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雷亞鳴高考地理|全國高考 Ⅰ 卷地理考題解析

西安雷亞鳴高考地理|全國高考 Ⅰ 卷地理考題解析

西安雷亞鳴高考地理

201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

全國統一考試文綜【 新課標 I 】

一、地理選擇題 (11小題,每小題4分,共44分)

近年來,世界上出現了將精密機械設備的組裝或加工工廠建在地下的現象。例如,日本岐阜某激光加工機組裝企業和我國大連某數控機床加工企業,都將工廠建於地面10米以下。據此完成1~3題。

1.將生產精密機械設備的工廠建在地下有利於

①保持恆溫環境 ②儲存原材料和產品 ③降低生產成本 ④減小地面震動影響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與岐阜相比,大連地下工廠的設計與施工較少考慮的問題是

A.防滲水 B.防噪聲 C.防坍塌 D.防地震

3.推斷上述企業將工廠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

A.增強保密程度 B.保證產品品質

C.滿足戰備需要 D.集約利用土地

熱點背景材料

”厲害了,我的國”第一組題的背景材料是裝備強國戰略。 世界著名數控機床廠德國DMG,日本山崎馬紮克,Syvec公司的廠房也建在地下,這種工廠被稱為叫地藏式工廠。

西安雷亞鳴高考地理|全國高考 Ⅰ 卷地理考題解析

西安雷亞鳴高考地理|全國高考 Ⅰ 卷地理考題解析

我國2017年光洋科技正在投資建設大連智能製造裝備產業園。建成後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地藏式恆溫恆溼廠房。致力於為國內航空、航天、能源等重點行業提供智能製造的全套解決方案。

西安雷亞鳴高考地理|全國高考 Ⅰ 卷地理考題解析

左圖:地藏式工廠 表面粗糙度:0.308微米 右圖:地上工廠 表面粗糙度:0.687微米

注: 1微米相當於1毫米的千分之一

試題答案

1C 2D 3B

試題解讀

1.精密機械設備根據材料提及“激光加工機組和數控機床加工”。這兩種工業都屬於高端裝備製造有很嚴苛的工作環境:恆溫,恆溼,清潔無塵也算是基本要求。除此之外工廠要求機器在穩定低震動的環境中運行,才能製造出只有0點幾微米誤差的部件(如上圖所示)。②儲存原材料和產品 ③降低生產成本,明顯與這種高科技高要求的工業不符合。所以選①保持恆溫環境④減小地面震動影響兩項,最終選C。

2. 對比類選擇題,屬於區域之間的對比。岐阜縣位於日本本州島中部大連在中國遼寧遼東半島南端。如下圖所示。

西安雷亞鳴高考地理|全國高考 Ⅰ 卷地理考題解析

兩地降水日本岐阜位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大連是溫帶季風氣候,大連降水量理論上要小。所以考慮防滲水的應該是岐阜,A錯誤。兩地的地藏式工廠都在地下10幾米以下對於噪音來說僅限於廠房有一些,沒有必要專門去做防噪音處理B與實際不符。C選項防坍塌,畢竟是在地下,兩地在建築初期都有較多的考慮。D防地震,對於岐阜來說位於日本這樣一個地震火山很平常的國家來說在建築時相應的要求會更高,大連相對於岐阜板塊運動相對穩定在建築時這方面考慮較少所以選D.最終這個題把考察的知識放在了板塊運動上面。

3.第三題問的是目的,且是直接目的。對於一個企業來說最根本的目的肯定是經濟利益了,還好選項中沒有出現。保密程度可以增加安保人員和技術和建在地下關係不大。戰備需求這個選項我國在60-70年代的“深挖洞,廣積糧”是為了防禦外敵入侵規模浩大,一座座山體被挖空。這些企業雖然都是知名公司但也沒有能力去挖空一座座山。集約利用土地最好的方式是往高建樓房,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阿聯酋的哈利法塔。163層對土地的利用達到了目前科技的極致。建在地下工廠,是為了讓機器在穩定低震動的環境中運行所以選保證產品品質B對。

戶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戶籍管理機關登記了戶口在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實際居住在某地一定時間(半年以上)的人口。圖1示意近十年來我國某直轄市戶籍人口與常住人口的數量變化,據此完成4~5題。

