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將領湯恩伯多次失敗為何還能成為京滬杭警備總司令?

天翼用戶58944


湯恩伯能受到重用,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湯還是有能力的,跟胡宗南一樣,在北伐和抗戰初期,湯恩伯還是戰功赫赫的,不然他不會爬到那個位置上,你說他一點能力都沒有肯定是不可能的。

其次,蔣介石用人,主張是“黃浙陸一”,相比較其他將領而言,湯恩伯還是比較讓他放心的。有人問長江、淮河天險,為什麼不讓其他的虎、狗去守,而讓一個豬去守,說到底還是用的放心。

第三,湯恩伯是陳儀舉薦的,陳儀在國民黨的派系鬥爭中分量極重,湯恩伯連陳儀都可以出賣,連陳儀這樣的人都要起義,對湯恩伯蔣介石還有什麼不放心的呢。

第四,衛立煌、陳誠、劉峙、傅作義、杜聿明、胡宗南等國民黨內可用之才,要麼在前線,要麼投誠,要麼戰敗被俘,只有湯恩伯不論是資歷還是能力可堪造就,也就勉強一用。不然,去用白崇禧的30萬人嗎?

所以湯恩伯不管是中原敗,還是孟良崮敗,還是淮海敗,都不要緊,忠誠就行。要知道,他的三大集團軍已經被拆分,這樣的人才能用的放心啊。


青年史學家


所謂的“京滬杭”警備總司令,亦是江防總司令,但其實南京不守,杭州不守,只守上海而已。

湯恩伯在抗戰末期升任國軍第三方面軍司令官,日本投降後負責率部對上海及其周邊的接收,1947年任第一兵團司令負責蘇北方向的進攻,5月因斷送整編74師被撤職,7月即起復為陸軍總司令,1948年8月就任浙江衢州綏靖公署主任。



一,從解放戰爭期間湯恩伯的履歷即可發現,他主要的職區都在江浙滬附近,對地理地型和區間內國軍部隊至為熟悉,衢州綏署就是指揮江南預備隊的機構。隨著淮海戰役老蔣的精銳部隊基本損失,長江防線只能以淮海殘軍和江南預備隊負責防守,實際上京滬杭警備總司令部就是以衢州綏署升格而成,共拼湊了75個師約45萬人,原江南部隊佔了一半左右,湯恩伯理所應當是司令官。



二,守江必守淮,在兩淮完全被解放軍奪取的情況下,蔣介石已知長江最終守不住,他需要的是死守上海爭取時間,以便搶運黃金白銀外匯重要資產等前往臺灣,這樣國軍主力就得收縮上海周邊而放棄江防和南京,代總統李宗仁和國防部一定會反對的(蔣已下野),那總司令人選就必須是絕對忠誠能堅決執行蔣介石命令的將領,湯恩伯可以打敗仗,但是對蔣氏的忠心是絕無問題的,恩師都可以出賣。



三,長江防線的西段由華中剿總司令官白崇禧負責,以桂系部隊為主約40個師25萬人,那東線的指揮官級別不能過低於白,怎麼著也得是個陸軍上將。可是隨著國軍三大戰役的失敗,蔣介石可選之將已非常有限:衛立煌劉峙敗軍之將,陳誠為臺灣警備總司令,胡宗南為西安綏署主任,顧祝同仍然是總參謀長,中央軍三大嫡系集團的首領,也只有湯恩伯上將可用了。

湯恩伯從上海一路敗到福建 又任福州綏署主任,再敗,終於讓老蔣對他失去信心,不再授予軍權。卻一路提拔湯的副手陳大慶至陸軍總司令的位置上,說明湯集團的軍界實力和影響力是一直存在的,京滬杭警總一把手的帽子,他戴得動。



(圖為陳大慶)


度度狼gg


因為他和陳儀關係很好,他能擔任京滬杭警備總司令,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陳儀的推薦。


陳儀是國民黨大佬之一,也是湯恩伯恩師,1912年是陳儀安排湯恩伯在浙江陸軍小學校做旁聽生,後來又資助湯恩伯去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湯恩伯學成歸國後陳儀還把湯恩伯介紹給了蔣介石。


