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淮最新觀點:房價問題和大中小城市結構失衡密切相關

"三線城市與沿海超大城市的發展差距在拉大,特別是地市級中心城市和縣城與中心鎮被忽略了,由此帶來的包括房價問題,其實也和大中小城市結構的失衡密切相關"

陳淮最新觀點:房價問題和大中小城市結構失衡密切相關

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城鄉建設經濟系主任、博導 陳淮

財經網訊“我們需要重新認識城市文化,需要對城市再打量。我們的時間、資金、建設力量、基礎設施的投入集中在沿海屈指可數的少數超大特大城市中,導致人流也過度向這些屈指可數的少數超大城市集聚和集中。而二三線城市與沿海超大城市的發展差距在拉大,特別是地市級中心城市和縣城與中心鎮被忽略了,由此帶來的包括房價問題,其實也和大中小城市結構的失衡密切相關。”10月19日,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城鄉建設經濟系主任、博導陳淮在以“橫盤、長效、探尋新增長極”為主題的第十四屆中國地產金融年會上如此表示。

陳淮稱,中國的城市化面對著以下幾個主要的問題,

第一個是城市結構失衡。二三線城市與沿海超大城市的發展差距在拉大,特別是地市級中心城市和縣城與中心鎮被忽略了,由此帶來的包括房價問題,其實也和大中小城市結構的失衡密切相關。

第二,城鄉壁壘。我們的城市人口存在著嚴重的高估和嚴重的低估兩個方面。

第三,城市基礎設施的薄弱。我們的馬路在過去幾十年城市規劃中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基礎設施、減防災能力是很不匹配的。

第四,城市管理水平實在不敢恭維。坦率說有相當多城市管理措施政策是用村長的眼光來管理的。

他還指出,這些年有關於城市化、城鎮化的四大真實謊言。第一,說中國的房子蓋多了,城鎮裡頭本來這20多年都是獨生子女,將來年輕的男女結婚買套房,男方爹媽女方爹媽再留一套,還有上一輩,雙方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各留一套,十年之後中國最便宜的就是房子,房價馬上就要斷崖式下跌了。第二個有趣的故事、真實的謊言是,誰跟你說中國的城市化是房地產化。第三個真實的謊言,浦東也曾經在長達的週期內被人稱為鬼城。第四個真實的謊言,說美國的底特律一美元買一套別墅,中國遍地都是底特律,用不了幾天就會出現大量的城市坍塌。到今天為止,連媒體這樣的公共輿論對城市尚且還處於一個較低水平認識,這是我們很值得反思的地方。

以下為發言實錄:

主持人:這十多年我主持了很多的地產高峰論壇,光地產年會就主持了十二屆,在這種會上各位嘉賓都有。我印象最深、講話最直接、觀點最犀利、最受大家歡迎的有兩位嘉賓,一位是剛剛發言的任總,還有一位就是即將發言的陳淮先生。陳主任以前是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那時候他的發言也很犀利,但是有一些被斷章取義的報道,所以後來有很多年陳主任就拒絕接受媒體的採訪。既然我不能讓你不斷章取義,那我就不說了。所以,很多年我們聽不到陳淮先生的觀點,現在他在社科院研究生院城鄉建設經濟系擔任博士生導師,我們非常想聽到他的精彩觀點。

他今天的標題我覺得好像跟任總有點對著幹,任總的標題是“無法破解的難題——中國的城市化”。陳淮先生的標題是“新型城市化——中國的戰略選擇”。任總說無法破解的難題,其實無法破解就不用說了,挺難破解的,我們看看陳淮先生有什麼破解之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有請陳淮先生!

陳淮:任志強見我的第一句話是,我的時間不夠用,我說沒關係,我的時間勻給你。今天我們講城鎮化,中國的城鎮化是值得大講特講的,在座這代人和你兒子那代人勢必要完成對歷史、對國家、對社會的一個偉大創舉。是什麼呢?就是把幾千年大多數人住鄉下的狀態轉變為大多數人住城裡的狀態,這個偉大的過程就叫做城市化、新型城鎮化,這是勢必要發生的。用十九大的話說,城市化、城鎮化是圓每一箇中國人走向美好生活之夢的必經之路。

我們想不想讓中國成為世界最強大的國家?有一天中國老百姓過上美國人過的日子,個個都開私家車,用空調,住別墅。今天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不平衡的根本原因是城鄉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我們是一個資源嚴重匱乏的國家,我們在“十五”計劃末的時候,那時候我還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工作,我們就知道進入21世紀之後我們會面對嚴重的資源困境瓶頸。所以在2000年黨中央就發動了西部大開發,西部12省區擁有超過國土面積60%的崇山峻嶺、大江大河。但僅僅三四年,我們就清楚無誤的知道西部資源匱乏,有一些工業資源也遠不能成為國民經濟後備資源產出。解決所有這些難題,只有一副藥管用,只有一條道能走,那就是積極穩妥地推進中國的城市化、城鎮化。

