理事、自然之友法律與政策倡導總監葛楓稱,“該工程本身對綠孔雀生存產生重大威脅,所以我們認為被告應該消除危險。被告二作為環評單位和總承包商,我們認為其環評裡有重大問題,且施工行為直接影響了綠孔雀棲息地,因此應該承擔責任。”

6

“雲南綠孔雀案”開庭,請關注野生動物保護!

攝影:莊小松

2018年雲南省“兩會”期間,民革雲南省委在一份集體提案中建議,在全省範圍內建立綠孔雀保護區,改善綠孔雀棲息環境,開展棲息地恢復、建設生態廊道等。加強對省內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環評審批,防止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使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受到淹沒或因為環境條件改變影響其生存繁殖,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7

“雲南綠孔雀案”開庭,請關注野生動物保護!

2018年8月14日上午,自然之友收到雲南省楚雄中院的立案通知書,持續近半年的挽救綠孔雀行動,進入了司法程序。這是自然之友首例獲得受理的預防性公益訴訟案,其訴訟目標是避免綠孔雀種群關鍵性棲息地毀於水電站工程。 此案以中國水電顧問集團新平開發有限公司、中國電建集團昆明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為被告,自然之友的訴訟請求是停建計劃今年11月大江截流的戛灑江水電站。(

更多精彩請關注微信號“雲南觀察”,關注有禮100%現金紅包等你來拿

8

“雲南綠孔雀案”開庭,請關注野生動物保護!

關於綠孔雀案將於2018年8月28日進行開庭審理

9

未完待續……

拯救綠孔雀 他們一直在行動

2017年3月30日,三家社會組織——北京市朝陽區自然之友環境研究所(自然之友)、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和“野性中國”,聯名向環保部發出緊急建議函,建議暫停紅河流域水電項目,挽救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綠孔雀僅存的棲息地。2017年5月8日,環保部主管部門主持綠孔雀保護研討會,參會方包括:新平嘎灑江一級電站項目的投資建設單位、環評單位和社會組織(自然之友、野性中國、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研究機構(中科院昆明動物所、北京大學自然和社會研究中心)以及雲南省環保廳相關部門、恐龍河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和地方政府代表(楚雄州、雙柏縣)。

“雲南綠孔雀案”開庭,請關注野生動物保護!

張伯駒

自然之友總幹事

綠孔雀是一個重要的文化符號,是具有古老、獨特和豐富生物多樣性的亞熱帶季雨林生態系統的旗艦物種。而紅河流域的亞熱帶季雨林更是生物多樣性的諾亞方舟,貴州赤水河無壩之河的經驗值得借鑑。

聞丞博士

山水自然保護中心

“雲南綠孔雀案”開庭,請關注野生動物保護!

紅河中游的哈尼梯田已經於2012年被列入世界遺產(文化景觀),而紅河流域的哀牢山也已經列入國家申報世界遺產預備名錄。然而紅河流域的季雨林和綠孔雀僅在分佈區的北部邊緣有極少殘留,紅河流域的綠孔雀又是雲南殘存綠孔雀的主要部分,亟需邀請專家和專業組織對綠孔雀棲息地及其受到的影響開展細緻調研,地方也應該把握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機遇,重新思考當地經濟發展模式並協商制定尋找根本性的解決方案。

“雲南綠孔雀案”開庭,請關注野生動物保護!

環保部代表

紅河干流曾經有11級電站規劃,後來因為生態保護在內的各種原因,改為9級電站規劃,最後擱置5個,保留4個。目前已經建成3個,紅河州的南沙電站和馬堵山電站、楚雄境內的大灣電站、嘎灑江一級電站在建。

挽救綠孔雀取得的成效

從3月打響孔雀保衛戰第一槍以來,在各環保組織、科學工作者和戶外運動人士等社會各界長達一年多挽救綠孔雀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實質性成效包括:

1.小江河一級電站已拆除臨時施工工棚,正在清運建築垃圾和渣土、開展廠區及周邊區域植被恢復工作。小江河二級電站於2017年5月停止建設,正在開展項目區內的施工渣土及廠房外200噸過期水泥清運處理、周邊生態恢復治理工作。

2. 雲南省已完成生態保護紅線方案(初稿),將綠孔雀等26種珍惜物種的棲息地已劃入生態保護紅線。下一步,雲南省還將展開省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修訂並制定《雲南省自然保護區調整管理規定》。(

更多精彩請關注微信號“雲南觀察”,關注有禮100%現金紅包等你來拿

3. 最令人擔憂的戛灑江一級水電站已經暫停施工。

類似環境汙染事件預防機制如何建立?