因為陳儀不能生育,所以當時很多人都說湯恩伯是陳儀的“義子”,陳儀可能確實把湯恩伯當成自己的孩子看待,就連湯恩伯妻子都是陳儀的外甥女。


而湯恩伯也沒有辜負陳儀的栽培,在抗戰時期經過多方經營,已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中原王”。


用湯恩伯部下,13軍軍長石覺的話說,湯恩伯軍團勢力最盛的時候,一共有湯兵團最盛時有三個集團軍:31集團軍(13軍及85軍)、李仙洲之28集團軍(12軍及78軍)、29集團軍(暫15軍及騎2軍),另有25個獨立旅。


但是在抗戰結束後,湯恩伯這些兵團都被調走了,他一下子從“中原王”變成了空架子:91師遭解散、13軍開赴東北、李仙洲集團開赴山東、85軍編到華中、29軍全部編散,當時就有人稱他為“光桿司令”。所以,湯恩伯在1945年之後之所以屢吃敗戰,手裡沒有嫡系部隊也是一個因素。


1947年整編74師被全殲,名義上的總指揮湯恩伯成了替罪羊,湯恩伯不但被蔣介石痛罵,根據知情人回憶,蔣介石甚至在會議上動了手,不但勒令湯恩伯下跪,還對湯恩伯拳打腳踢,湯恩伯被打的滿臉是血。如果按照蔣介石本意,是準備讓湯恩伯從此投閒置散的。


關鍵時刻還是陳儀拉了湯恩伯一把,1948年陳儀被蔣介石委派主政浙江,陳儀就在蔣介石面前竭力推薦湯恩伯,還找了何應欽,蔣介石也實在無人可用,以前信任的學生不是兵敗被俘就是還在前線,而當時長江以南最強兵團竟然是白崇禧的桂系武裝,湯恩伯好歹還是浙江人,抗戰時表現尚可,蔣多方權衡,最後決定再次啟用湯恩伯為京滬杭警備總司令。


應該說如果沒有陳儀舉薦,湯恩伯很難成為京滬杭警備總司令。


說完正題,我再說說“湯恩伯出賣陳儀”這件事情。


現在主流觀點都認為正是因為湯恩伯的出賣,導致陳儀起義失敗被蔣介石槍殺;但是這種說法完全沒有考慮到當時複雜情況。之前我多次說過1948年開始,國民黨多位高級將領都暗中向解放軍表忠心,陳儀和湯恩伯也不例外,但是陳儀起義之所以失敗,主要還是陳儀誤判形勢,太過高調。


湯恩伯“出賣”陳儀,完全是因為陳儀準備起義事情已經被蔣介石掌握,他為了自保不得已而為之。


為什麼說陳儀誤判形勢?


陳儀1948年6月主政浙江的,1949年1月蔣介石就在名義上下野了,陳儀以為蔣介石真的大勢已去,先是面見蔣介石的時候勸他出國,緊接著就在浙江大肆釋放政治犯,並且將國民黨特務驅逐出浙江,這一切都引起了蔣介石的懷疑,最為關鍵的是陳儀做事太過高調,他準備起義的事情被遭他驅逐的國民黨特務毛森全部打聽清楚,並且報給了蔣介石和蔣經國。


而此時湯恩伯儘管有心和陳儀起義,但是前面說了,1945年以後湯恩伯軍隊全被蔣介石打散調走,他此時雖然是京滬杭警備總司令,但是手下沒有一支嫡系部隊,完全是光桿司令。


更何況蔣介石還經常越過他,直接指揮下面的軍長。比如蔣介石就曾越過湯恩伯,把青年軍37軍軍長羅澤叫去復興島,向他面諭:“你要切實掌握全權,保持高度機動性,要能在4小時內把全軍整個轉動起來……”



在這種情況下,湯恩伯也確實沒有把握能讓手下部隊聽他的起義,這裡我可以舉一個例子,某雜牌軍抗戰後被“正規化”,這個軍的創始人,一個小軍閥在“正規化”後本來想在長江起義,結果由於中下級軍官都是中央軍派駐的,他最後只拉走了自己的警衛營。