剛才任總給我們講了世界城市化史,也對我們國家的城市化歷史過程有過一些回顧。中華民族今天確確實實經濟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是我們對城市仍然是處於非常陌生和了解嚴重不充分的狀態。

在歷史上,中國的城和市這兩個字擱在一塊其實是個誤會,中國歷史上的城是貴族集聚區,是統治者佔據的地方,是軍事要塞。小孩畫城市,先畫一個城牆城門洞,北京城也是這麼修的,攻城略地,有這個成語。而市場之市,交易、分工、資本、競爭,這些都遠不可能在城市裡面立足,城是對市極端排斥的。所以在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的老字號都是在前門外。

我們在最初的時候以為城市就是大工廠,東北的很多城市都是照著這個規模建的,很多三線建設的城市也是照著這個建的,就是把城市建成工廠,修一條鐵路轉用線,鐵路西邊的工廠,鐵路東邊的是工人新村,鐵東區、鐵西區。

我們從來沒有像樣地建設過城市,所以有了中國的城鎮化嚴重落後於工業化這樣一個歷史成因。

可以這樣說,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今天取得的成就都和城市化戰略的偉大成就密切相關,比如說深圳一座城市平地崛起,我們有了珠三角這樣一個對外開放的窗口,有了國民經濟增長新的帶頭地區,有了一個改革的試驗區。

浦東開發帶動了長江下游15座城市的發展,我們有了國民經濟第二帶動增長地區。但是我們很多今天遇到的包括房價問題、城鄉二元結構問題、大中小城市失衡問題、留守婦女兒童等很多問題都和在城市化、城鎮化過程中,在改革歷程中的缺陷失誤有著直接的關係。

剛才任總講了東北,東北在改革開放之後80年代初中期時,有一個調整產業結構、調整所有制結構的良好契機。但是,不知道誰給出的主意,東北地區不能發展輕工業,當時營口的鋼琴洗衣機、丹東的電視機,曾經一度輝煌的名牌,說我們得發揮優勢。東北什麼優勢呢?第一是資源優勢,第二是大國企優勢。結果過去幾年說東北GDP增長全國墊底,城市化曾經是全國最好的地方,居然是經濟發展最缺乏動力的地區。

第二,90年代中後期有過農村工業化高潮,鄉鎮企業崛起。到90年代中期時,鄉鎮企業的產值佔國民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一,出口創稅、國家稅收總額超過三分之一。也不知道誰給出了個主意,定了個政策,叫離土不離鄉,進廠不進城。農民兄弟你們搞工業挺好的,就在你們村裡,千萬別到城裡來。讓我們痛失了一次發展二三線、三四線城市、中小城鎮的歷史機會。

鄉鎮企業當時沒有品牌、沒有規模、沒有技術研發能力,甚至對市場信息瞭解得極為薄弱。生產的牛仔褲一腿長一腿短,那也能賣,因為當時中國的市場處在賣方市場,處在短缺狀態。

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中國的供求關係一夜之間逆轉為買方市場,什麼都賣不出去了,鄉鎮企業就此死光,幾乎全部死光,除了燕京啤酒這樣極少數的以外,基本都灰飛煙滅了。結果到世界金融危機的時候,我們不得不面對2500—3000萬農民工被動返鄉,他們經商務工只能奔北京、到上海、下廣州、去深圳,一旦外向型經濟遇阻,他們只好回到四川、貴州的深山老林,沒有中間層次的城市可以承接,沒有可以緩解的地方。這就是我們走過的城市化之路。今天我們還得往前走,中國的城市化不是走過了,走多了,而是仍然要繼續走下去。

這些年在我們的媒體上,有關於城市化、城鎮化的四大真實謊言。哪四個真實的謊言呢?第一,說中國的房子蓋多了,城鎮裡頭本來這20多年都是獨生子女,將來年輕的男女結婚買套房,男方爹媽女方爹媽再留一套,還有上一輩,雙方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各留一套,十年之後中國最便宜的就是房子,房價馬上就要斷崖式下跌了。我相信在座的我們這麼多信息密集人士,人人都聽過這個傳說,因為這是主流媒體說了很多年的故事。至少一半人相信這樣的說法,其實這種說法也就是趙本山小品裡蒙一蒙範偉那種智商的人。