1

科學看待物種保護和人居發展的關係

在之前的系列報道中,我們已經知道,人為因素干擾和外來物種入侵才是造成綠孔雀棲息地喪失、種群減少的重要原因。國內外專家普遍認為,野生動植物種保護與人類經濟社會發展從來就不矛盾,恰恰是用靜止的觀點看待保護問題,人為對立二者關係,單純就保護談保護,才是最容易走偏方向的事情。

“雲南綠孔雀案”開庭,請關注野生動物保護!

于光遠

我國著名經濟學家

要用嚴謹的科學態度保護環境,人類才能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如何區別真、假環保,如何把科學環保、理性環保做好,都是值得深刻研究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

“雲南綠孔雀案”開庭,請關注野生動物保護!

沈晗耀

華頓經濟研究院院長

科學環保必須是以人為本,而不是“以自然為本”或“以動物為本”的環保;必須是按科學規律,而不是由主觀臆測或情感驅策進行的環保。

2

“保護一個瀕危物種最有效的力量,是距離他們最近的人們”

“雲南綠孔雀案”開庭,請關注野生動物保護!

陳明勇教授

雲南大學生命學院

綠孔雀的致危因素有很多,最核心的是盜獵和棲息地被破壞,絕不僅僅是一個電站的問題。

對於原住民的幫扶,需要通過對林區少數民族原住民家庭進行貧困幫扶解決其日常的生活開銷,減少他們因生計問題造成對瀕危物種棲息地的干擾,同時通過科普宣傳,使其減少對極度瀕危物種綠孔雀的棲息地爭奪,樹立保護意識;對於林區的一線人員,則需要支持他們在林區內進行專業調查及監測,確定綠孔雀核心保護地,開展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保護、對自然資源的科研和監測、原住民社區發展等工作。

“雲南綠孔雀案”開庭,請關注野生動物保護!

負責人

中國綠化基金會綠孔雀瀕危物種搶救專項基金

一位動物學家

在物種保護領域,要麼人群遷走,要麼人口脫貧,只有當野生動物對人的生活沒有負面影響的時候,周邊的人口才會參與到保護中來。

“雲南綠孔雀案”開庭,請關注野生動物保護!

3

“物種保護與人居發展共進,早有朱䴉案例在先”

我國享譽世界的朱䴉保護工作,開創了物種保護與經濟發展並舉的先河,從7只到2600只,是科學的救護方法以及目光長遠的戰略實施,最終攻克了這一世界級的難題。

“1981年,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劉蔭增教授在洋縣姚家溝發現了世界僅存的7只野生朱䴉。為了充分保證朱䴉分佈區良好的生態環境,保護區和當地政府採取一系列保護措施,妥善解決了朱䴉保護和群眾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

“1986年開始,保護區先後投資600餘萬元扶持社區發展多種經營,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對受損農作物進行補償,引導農村發展綠色無公害食品產業。

2003年以來開展的“朱䴉大米”種植項目,在從根本上改善朱䴉棲息地環境質量的同時,為當地群眾發展綠色農業、調整產業結構做了一次成功的嘗試,極大地推進了朱䴉保護與地方經濟的協調發展。”

正是因為採取了這些改善人居條件,提升經濟發展的措施,30多年來,洋縣通過走野外保護和人工繁育同步發展的道路,使得朱䴉數量迅速增長,成為世界拯救瀕危物種的成功範例。目前,全世界朱䴉已經生活在中日韓3個國家,國內種群數量達2600餘隻,其中野生朱䴉及放飛朱䴉突破1800只。