西安雷亞鳴高考地理|全國高考 Ⅰ 卷地理考題解析

4.根據圖示資料推測,近十年來該直轄市

A.外來務工人口多於外出務工人口

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勞動力需求數量增加

D.人口自然增長率逐年增加

5.該直轄市是

A.北京市 B.天津市

C.上海市 D.重慶市

熱點材料背景

2018年年初、西安、成都、南京、武漢等城市為了“搶人”頻頻出臺人才優惠政策。和人口老齡化熱點。

西安雷亞鳴高考地理|全國高考 Ⅰ 卷地理考題解析

試題答案

4C 5D

試題解讀

4.這道題很多同學會選A,在考場上很短的時間內捋順兩個概念的關係確實不易。接下來我們把戶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分開看看他們的組成。

A戶籍人口分為A1有戶籍居住在當地的人,A2有戶籍外出的人(現代社會最主要的還是外出打工賺錢)。

B常住人口分為B1有戶籍居住在當地的人,B2沒有戶籍的外來打工的人口。

兩個概念中都有有戶籍居住在當地的人,也就是A1B1其實是一樣的可以抵消。那麼圖中兩條線的高低是由A2和B2決定的,也就是外出打工的人大於來這個城市打工的人,所以A錯。

BD兩個選項在圖中無法反應且都有逐年這個詞,必須的有明確的數據變化才可以選,均錯。

C選項常住居民在增長且增長率高於戶籍居民,其實對比的還是A2,B2但B2增率更大所以勞動需求數量增加,選C。

5是知識積累或學生知識面的寬窄決定的。3000多萬人口的直轄市只有重慶一個,北京上海人口均2000多萬,天津人口1500萬。如果不知道這些也可以考慮經濟發展水平,重慶在西部人口遷出大於遷入。

圖2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單側斷面。該河段兩岸依次分佈著海拔不同的四個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積著河流沉積礫石。礫石的平均礫徑T3>T0>T2>T1。洪水期河水僅能淹沒T0。據此完成6–8題。

西安雷亞鳴高考地理|全國高考 Ⅰ 卷地理考題解析

6.面積仍在擴大的平坦面是

A.T0 B.T1 C.T2 D.T3

7.該斷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時期為

A.T3形成時期 B.T2形成時期

C.T1形成時期 D.T0形成時期

8.推測該河段所在區域的地殼經歷了

A.持續下降 B.持續抬升

C.間歇性下降 D.間歇性抬升

相關考點

地表的形態的形成(地球的內力和外力作用)

試題答案

6A 7A 8D

試題解讀

西安雷亞鳴高考地理|全國高考 Ⅰ 卷地理考題解析

西安雷亞鳴高考地理|全國高考 Ⅰ 卷地理考題解析

階地美景

6.階地的最底部是河漫灘由流水的沉積作用形成,從材料中得到洪水期河水僅能淹沒T0 也就是說只有T0目前有流水沉積還能擴大。

7.流速最大的時期對應材料中的礫石的平均礫徑T3>T0>T2>T1。很明顯這是在考流速和搬運顆粒的大小關係,流速越大搬運顆粒越大。顆粒最大的是T3那麼流速就是最大的。

8.考察階地的成因河流下切沉積,兩側山體抬升。考察的重點詞在兩側的地殼,間歇抬升形成階梯狀地貌。

小明同學7月從重慶出發到貴州畢節旅遊,收集到的相關高速公路信息如圖3所示。據此完成9—11題。

西安雷亞鳴高考地理|全國高考 Ⅰ 卷地理考題解析

9.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較低的原因可能是這兩條路段

A.車流量大 B.平均坡度大

C.霧霾天多 D.兩側村莊多

10.小明若從重慶出發乘長途汽車經遵義至畢節,為免受陽光長時間照射且能欣賞窗外風景,以下出發時間和座位較好的是

A.6:00出發,左側靠窗 B.8:00出發,右側靠窗

C.10:00出發,左側靠窗 D.12:00出發,右側靠窗

11.避暑是小明此次旅遊的目的之一。導致7月畢節氣溫較重慶低的主導因素是

A.地形 B.緯度位置 C.海陸位置 D.大氣環流

相關考點

中國地理,時間計算,太陽運動方向

試題解讀

9B 10B 11A

試題解讀

9.本題以限定渝黔區域為背景。乙和丁路段限速80.是因為路途經過四川盆地和雲貴高原的交界地帶,垂直差異大。所以選B平均坡度大。畢節畢竟是地級市不是省會城市車流量有限A錯。霧霾主要發生在北方的冬季這裡是南方且為7月 C錯誤。這裡是高速公路雖然經過了一些村莊但是我國的高速路基本都是全封閉的,國道兩側村莊會影響限速,D錯誤。

