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的墓蕴涵着生与死的味道,小墓穴大恐怖你晓得吗?!

人活着,是有理想的,就是要过上好日子。

人死了,也是有理想的,就是仍然过着世上的好日子。

下八里辽墓的墓主人们——那些汉族官吏和地主以及契丹贵族们,就是带着这种理想,被埋入到四五米深的地下墓穴里去了。

墓室是仿照生前居住的宅院建造的,只是少了些现实的规模,多了些浪漫的臆想。

辽代的墓蕴涵着生与死的味道,小墓穴大恐怖你晓得吗?!

墓道后的天井,就是院落的前庭吧。紧紧关闭的砖砌墓门,被做成了仿木结构的门楼,额、枋、斗拱复杂交错,上面花朵、流云色彩艳丽。

顺排的两个墓室,大概象征着厅堂和内室吧。每一室都有一个甬道,每个甬道处都有一道木门。门由松木或者柏木制成,内外绘满单枝花卉,门中部对掩处的圆形铁铺首座上挂着铁锁,像主人出远门的样子,门簪上竟然还放着钥匙。

墓室是上圆下方的穹隆顶,大概是天圆地方的意思吧。在这里,墓主人的生活空间被浓缩在了居室之内,无论是方形的前室还是圆形、多角形的后室,都从地面向上升起红色的影作倚柱,和南北壁的两个圆拱门顶连成了连接墓室顶部的周天,柱头枋上直达穹顶的红色弓形彩带,向上向内同时收缩成天幕的中心。淡蓝色的星空下,是浓墨重彩的建筑彩绘,斗拱和梁枋组成的屋檐下,是人世间的世俗生活。

辽代的墓蕴涵着生与死的味道,小墓穴大恐怖你晓得吗?!

这种生活被简化为一个个具体的场景,以壁画的形式,浓墨重彩地固定在墓室四周的墙壁上。这画在墙上的活色生香的日子,让这些红尘之外的地方,充满了人世间的暖意。

花是无处不在的。穹庐正中的莲花,拱璧上的牡丹、牵牛花、月季花,券门上的如意云头形流云,四壁上的花缸和仙鹤水草……营造出优雅吉祥的环境,渲染着生活不可或缺的意境和情调。

至于门里的情形,就是各自过的日子了。

前室大概是饮茶与伎乐的地方,所以墙壁上画的多是备茶图和散乐图。

吃茶的风尚,我国在3000年前就已经有了,魏晋以后逐渐形成了茶道。宣化本为燕云十六州之汉地,入辽后依然保持着饮茶风俗。但辽国本地是不产茶的,画中人饮引之茶大部分是通过宋辽边境榷场的茶马交易而来的。他们的饮茶方式与中原很接近,只不过更趋向游牧民族的饮食习俗而已。

辽代的墓蕴涵着生与死的味道,小墓穴大恐怖你晓得吗?!

辽墓壁画中共有8幅茶道图,反映了饮茶的不同场面,既有煮、点、饮的局部特写,也有碾、煮、点的一系列过程。

张匡正墓的备茶图是一幅描绘茶事程序的壁画。五个不同装束、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物组成了一幅相互独立又不可分割的画面。汉人装束的碾茶幼童,契丹装束的吹火男童,躬身欲取执壶的契丹男子,双手托托盘的华丽妇人,为主人送茶的簪花侍女,以及茶炉茶碾后盛放食品的函盒,桌上锯茶饼用的曲柄锯子、拨碳火的弓形火钳、取茶沫的棕刷、戏逗玩耍的花斑狗等,构成了一幅生动可爱的备茶景象。

张恭诱墓的煮汤图是一幅为点茶做准备工作的壁画。一张红色长方形高桌上放白色盏碗、盏盖、托子、花口盘和四层的波罗子,桌前置一三足火盆,盆中有燃烧的火炭和一个长流瓜棱执壶。一儿童双手执扇,用力扇火,桌后二人,右边那人左手拿白色平底大盘,盘上有两只白色茶杯,右手正翘指低语,左边那人侧耳恭听,二人好像在等待执壶中的水烧到一定程度,描绘的是二人闲谈煮汤的情景。

张世卿墓的点茶图是一幅正精心点茶的壁画。桌后左右各一人,左边人左手端盏碗,右手捏一细匙搅动盏内之物;右边人左手撑住桌面,右手拿执壶正欲向盏中倾倒,二人点茶场面极为生动。

张世古墓的将进茶图是一幅点好茶后准备向饮茶者进献的壁画。壁画中间一女人手捧茶托和茶盏,似准备奉茶至主人,一手持团扇妇人正叮嘱她别烫着。桌上有大碗、茶碗和茶托,桌前炉火正旺,画面细腻传神。

另有两幅茶作坊图,则颇具情趣。一幅绘于6号墓的前室东壁,人物动作和神态极为生动:碾茶女童用力推动碾轮,面露不满情绪;煮汤者吃力地跪在地上,目视火势,用力扇动;抱执壶者正与桌边妇人搭话,那妇人回头倾听;画面最后的男童在等待汤水烧开的过程中托着下巴闭目养神,似已进入梦乡。

