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灘鐘聲》開播收視不俗 這些細節觸動的不止上海人

藝術作品中記住的都是細節,因為在生活中也是如此。講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上海弄堂故事的電視劇《外灘鐘聲》,目前已播出了四集,外灘大鐘、梧桐裡、梧桐樹、老虎灶、上海牌手錶、英雄金筆等極具上海風情的元素輪番上場,勾起了無數上海人民的回憶,而劇中各種生活方面的小細節,卻不分區域、時代,引發網友感慨萬千,好評不斷;在收視方面,該劇收視率穩居收視排行榜前三,勁頭十足。


《外灘鐘聲》開播收視不俗 這些細節觸動的不止上海人


《外灘鐘聲》開播收視不俗 這些細節觸動的不止上海人


《外灘鐘聲》開播收視不俗 這些細節觸動的不止上海人


有觀眾感慨道:“對故鄉的懷念,是一口井,是村口的一棵老榆樹。在《外灘鐘聲》已經播出的前四集中,我看到不少讓人難以忘懷的小物件小細節。有的是人物的象徵,有的是時代印記,比如外灘大鐘,它既是歷史的見證人,也是滄桑的載體;梧桐裡,典型的上海地標,在上海,梧桐具有特別的意義,一片梧桐樹葉,象徵了上海一個多子女普通家庭的血緣和親情;老虎灶,是居住在老式弄堂裡的上海人的集體回憶;上海牌手錶、英雄金筆,告訴我們上海製造業曾經的輝煌;大提琴、老式唱機,體現出了上海的品味。”


《外灘鐘聲》開播收視不俗 這些細節觸動的不止上海人


而該劇在細節上的把握,卻不只侷限於上海,它所呈現的是一個時代的記憶,一個國家改革發展的歷程。劇中,紙飛機、竹蜻蜓、大白兔奶糖、泡泡糖,既是童年的玩具,也是愛情的萌動,更是青春的記憶;結婚三大件從70年代的自行車、縫紉機、手錶到80年代的冰箱、電視、洗衣機的變化,通過梧桐裡的故事被生活化地展現了出來,讓觀眾能夠真真實實地感受到時代的變遷。


《外灘鐘聲》開播收視不俗 這些細節觸動的不止上海人


情感方面,吳謹言飾演的妹妹杜心美向鄰居討債,鄰居沒有錢還,她機智地提出用肉票來交換,鄰居拿出了火柴票。這個細節的出現,十分感人,也讓人感慨萬千。這既揭示了那個年代物質的貧乏,也初露市場經濟在底層百姓中的原始狀態,同時也暗示了改革開放發展經濟,改善人民生活的迫切性和歷史必然性;另一方面同時也描繪了心美這個人物的機智善良、通情達理、可愛的一面。這就是一條弄堂的前世今生,普通百姓的真實夢想。


《外灘鐘聲》開播收視不俗 這些細節觸動的不止上海人


只要是好劇,有品味的劇,寫老百姓生活的劇,不論是在哪個平臺播出,老百姓都會去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看自己兒女的曾經,兒女插隊下鄉,帶走了他們多少眼淚和思念;共和國的同齡人看自己的往昔;如今的年輕人看看自己的父母,經歷了多少苦難。愛的暖流不論在什麼時代都在民間湧動,這是中華民族屹立不倒的根本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