可以看出,“野外保護”和“人工繁育”是完成朱䴉拯救的兩個重要措施,而改善人居條件、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是保護工作取得成功的前提和重要保障。

專家談綠孔雀保護管理

對於綠孔雀的保護,如何加強信息透明度,滿足環保組織等各類人群的需求,一些專家學者也紛紛建言。

(1)加強綠孔雀棲息地保護。 建議在掌握科學數據的基礎上, 建立綠孔雀保護小區或保護區, 改善綠孔雀棲息環境, 開展棲息地恢復、 建設生態廊道, 將孤立分散的小種群棲息地連通起來, 打造保護鏈條。

(2)在野外重點分佈區、北京動物園、昆明動物園等地,建立救護繁育中心,重建綠孔雀圈養種群。

(3)待綠孔雀圈養種群發展壯大以後,及時開展綠孔雀重引入生物學研究。另外,在綠孔雀分佈區開展保護宣傳教育,加強管理,嚴厲懲治偷獵行為; 在綠孔雀分佈區禁止飼養藍孔雀,防止其逃逸導致綠孔雀種群基因汙染。

(4)減少水電站建設對綠孔雀棲息地的破壞。 加強新建水電站的環評審批, 更加強調水電工程對野生動物生態環境影響分析, 防止珍稀、 瀕危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受到淹沒或因為環境條件改變影響其生存繁殖。 已經建設的水電站要採取相應措施彌補對生物生存環境造成的影響。(更多精彩請關注微信號“雲南觀察”,關注有禮100%現金紅包等你來拿

(5)加大對綠孔雀自然保護區的投入。 提升現有楚雄恐龍河州級自然保護區級別, 加大對保護區的投入和建設, 從人財物各個方面加強對綠孔雀的保護。

(6)加強與國內外鳥類學研究機構的合作研究關係, 開展綠孔雀生存狀況調查研究。 對綠孔雀種群數量、 分佈範圍、 生存狀況及棲息地調查。 同時, 深入開展綠孔雀種群監測、 棲息地選擇、 繁殖生物學、 遺傳結構及致危因素研究, 為制定綠孔雀保護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從我做起,從我們做起!

對於普通大眾來說,也許我們不能像奚志農老師那樣用影像的力量去保護瀕危野生動物,也不能像顧伯健老師那樣深入自然保護區做課題研究,更沒有力量去阻止大型工程建設。但希望“綠孔雀保衛戰”能夠為拯救其他野生動物帶來積極的啟示,讓我們用更科學的方式去對待我們和野生動物的關係。當我們走進戶外,我們能做到的是:

●NO FEED 不餵食

不要讓動物獲得任何人類的食物或者垃圾,讓它們保持野性。如果人類給了他們從天而降的食物,他們就會克服對人類的警覺,有可能做出具有攻擊性的乞食行為,威脅人類的安全。同時,依賴不穩定的人類食物來源,造成營養失衡,甚至影響後代的生存能力。

●NO APPROCH 不靠近

請用雙筒望遠鏡或長焦鏡頭遠距離觀察野生動物,這樣可以避免驚擾他們。“比起野生動物,你可以選擇的行動路線總是更多。”如果動物停止了它的正常活動或離開,就說明你離的太近了。

●NO TOUCH 不觸摸

請保持與野生動物的距離,不要接觸甚至試圖抓住或者抱住野生動物。否則有可能遭到動物的攻擊,也有可能讓母獸會因為幼崽身上或巢穴中有人類的氣味而拋棄幼崽。

“雲南綠孔雀案”開庭,請關注野生動物保護!

拯救綠孔雀,我們在行動!

來源:新華社、界面新聞、中國週刊、自然之友、野性中國、全國戶外安全教育計劃、北京時間等

參考文獻:

[1]滑榮,崔多英,劉佳,張敬,黃松,郭光,羅愛東.中國綠孔雀種群現狀調查[J].野生動物學報,2018,39 (3):681-68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