所以,在湯恩伯發現陳儀起義已經被蔣介石完全知曉後,為了自保,也為了他自己摘出來,他也只能搶先舉報陳儀,當然,他也沒想到蔣介石最後會“殺一儆百”,其實當時國軍將領與解放軍有聯繫的事情很普遍,湯恩伯本來以為最多軟禁。(當時國共雙方互相聯繫很多,傅作義起義後還多次和徐永昌密談呢)


即使湯恩波出賣陳儀,解放軍也沒放棄爭取湯恩伯,但是由於湯恩伯當時確實沒有嫡系軍隊,又擔心孤身一人起義後被算總賬,所以最後想來算去,還是去了臺灣。客觀的說,如果當時湯恩伯手裡有自己嫡系武裝,陳儀起義的事情十有八九就成了。


蘭臺




如果公正的評價湯恩伯,應該說這是一員悍將。作為抗日名將,他曾經是日本人最為忌憚的一員抗日將領。

在長城抗戰的南口戰役中,湯恩伯一戰成名,他以一個師的兵力和日軍的精銳部隊血戰20多天。和不戰而逃的東北軍形成了鮮明對比,對中國的報界稱為抗戰英雄。

在臺兒莊戰役中,湯恩伯的軍隊根據戰場的形勢變化,當機立斷,殲滅了增援的日軍。隨後在李宗仁的指揮下,對臺兒莊守敵形成了合圍,保證了戰役的順利進行。

在隨後的抗戰過程中,日本人都以能夠消滅湯恩伯為主要目標。但他的軍隊行蹤不定,與日軍若即若離,根本就沒有辦法對他形成包圍。

但當日本人在軍隊過於突前,或者一次軍隊落單後,就會碰到湯恩伯軍隊的沉重打擊。



在隨後的隨棗會戰和棗宜會戰中,戰功卓著的湯恩伯被第31集團軍總司令。

在1941年初的豫南會戰中,湯恩伯部消滅日軍9000多人。日本華北派遣軍把他當做了天字第一號敵人,在接下來的幾年中,日軍都在積極籌備消滅他的計劃。

1944年的豫湘桂戰役,是湯恩伯的滑鐵盧之戰。當時日軍調集了60萬軍隊,加上坦克大炮和飛機的配合,向湯恩伯的軍隊發起了猛烈進攻。

在這一戰中,湯恩伯的軍隊傷亡慘重,其中有近5000人被土匪繳械。因為那幾年的河南持續大旱,湯部被當地人稱為四大害之一。

在湯恩伯軍隊撤退的過程中,本來就受到日軍的重創,再加上當地人民的攻擊,他的軍隊大失元氣。



在解放戰爭中,湯恩伯被任命為第一軍團司令官,參與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隨後因為74師的被殲滅,湯恩伯被蔣介石撤職查辦,之後又讓他代理了陸軍總司令。

1948年12月,隨著國民黨軍隊在各條戰線上節節敗退,蔣介石認為北方已經靠不住了,他任命湯恩伯為京滬警備總司令。到了1949年1月又被任命為京滬杭警備總司令。



但這這是國民黨在政治經濟上已經破產,軍事上更是一敗塗地。不管是軍心還是民心,都已經渙散。

不客氣的說,就算是韓信再世、岳飛重生,也挽救不了國民黨敗退的命運。



在這時發生了一件事,湯恩伯的恩師陳儀在擔任臺灣省政府主席的時候,貪汙腐敗,誘發了臺灣228起義,被蔣介石免職。

隨後陳儀又擔任了浙江省政府主席,他看到大勢已去,就秘密的和共產黨聯繫,甚至還希望湯恩伯能率部起義。湯恩伯向蔣介石彙報了這一情況,陳儀被軟禁,後來在臺灣被槍決。

山東野戰軍席捲京滬杭,迅速攻破長江天險,湯恩伯不得不退守廈門。在最危急的關頭,他指揮自己的軍隊將國庫財物儘可能地運往臺灣。

雖然湯恩伯被免除了一切職務,但他的副手陳大慶後來擔任了中華民國陸軍總司令、國防部長,說明蔣介石還是信任他的。


新知傳習閣


因為是老蔣的嫡系啊,既然李宗仁這個桂系做了代總統,那麼好,我就讓我的人做京滬杭的警備司令!