西安雷亞鳴高考地理|全國高考 Ⅰ 卷地理考題解析

貴州境內高速公路美景(來源貴州省交通廳)

西安雷亞鳴高考地理|全國高考 Ⅰ 卷地理考題解析

貴州境內高速公路美景(來源貴州省交通廳)

10.很多老師和同學忽略了題中“且能欣賞窗外風景”這個要求,在我國汽車在道路上靠右行駛,右側的風景肯定比左側道路內側要好,這句話基本確定了右側靠窗。再如下圖由重慶經遵義到畢節路上需要花費5小時,行進方向先向南,在靠右側的前提下太陽在東面(上午)才不會被曬到再向西南靠右側的前提下太陽在南面(中午前後)才不會曬到。因為前半段路程必須在上午且靠右側所選B。

西安雷亞鳴高考地理|全國高考 Ⅰ 卷地理考題解析

11.重慶是我國的3大火爐之一,夏季悶熱,兩地相鄰。小明同學到畢節避暑符合實際情況。畢節位於雲貴高原導致7月氣候涼爽的主要原因是雲貴高原海拔高大氣的保溫作用弱。所以選A。僅考慮緯度位置畢節緯度低理應溫度高不符合實際B選項錯誤。海陸位置和大氣環流兩地基本相同沒有可比性CD錯誤。

二、非選擇題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俄羅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氣開採和出口國。2017年12月8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項目——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正式投產。該項目集天然氣勘探開採、液化、運輸、銷售於一體,是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後實施的首個海外特大型項目。俄羅斯為該項目配建了港口。由於自然條件的限制,該項目採用模塊化施工方式,即將生產線和相關建築設計成一系列的模塊,由全球多地工廠製造,然後運至項目施工現場拼裝。模塊體積大,重量大,最大的模塊重量與艾菲爾鐵塔相當。該項目以中國、日本等亞洲太平洋沿岸國家為主要目標市場。中方企業全方位參與設計和建造,數十家企業承攬了85%模塊的建造。該項目超過60%的模塊和零部件經白令海峽—北冰洋航線運至項目施工地。圖9示意該項目的位置。

西安雷亞鳴高考地理|全國高考 Ⅰ 卷地理考題解析

西安雷亞鳴高考地理|全國高考 Ⅰ 卷地理考題解析

西安雷亞鳴高考地理|全國高考 Ⅰ 卷地理考題解析

(1)簡述俄羅斯配建港口對該項目及周邊區域發展的經濟價值。(8分)

答案

對本項目的經濟價值:(該項目)運輸量巨大,保證該項目建設和運營,可以獲得長期、穩定的經濟收益。(4分)對周邊區域發展的經濟價值:為俄羅斯北冰洋沿岸地區及北冰洋上的經濟活動提供基地;促進鄂畢河沿岸地區對外貿易的發展,為鄂畢河出海航運提供中轉服務。(4分)

解析

本題屬於開放性設問,本題答案可以參考課本中西氣東輸的意義。

此類題的答題模板

1.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2.促進當地就業,增加居民收入

3.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4.優化產業結構5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2)說明採用模塊化施工方式對該項目建設的益處。(6分)

答案

該項目工程量巨大,設計成不同模塊,可以由不同地區的工廠同時生產,縮短工期;(3分)

模塊運至現場拼裝,減少現場(惡劣自然條件下)施工的時間和難度。(3分)