另一幅绘于7号墓的前室东壁,是一幅茶坊童嬉图:茶坊童子们工作时垂涎吊篮中的鲜桃,于是其中三人搭高偷取,这时被茶坊主事的妇人发现,正点指责备他们,其他童子吓得躲在桌子和方盒后,侧目远观,隐隐窃乐,似在幸灾乐祸。

几乎每一座辽墓都有备茶图,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茶在时人生活中的重要以及茶带给他们的生活乐趣。

喝茶,是要有歌舞娱乐相伴的。辽墓壁画里共有6幅散乐图,其中既有吹奏器乐者,又有舞蹈者。

张匡正墓中的散乐图由八人组成,八人各执一事,一弹曲颈琵琶,一吹笙,一吹横笛,一吹 ,一击拍板,一擂大鼓,一舞者兼击腰鼓,一女童舞蹈。八人中以前排两舞者为中心,构成了一幅完美的载歌载舞图。

辽代的墓蕴涵着生与死的味道,小墓穴大恐怖你晓得吗?!

张世卿墓中的散乐图由12人组成,12人都头戴铺头(错),脚登高筒鞋,身穿不同颜色的圆领长袍,每人手中拿一种不同的乐器,还有一舞者在翩翩起舞,场面甚是宏大。

韩师训墓中还有一幅宴乐图。一妇人双手捧一白色茶杯坐于圆墩上,身前是一张红色长方形条桌,桌上摆着盛有食物的花口盘和浅腹盘。桌前二人,一人弹琵琶,一人随着琴声的抑扬顿挫作踢踏舞蹈状,旁边一人看到妙处,不禁拍手称快。这样一幅描写当时民间艺人的散乐图,很是少见。

除了饮茶、散乐,出行图也往往出现在前室的墙壁上。辽墓中的出行图有4幅,分单车、马拉车、驼拉车等不同的出行情况。

契丹族墓中的出行图绘一马五人。马为白马,头小但身体健硕,马的前后站立五人,分别是驭者、持伞人、持帽人、持衣人和顶盘人,反映了墓主人准备出行时的隆重场面。

韩师训墓中的出行图,不仅有坐骑和牵马人,还有高蓬的大驼车、御者和车后侍者。这种车体高大、构造讲究、装饰华丽、可以远行的带轮蓬车,大概是贵族女子出行时用的,车后的中年男侍,似在为主人送行。

后室象征着内廷,所以辽墓后室中的壁画所描绘的多是墓主人生活起居之事。于是大量的仆役出现了。

仆役似乎是辽墓壁画的主角,他们做着能做的一切在服侍他们的主人,尽管他们的主人并没有出现在任何一幅壁画里。

侍女们的形状是千姿百态的,有妇人启门、进门图,不管是从外面启门而入,还是从里面启门欲出,妇人的形态都是步履匆匆的;有妇人挑灯图,挑灯的妇人都是头梳高髻,身穿拽地长裙,风姿绰约的;有启箱侍女图,女子们顾盼相语着,启开面前的箱子;有献茶侍女图,侍女手扶瓷盏的中指和无名指翘起,像是怕被烫着;有持巾持镜侍女图,侍女一持巾,一持镜,正徐步走向后室……

侍吏中出现最多的是看门人,专业的说法叫持杖门吏。他们抱着双手立在门侧,有双手持杖的,有把手踹到袖筒里的;有全副武装的,有大腿赤裸的;有身穿官帽的,有女扮男装的……基本是两两相对,只在很小的细微处略有差异,比如衣服的颜色、胡子的形状、面部的神态等,他们大概最能体现墓主人的生活背景吧。此外还有备经的侍吏,温酒的侍吏,进茶的侍吏,持钵抱箱的侍吏,持巾持扇的侍吏,持盂持拂尘的侍吏等。

由于墓主人大多崇佛,所以壁画里还有许多备经图。多是在内室的棂窗下,放一张桌子,桌上散放着经书、卷轴乃至经袋。文房四宝图也是必不可少的,往往画在经案对面的墙壁上与之相对,桌上放砚台和毛笔,桌下还会放一炭火盆,盆内炭火正旺。

还有一些壁画是画在墓门半圆型堵头上的。有儿童跳绳图,图中两个契丹幼童,将绳子荡成一个S型,中间赤膊的儿童,双拳举起,两足相并,正轻快地越过荡绳;有五鬼图,图中五个近似骷髅的蓝灰色鬼形躯体组成一幅描写冥府捉鬼的鬼域图;有对弈图,三个对弈老者旁有三个侍者小童,似乎在等待着主人的吩咐……

墓室无语,只有壁画在诉说着。壁画里没有墓主人,墓主人却无处不在。他躲在这些壁画的后面,享受着他曾经的平凡却奢华的生活。。

辽代的墓蕴涵着生与死的味道,小墓穴大恐怖你晓得吗?!

那是他多么迷恋的葡萄酒般甘美醇香的世俗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