老湯還是很能奪權的,1941年冬,蔣鼎文繼衛立煌之後到洛陽接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做了湯恩伯的頂頭上 司。湯非但不就範,反而分庭抗禮。1943年夏,湯保薦其嫡系親信張雪中做了第一戰區政治部主任,將蔣鼎文門下的軍閥、官僚、政客等漸漸地拉到了葉縣方面。他還以黃埔系統奠定自己的人事基礎,重要職務均交給黃埔生。對容納不了的黃埔生,想方設法向外推薦。憑這一手,他在與蔣鼎文的政爭中,完全佔了上風,這就為後來蔣鼎文大肆黑湯埋下伏筆。

在中原大戰的失利後,蔣介石將湯恩伯調往重慶面訓,11月,湯就任黔桂湘邊區總司令。率部緊急馳援獨山,1945年2月,他被任命為第三方面軍總司令,下同年5月,奉命率領所部進入廣西,與張發奎合力收復了桂林。1946年7月,湯恩伯就任陸軍副總司令兼南京警備司令,率部參加了對蘇皖我區的進攻。1947年3月,就任陸軍總司令顧祝同屬下第一兵團司令,向山東解放區發起進攻,其所屬之整編第七十四師、第八十三師一個團於孟良崮被山東我軍一舉殲滅,重點進攻 被粉碎。1948年,調任衢州綏靖主任,所部在又淮海戰役中,遭到殲滅性打擊!


李三萬的三萬裡


在國民黨將領中最飽受爭議的一位便是湯恩伯,他於日軍曾經血戰過臺兒莊,他是國民黨青天白日勳章的早期獲得者,他以集團軍總司令的身份參加過多次重大戰役,從武漢會戰到棗宜會戰,他被日軍所忌憚,但他卻沒有換來榮譽。



湯恩伯一生中最大的一次失敗便是豫湘桂大潰退,使得國軍損失慘重,丟盔棄甲,成為了國民黨戰史上的恥辱,三十八天更是丟失了三十七座城池,使得這位號稱中原王的一大國民黨派系勢力首腦跌落到了人生低谷。河南人民更是精闢,總結了一句順口溜:“水旱蝗湯,河南四荒”,這位主政河南的大員可見一般。




但是老蔣對這位心腹還是給予了最大的支持,儘管有過失敗,但依舊重用,而在內戰爆發後,湯恩伯成為了陸軍副總司令,兼國民黨第1兵團司令,後其部整編七十四師於孟良崮被全殲,老蔣一氣之下將湯恩伯撤職。但撤職沒多久,老蔣又開始起用,在解放戰爭後期,湯恩伯出任京滬杭警備總司令,由他指揮的長江防線卻一敗塗地,從廈門退到金門,從金門退到臺灣,終於結束了他的軍事生涯。



至於老蔣對湯恩伯的重用,其實是有原因的,湯恩伯首先是個浙江人,而且他對於蔣是極其忠心的,很早就追隨了蔣介石,有著很深的資歷,儘管多次失敗,但他的忠心還是值得老蔣託付的,在國民黨敗退的情況下,他幫助老蔣多次將大陸財物運抵臺灣,成為了老蔣的依託。

而相比於湯恩伯的失敗,也不是他一個人的過錯,在那種背景下,失敗已屬必然,其儘管軍事能力一般,但他對於老蔣的忠心就依然能讓他身居高位。


絕筆歷史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湯恩伯之所以受到蔣介石的重用,關鍵是湯恩伯完全符合蔣介石的用人的3個標準。即浙江人人,黃埔系或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蔣介石也是冒充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三就是對自己忠心。湯恩伯這三點都具備。

湯恩伯。生於1900年。國民黨二級陸軍上將,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十八期步兵科。在抗日期間參加了臺兒莊戰役,也參加武漢會戰、隨棗會戰,在戰績上應該還是不錯的。屬於日本比較忌憚的國民黨高級將領之一。這也是蔣介石重用湯恩伯的原因。但湯恩伯部隊的軍紀極其太差,在河南的時候,造成河南平民倒戈幫助日本人佔領河南。有人認為河南人以“水旱蝗湯,形容湯恩伯。