西安雷亞鳴高考地理|全國高考 Ⅰ 卷地理考題解析

蜂巢

西安雷亞鳴高考地理|全國高考 Ⅰ 卷地理考題解析

白蟻巢穴

解析

模塊化施工:未來的建築應該是拼插模塊式的,其間將更多地體現仿生學的元素。在自然界中,螞蟻、蜜蜂都是天然的建築師。以白蟻為例,它們建築的蟻穴可高達幾米,不僅非常堅固,而且功能複雜,冬暖夏涼,即使人類建築師也望塵莫及。未來的建築將更多地吸收動物、昆蟲在建築巢穴時體現出的生態、環保方面的特點。這種施工方式既節約了時間還解決了當地自然環境建築的限制性因素,這樣施工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效率提高成本控制。

西安雷亞鳴高考地理|全國高考 Ⅰ 卷地理考題解析

西安雷亞鳴高考地理|全國高考 Ⅰ 卷地理考題解析

(3)分析開發白令海峽—北冰洋航線對提高該項目產品(液化天然氣)市場競爭力的作用。(6分)

西安雷亞鳴高考地理|全國高考 Ⅰ 卷地理考題解析

答案

中國、日本(太平洋西岸的亞洲國家)是其主要銷售市場;(2分)開通白令海峽—北冰洋航線(與蘇伊士運河—大西洋航線相比),大大縮減產品的運輸距離和運輸時間,降低運輸成本,從而降低產品銷售價格,提高其在全球天然氣市場的競爭力。

解析

圖中藍色航線從距離上明顯比傳統航線距離要近小一半,距離的縮短意味著時間和運輸能耗的縮減這樣天然氣的的運輸成本得以控制,提高了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4)指出在該項目合作中體現的中俄兩國各自的優勢。(4分)

西安雷亞鳴高考地理|全國高考 Ⅰ 卷地理考題解析

中俄合作

答案

俄羅斯的優勢:資源(能源、天然氣)豐富,(天然氣勘探開採、液化)技術強。

中國優勢:資金雄厚、製造業實力強、運輸能力強、市場需求大等。

解析

中國飛速發展能源缺口越來越大,在國際能源貿易中中國的由能源出口國快速轉變為能源進口國的身份。在這樣的背景下關注能源問題及安全是國家大事也是我們地理學科考察熱點事件的體現。

37.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烏裕爾河原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積等影響,烏裕爾河下游排水受阻,成為內流河。河水氾濫,最終形成面積相對穩定的扎龍溼地(圖10)。扎龍溼地面積廣大,積水較淺。

西安雷亞鳴高考地理|全國高考 Ⅰ 卷地理考題解析

(1) 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烏裕爾河排水受阻卻形成沼澤溼地。據此推測扎龍溼地的地貌、氣候特點。(6分)

西安雷亞鳴高考地理|全國高考 Ⅰ 卷地理考題解析

答案

地勢平坦、開闊。氣候較為乾旱(蒸發能力強)。

解析

“扎龍”為蒙古語,意為飼養牛羊的圈。扎龍溼地位於黑龍江省松嫩平原西部烏裕爾河下游,已無明顯河道,與葦塘湖泊連成一體,然後流入龍虎泡、連環湖、南山湖,最後消失於杜蒙草原。溼地形成的自然條件雷老師總結四字口訣“溼地上下”:“溼”洪澇災害嚴重“地”地勢低平容易積水“上”氣溫低蒸發量小“下”地下有凍土層地表水無法下滲。本題只考慮“地”和“上”。

(2)分析從烏裕爾河成為內流河至扎龍溼地面積穩定,烏裕爾河流域降水量、蒸發量數量關係的變化。(6分)

西安雷亞鳴高考地理|全國高考 Ⅰ 卷地理考題解析

答案

降水量基本不變化,蒸發量逐漸增大,二者數量關係由降水量大於蒸發量最終變為降水量等於蒸發量。

解析

烏裕爾河原本為外流河,降水量因大氣穩定基本不變,降水量大於蒸發量;後成為內流河時,積水面積增大和全球變暖導致蒸發量增大;直至降水量等於蒸發量,二者處於動態平衡狀態。

(3)指出未來扎龍溼地水中含鹽量的變化,並說明原因。(6分)

