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敏:2019年經濟工作要把握大勢,穩中應變,發力重點

中新經緯客戶端1月3日電 題:《胡敏:2019年經濟工作要把握大勢,穩中應變,發力重點》

作者 胡敏(中央黨校研究員,中新經緯特約專家)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歷程上極為重要的一年。在這一年,我們迎來新中國成立70週年,我們正邁進決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後衝刺、打下決定性基礎的關鍵之年。去年末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認真總結過去一年經濟工作,深刻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對今年的經濟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深刻領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對做好2019年全年經濟工作至為重要。

胡敏:2019年經濟工作要把握大勢,穩中應變,發力重點


把握大勢:堅定不移抓住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我國發展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這是黨中央全面分析形勢和任務,審時度勢,把握大勢得出的重要結論。

過去的2018年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極為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來,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發生深刻變化,不確定性因素明顯增多,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逆全球化思潮氾濫,擾亂了既有的世界經濟秩序,也是2008年全球爆發經濟金融危機十年後極為震盪的一年,世界經濟處於一個新的十字路口;受外部環境複雜多變的影響,國內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週期性、結構性、體制性因素繼續交織疊加,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地區走勢分化,經濟主體苦樂不均,社會預期頗為謹慎。

準確研判大勢,科學把握大勢,應時抓主動,順勢善佈局,謀定而後動,這是歷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首要議題和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

當今世界雖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充滿著風險與挑戰,但必須看到,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時代主題,中國在解決各種世界性難題中的作用不可替代,經濟全球化的歷史大勢不可逆轉,中國在主要科技領域和方向上有著重要一席之地,各國對中國市場等方面的依賴全面上升,中國發展擁有足夠的韌性、巨大的潛力,經濟長期向好的態勢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因此,中國發展“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基本判斷依然成立,時與勢仍在我們一邊。

但我們也必須看到,這一重要戰略機遇的內涵正在發生變化,我們對重要戰略機遇期的認識要全面正確。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必須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這事實上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帶來的是重大機遇,而機遇就蘊藏在加快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深化改革開放、加快綠色發展、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之中。我們必須緊扣重要戰略機遇內涵的變化,充分抓住機遇,在變局中善於化危為機、轉危為安;在變局中積極應變、主動求變,變外在壓力為發展動力,中國經濟就可以打開新的發展空間。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一年來,我們在實踐中深化了對做好新形勢下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必須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發揮掌舵領航作用;必須從長期大勢認識當前形勢,認清我國長期向好發展前景;必須精準把握宏觀調控的度,主動預調微調、強化政策協同;必須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有針對性主動引導市場預期;必須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形成全局工作強大合力。這“五個必須”又為我們提供了抓住機遇的指導思想,我們切實堅持好,就可以克服前進道路上暫時的困難,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動權。

穩中應變:變壓力為動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一直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將“穩中求進”作為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和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強調“穩是主基調,穩是大局”,要求“在穩的前提下要在關鍵領域有所進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奮發有為”。應該說,面對錯綜複雜的外部環境和艱鉅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抵禦住各種壓力和困難,近年來經濟總體保持在合理區間,實現了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的成績來之不易。

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對形勢分析的基礎上仍把“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放在經濟工作指導思想中的突出位置。“穩”和“進”是一對辯證關係,必須以“穩”保“進”,以“進”促“穩”。

過去的一年,受外部環境複雜多變的影響尤其中美經貿摩擦加劇,黨中央密切關注經濟態勢的新變化,適時適度調整工作重點;在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的前提下,根據市場主體需要及時完善政策,把握力度和節奏,精準預調微調,引導市場形成穩定預期,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在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的三大攻堅戰上下功夫。2018年年中的中央經濟形勢分析會根據形勢變化明確提出,“當前經濟運行穩中有變,面臨一些新問題新挑戰”,強調“要抓住主要矛盾,採取針對性強的措施加以解決”,“要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指出“要看到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外部環境複雜嚴峻,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突出問題,仍然強調做好“六個穩”,“要增強憂患意識,抓住主要矛盾,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

那麼,2019年如何做到“穩中有進”呢?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首先還是要穩政策,但又要主動應變,適時微調預調。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提“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託底”的五大政策組合,去年末中央經濟形勢分析會提出要“努力實現最優政策組合和最大整體效果”,這就意味著各項經濟政策一定能夠協調配合、一定聚焦在主要矛盾,不能顧此失彼,也不能畸輕畸重。針對當前經濟運行中的主要矛盾,今年突出強調宏觀政策“要強化逆週期調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著力點則在“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改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結構性政策要“強化體制機制建設,強化競爭政策的基礎性地位”;社會政策要“強化兜底保障功能,實施就業優先政策,確保群眾基本生活底線”,這樣才能最優政策組合,穩定市場總需求,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穩定市場預期,提振市場信心,從而產生最大整體效果。

其次是穩改革,以改革促發展。當前中國經濟運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給側結構性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必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個字上下功夫,要鞏固“三去一降一補”成果,增強微觀主體活力,提升產業鏈水平,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做到這“八個字”就是要更多采取改革的辦法,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

再次就是穩信心,鼓勵創造性貫徹落實。要切實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提高黨領導經濟工作能力和水平,激勵幹部擔當作為、銳意進取,既敢為天下先、敢闖敢試,又要積極穩妥、蹄疾步穩,把改革發展穩定統一起來;拿出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韌勁,以釘釘子精神確保各項重大改革舉措落到實處。

發力重點:創造性貫徹落實七項重點工作任務

中央經濟工作對做好今年經濟工作強調了抓好七項重點任務。可以說,每一項任務都聚焦主要矛盾,既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短板,也是未來發展的空間。

比如,第一項強調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製造業是實體經濟之基,也是大國重器集中地帶,更是中美經貿競爭中被“掐脖子”的關鍵所在。在新形勢新挑戰面前,我們更要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推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加快推進企業優勝劣汰,儘快提升中國實體經濟核心競爭力。

第三項任務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和第四項任務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既是發展短板也是市場空間。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非常具體的政策部署,每一條有序紮實推進,都可以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助推力。

第五項任務加快經濟體制改革和第六項任務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核心在於完善體制機制和制度建設,增強微觀主體活力、完善金融基礎設施,打造一個公開、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等等,重要的就是處理好政府、市場與企業的關係,凡是市場能自主調節的就讓市場來調節,凡是企業能幹的就讓企業幹。

所有經濟工作的落腳點是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第七項工作強調要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精心做好各項民生工作。把群眾最關切最煩心的事一件一件解決好。(中新經緯APP)


胡敏:2019年經濟工作要把握大勢,穩中應變,發力重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