抗日戰爭結束以後,奉蔣介石之命進攻山東,但由於指揮失誤,導致整編74師全軍覆沒,引發蔣介石極度震怒,被撤銷一切職務。在1949年1月,任京滬杭警備總司令,奉蔣介石之命憑藉長江天險固守京滬杭國民黨統治核心區域,當年5月敗走廈門。去臺灣以後就免職在家。1954年,赴日本治胃。6月2在日本東京去世。

蔣介石之所以讓湯恩伯任京滬杭警備總司令,關鍵在於湯恩伯忠心。也是為了監視在南京的李宗仁,便於將在中央銀行的黃金,美元運往臺灣,應該說,此時的蔣介石已經準備放棄大陸了,他需要就是湯恩伯來爭取時間而已。還有一點就是湯恩伯在國民黨所有高級將領里名聲最差的一個,都不願意與其交往。都認為其是賣師求榮之輩。所以湯恩伯除了依附蔣介石之外,根本沒有其他出路。但蔣介石只是重用湯恩伯但卻不信任湯恩伯。


清水空流


題主的問題有誤,湯恩伯是悍將,不是經常失敗的將軍。至於湯恩伯為何能成為京滬杭警備司令我們要仔細說一下。

1、任職淵源

湯恩伯和京滬地區的淵源很深。抗戰勝利後,就負責京滬地區日軍受降;之後更是擔任任京滬衛戍區總司令、陸軍副總司令兼南京警備司令。

在孟良崮作戰不利後,湯恩伯被撤職查辦,之後擔任代理陸軍司令。

(湯恩伯)

在1948年初,擔任衢州綏靖公署主任。在淮海戰役期間,升任京滬警備總司令,負責整個區域的警備部署。

在淮海戰役結束後,自然而然升任京滬杭警備總司令。

從任職上看,湯恩伯從衢州綏署到京滬杭警備司令部是水到渠成的事。當然和他的戰功與人才凋零也有關係。

2、戰功

許多人認為湯恩伯戰績差,主要源自對不準確的回憶錄的相信。

其實湯恩伯是難得的悍將,抗戰中南口會戰,徐州會戰,豫南會戰、棗宜會戰都取得較大戰果。

在抗戰末期,率部參加桂柳會戰、雪峰山會戰、廣西大反攻。

(南口會戰)

他的主要失敗的戰役就是豫中會戰,但主力部隊沒有受到殲滅性打擊,在守衛豫西中依然可以。孟良崮戰役指揮不利確實是問題。

3、人才凋零

三大戰役後,國府的高級將領基本損失殆盡。衛立煌、劉峙敗軍之將;傅作義投降,杜聿明被俘。蔣介石手裡已經沒有特別堪用的老資格戰將。

湯恩伯是其中資歷最高,戰績最好的,自然就得頂上去。

(渡江戰役)

總結:

湯恩伯在解放戰爭期間的任職更讓他容易獲得京滬杭警備司令,且他的戰功與三大戰役後人才凋零的困境也只有他合適。

其實渡江戰役沒人能指揮成功,平心而論,湯恩伯在上海戰役期間指揮還是可以的。

參考文獻:

李淑紅. 解放戰爭時期南京解放方式研究[D].上海師範大學,2010.

胡明華.粟裕與渡江戰役作戰部署的調整和完善[J].軍事歷史研究,2009(02):31-43.

馬軍. 國民黨政權在滬糧政的演變及後果(1945年8月至1949年5月(值得看)[D].復旦大學,2004.

田中初.湯恩伯與浙江[J].浙江檔案,2002(03):38-39.

陳傳剛.

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戰區級指揮機構的演變[J].軍事歷史研究,1996(04):76-80.

陳廉.關於渡江作戰任務、時間、部署的確定[J].中共黨史研究,1991(06):33-41.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當時應該是老蔣亦是無人可用的狀態!