答案

變化:水中含鹽量逐漸增加。

原因:河水不斷為溼地帶來鹽分(礦物質);隨著溼地水分蒸發,鹽分(礦物質)富集(最終飽和)。

西安雷亞鳴高考地理|全國高考 Ⅰ 卷地理考題解析

解析

鹽度高低與注入溼地的水量和蒸發量有關。流域不斷氾濫為溼地帶來礦物質,又因為全球變暖溼地水分蒸發增大,有沒有外流河的排鹽作用。湖泊內的鹽分聚集如圖一鹽度會越來越大。

(4)有人建議,通過工程措施恢復烏裕爾河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並說明理由。(4分)

答案

同意:可防止鹽分(礦物質)富集;減少泥沙淤泥;擴大魚類種群規模;減輕水體富營養化。

不同意:應減少對自然的干擾;保持溼地水量穩定;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食物鏈完整(保護丹頂鶴);防止溼地環境變化。

解析

本為開放性試題,正反均可言之有理都可以。同意應從外流河的優點角度分析。外流河加快水流速度,促進水循環和更新,可以防止鹽分富集和汙染物的富集,減輕水體汙染;同時流速加快,可 減少泥沙淤積;以及河流中營養物質增多,會擴大水生生物的種類和數量。不同意應從保護溼地角度分析。工程措施的建設會破壞溼地環境,減少生物多樣性等。

三、選考題 共25分。

請考生從2道地理選考題、3道歷史題中每科任選一題作答。如果多做,則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題計分。

43.[地理——選修3:旅遊地理](10分)

2017年8月8日九寨溝發生里氏7.0級地震。在震後重建規劃中,當地有關部門制定了擴大生態保護區面積、擴大農牧發展區面積、適度減少旅遊產業聚集區和人口聚集區面積等多項土地利用優化措施。

分別說明上述措施對九寨溝旅遊發展的意義。

西安雷亞鳴高考地理|全國高考 Ⅰ 卷地理考題解析

九寨平安

答案

擴大生態保護區面積,可促進地震後生態環境的恢復和保護。有利於旅遊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擴大農牧發展區面積,有利於增加景區內居民收入,可減少對旅遊收入的過度依賴,優化景區旅遊環境;適度減少旅遊產業集聚區和人口集聚區面積,可降低旅遊活動對景區環境的影響,便於地震發生時遊客疏散和安置,有利於保護遊客的安全、降低財產損失,促進旅遊的可持續發展。

解析

注意審題,材料從擴大生態保護區面積、擴大農牧發展區面積、適度減少旅遊產業聚集區和人口聚集區面積三項土地利用優化措施方面分析其對旅遊發展的意義。結合材料可知,九寨溝發生地震,地震會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九寨溝景區接待條件會受到嚴重影響,因此擴大生態保護區面積,可促進震後生態環境的恢復和保護;擴大農牧發展區面積可調整區域產業結構,降低當地居民收入風險;適度減少旅遊產業聚集區和人口聚集區面積,可減輕對旅遊區的壓力,減輕地質災害損失,利於當地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44.[地理——選修6:環境保護](10分)

在斯匹次卑爾根島(位置見圖11)一座山體的120米深處,建有世界種子庫(通過約100米長的隧道進入),存有近100萬包人類栽培的主要植物的種子樣本,以預防自然災害、戰爭、氣候變化等因素導致的物種消失風險。該種子庫建在自然狀態下可以保持種子樣本安全達百年以上。

西安雷亞鳴高考地理|全國高考 Ⅰ 卷地理考題解析

說明世界種子庫選址的有利條件,以及在全球變暖趨勢下可能遭遇的環境風險。

答案

有利條件:該島位於北極圈內(冰原地區),終年嚴寒、冰凍;處於北冰洋中,人類活動影響小。可能遭遇的環境風險:隨著全球變暖,(在極端高溫天氣下)該島上的冰雪(永凍層)融化(融水可能滲入進出種子庫的隧道),威脅種子庫的安全。

解析

世界種子庫選址的有利條件應從地理位置、自然環境等方面分析。據圖可知,該島緯度位置較高,地處北極圈內,氣候寒冷,擁有永久凍土地帶,有利於種子保存;且這裡地理位置偏遠,可遠離各種外在威脅,受人類活動影響小。全球變暖致使永久凍土融化,這意味著就有部分水從隧道入口流入,則會威脅種子庫的安全。

在製作過程中難免出現紕漏

懇請老師和同學們及時指正

以求共同進步,感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