湯恩伯的輝煌

正常來說湯恩伯不是老蔣的嫡系,以前是浙江講武堂畢業,在浙軍陳儀部下任職,陳儀非常看重他,就推薦他到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回國後任繼續跟陳儀混。

但是湯恩伯回國就趕上國民革命軍北伐,陳儀和湯恩伯就投靠了老蔣。

湯恩伯深知想要在老蔣的手裡混出點名堂,必須滿足黃浙陸一,自己是浙江人,就差黃埔的出身了,直到1928年湯恩伯經過多方運作到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擔任第一大隊上校大隊長,從而加入黃埔系。

再加上湯恩伯比較會辦事,對老蔣或者老蔣身邊能說得上話的人,是極力示好,因此,湯恩伯以後起之秀的身份,快速生前,就跟坐火箭一樣。

1931年擔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師中將師長,由於屢立戰功,到1935年就升任為陸軍中將,也在黃埔中自成一派。

全面抗戰爆發後,湯恩伯任第七集團軍前敵總指揮和20軍團軍團長,1938年更是在臺兒莊和徐州會戰中表現突出,獲得青天白日勳章,在此後的多次對日作戰中,湯恩伯也有諸多亮點的表現。

後來更是擔任戰區副司令,管理河南抗戰,也因此被稱為中原王。

日軍對湯恩伯十分忌憚,以湯恩伯為天字第一號大敵,可見巔峰時期的湯恩伯有多厲害。

湯恩伯的落寞

所謂,巔峰過後就是落寞啊!

這一點在湯恩伯身上展現的是淋漓盡致,1944年,本來再加持一年日本就投降了,關鍵時刻日本人來一個“迴光返照”式的大進攻,也就是豫湘桂戰役,參加這場戰役的中方高級指揮官,第一戰區司令和副司令的蔣鼎文、湯恩伯對其軍事生涯都是一場無法磨滅的痛。

改戰役,中國參戰兵力達130餘萬,日軍不過41萬餘人,結果是中國傷亡50-60萬,日軍僅傷亡10餘萬,豫湘桂成了大敗退。

老蔣對湯恩伯也很失望,但是打仗這個東西,真是有一些運氣的成分,再此之前,湯恩伯在戰場是所向披靡,在此之後則有些慘不忍睹了。

1947年湯恩伯任第一兵團司令官,參加孟良崮戰役,下轄李天霞、張靈甫、黃百韜等部,率領的都是精銳中的精銳,結果就是後面精彩的故事,張靈甫由於冒進陷入包圍,而國軍救援不利,最終導致張靈甫的王牌74師在孟良崮被全殲。

本來一片大好的剿匪形勢,一下子就反轉了。

老蔣氣的是大呼娘希匹“湯恩伯免職,李天霞槍斃”。

老蔣最後能用的人不多了,只能選擇湯恩伯了

孟良崮戰役是三大戰役之前,老蔣的重點進攻階段,湯恩伯打了敗仗之後就閒了一陣,這一閒就是三大戰役,之後國民黨的局勢岌岌可危。

1949年一月,老蔣任命湯恩伯為京滬杭警備總司令,憑藉長江天險固守京滬杭地區。

為什麼老蔣會用湯恩伯呢?

首先是湯恩伯雖然打了幾個敗仗,但是無論資歷和能力都在那了,早在抗戰時期就是戰區級的司令,再加上沒有參加三大戰役,此時拿出更像一把秘密武器。在淮海戰役的時候,老蔣把顧祝同、劉峙這些都鈍的不能再鈍的刀都拿出來試一試,何況是湯恩伯這把還沒有鈍的刀了。

其次,老蔣能夠用的人真的不多了,後期打的都是大兵團作戰,跟以前的國共內戰有所不同,能夠參加大兵團作戰的,必然能力卓著,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老蔣的部隊,實際上還真的缺乏大兵團作戰的人物。

而且這個警備司令的人選並且是自己嫡系的,老蔣可以重用的那些嫡系,不是在三大戰役上被俘虜了;就是成了驚弓之鳥,除了跑就是跑;還有一些沒能耐的,先被安排去了臺灣。

最後老蔣只能選擇湯恩伯了,看看他能不能給自己帶來驚喜,結果是湯恩伯在上海沒抵擋住幾天就被擊潰了。

到了臺灣,在臺灣那些站著說話不腰疼的還要追究責任,湯恩伯也因此是鬧得替老蔣背黑鍋,替國軍背黑鍋,最後湯恩伯在臺灣的日子也不太好過,想要出國看病,老蔣還不許,說“有大錯的人沒有資格去國外看病”。


史論縱橫




湯總司令雖然晚年名聲發臭,但是作為蔣介石的嫡系,他很夠格了,能為了蔣介石賣了陳公洽,這麼忠實的鷹狗去哪找?

湯恩伯也是個有意思的人,我們許多人總說他不會打戰,但是隔壁的日本人卻認為他戰術讓人捉摸不透,尤其是在豫南會戰後更是將他當作“天字第一號敵人”。湯恩伯前期靠著作戰勇猛獲得了蔣介石的信任,然後迅速崛起,可是到了後期卻彷彿不會打戰了,實際上很多國軍將領也都給人這種感覺。

湯恩伯雖然想盡辦法想要重新獲取蔣介石的信任和重用,但是蔣介石和國民黨已經離崩潰不遠了。

湯恩伯惴惴不安地跟著蔣介石跑到臺灣以後,果斷被蔣介石毫不留情地拋棄了,結局更是悽慘,想著去日本將病治好,結果反倒稀裡糊塗地死在了日本人的手術檯上。



湯恩伯任京滬杭警備總司令的時候已經是1949年1月,此時的蔣介石和國民黨是什麼情況?

遼瀋戰役中,我軍殲滅國軍47.2萬餘人,廖耀湘、鄭洞國、範漢傑被俘,然後僥倖逃脫的衛立煌簡直堪稱我黨的“臥底”。

淮海戰役中,國軍傷亡及被俘與改編者55萬餘人,黃百韜、邱清泉、熊綬春陣亡,杜聿明、黃維、楊伯濤、吳紹周被俘。

平津戰役中,國軍傷亡及被俘與改編者52萬餘人,天津警備司令陳長捷被俘,國民黨華北偽"剿總"總司令傅作義起義。

孟良崮戰役中,整編74師全軍覆沒,張靈甫陣亡。

此時,如胡璉、李彌、劉峙、衛立煌這些人蔣介石也有點慌了,總感覺不能用也不敢用了。這也怪蔣介石自己,仗著自己不入流的軍事水平盲目地指揮這指揮那的,被手底下的人拍馬屁拍得忘乎所以了,也不願聽從別人的建議,結果好好的局面讓他自己給毀了。



湯恩伯屢吃敗仗為何還被蔣介石任命為京滬杭警備總司令?

湯恩伯當時做了件讓人很不恥的事。

陳儀眼看蔣介石和國民黨已經窮途末路了,所以有心起義,所以想到了自己提攜起來的湯恩伯,事實上湯恩伯雖然遭到了冷落,但是仍然比陳儀有權有勢,如果能拉湯恩伯入夥的話,起義的效果必然會更好!

陳儀讓人去給湯恩伯當說客,湯恩伯聽完也沒說拒絕也沒說同意,只是故意吊著陳儀,然後轉過頭便將陳儀要叛變的事告訴了軍統。湯恩伯出賣陳儀的理由很簡單,因為他忠於蔣介石,更因為他想借此重新獲取蔣介石的信任和重用,所以蔣介石總得在表面上給他點甜頭。

蔣介石很尷尬,好好的局面居然讓自己給玩死了,遼瀋、淮海、平津三場戰役過後,不要說什麼劃江而治了,國軍主力損失這麼慘重,繼續打下去連南方都快保不住了!

這時候的京滬杭是什麼樣的存在?和當年淞滬會戰後的南京的情況差不多,誰都知道保不住,但是又不能隨隨便便交給人,畢竟這回很沒面子,更重要的是對軍心士氣會有嚴重的負面影響。所以守還是要守的,怎麼守,讓誰守是個問題。但是,守京滬杭的應該是個足夠有分量卻又可以拋棄的人,那麼曾經任過京滬衛戍總司令、南京警備司令的湯恩伯無疑是最好的人選。

這時候的蔣介石能用的人已經不多了,適合用在收拾京滬杭這個“爛尾”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胡璉、李彌這些人還可以留著以後用,這湯恩伯今天能夠出賣陳儀,難保明天不會出賣他蔣介石,湯恩伯因為出賣陳儀的事,在蔣介石心裡面已經不可靠了。

所以,蔣介石將湯恩伯放在京滬杭,不是因為湯恩伯能讓他放心,也不是因為湯恩伯有多能耐,而是因為湯恩伯已經被蔣介石放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