只要中國的城鎮人口是增長,而且是快速增長,我們就一定需要建設更多的城市、更好的城市、更大的城市和更多、更好、更快地建房子。

第二個有趣的故事、真實的謊言是,今天新地產給我最初的策劃案是讓我講城市化的下半場。很多媒體都問過類似的問題,咱們的城市化上半場基本上都是房地產化了,怎麼避免下半場的房地產化。誰跟你說中國的城市化是房地產化?沒有深圳和浦東開發,中國能有今天的國際競爭力嗎?能有長三角、珠三角這兩個城市群成為國民經濟增長帶頭地區嗎,我們能獲得向市場經濟改革轉變的試驗田嗎?沒有1.7億農民工,2.4億農村人口向城市的聚集和集中,我們能實現在過去幾十年中的脫貧任務嗎?可以這樣說,從2003年到現在,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增長主要是靠經商務工的打工收入,而不是減免稅費和農村直補。你從哪看出我們上半場是房地產化了?何況到今年為止,我們城市化中的老百姓住房建設並不都是溫州炒房團買了,住進去的都是老百姓為主。改善住房條件的老百姓人群正在不斷地擴大,分享財產性收入的人群正在不斷地增加。

第三個真實的謊言,最近的是鄭東新區被媒體詬病了多年,說是鬼城。當初說浦東新區是鬼城,浦東也曾經在長達的週期內被人稱為鬼城,90年代初期,1991、1992年開始進行浦東開發,到2002年的時候上海市政府出臺房地產調控政策,鼓勵外地人到上海買房子,不像現在嚴格限制外地人購房,鼓勵你們來,來一個買房就給戶口。浙江人、江西人到上海買房子,你兒子可以參加高考,將來可以享受上海的社保待遇,那也沒人買。又動員上海人買房退稅,今年的個人所得稅改革,到明年1月1號買房貸款的利息部分免個人所得稅。上海人多精明啊,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奔走相告。今年說這話的人都在衛生間打自己的嘴。

第四個真實的謊言,說美國的底特律一美元買一套別墅,中國遍地都是底特律,用不了幾天就會出現大量的城市坍塌。聽起來的確有點聳人聽聞,但我明確無誤地告訴你,底特律是美國產業轉型的成功案例,底特律曾被稱為汽車之城,在21世紀到來的時候,美國採取了棄城保產業的這樣一個轉型戰略。汽車業整個20世紀能夠取勝主要靠兩個訣竅,第一叫規模經濟,規模越大,單車成本越低。第二是聚集效應,各個汽車企業聚集一塊,分享研發信息和配套生產能力,各種好處。進入21世紀以後,聚集效應和規模經濟不好使了,另外新的兩條誕生了,第一條叫全球採購,經濟全球化不需要就地配套。第二個本土化生產,所有汽車企業爭先恐後加入到中國的市場中來,因為本土化生產才有可能獲得消費者的真正認知和國際競爭以及規避關稅壁壘。

到今天為止,連媒體這樣的公共輿論對城市尚且還處於一個較低水平認識,這是我們很值得反思的地方。我一開始說我們的農村人口進城是一個偉大的歷史變革,但我們也得看到,中國幾千年歷史文化是建立在農耕文明、小農經濟、手工勞動、男耕女織、自給自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什麼體系上的。根深蒂固的人們對競爭、你強我弱,對契約、對價格、對規則、對企業充滿著恐懼與憎恨心理。一家一戶農業生產,你們家吃餃子,我們家吃窩頭,我吃窩頭並不是因為你吃餃子而導致的,和競爭沒有關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不需要紅燈停、綠燈走,。我們需要重新認識城市文化,需要對城市再打量。

今天中國的城市化面對著這樣幾個主要的問題,第一個是城市結構失衡。什麼叫城市結構失衡呢?進入21世紀之後,北京要開奧運會,上海要開世博會,廣州要開亞運會,我們的時間、資金、建設力量、基礎設施的投入集中在沿海屈指可數的少數超大特大城市中,導致人流也過度向這些屈指可數的少數超大城市集聚和集中。而二三線城市與沿海超大城市的發展差距在拉大,特別是地市級中心城市和縣城與中心鎮被忽略了,由此帶來的包括房價問題,其實也和大中小城市結構的失衡密切相關。

如果我們不能實現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不能在21世紀第二個十年和第三個十年中,在一部分中部的省會城市,一部分地市級中心城市以及縣城和中心鎮有時間層次地加快發展,縮小和沿海大城市的問題,我們用限購、限貸等所有政策也不可能解決超大城市的房價問題。

第二,城鄉壁壘。剛才任總說我們的城市化率用的是常住人口,你在北京居住半年以上,不管你有沒有工作,有沒有勞動收入,都算作城鎮常住人口。實際上我們這個常住人口,我們的城市人口存在著嚴重的高估和嚴重的低估兩個方面。

高估如剛才任總的數據中,至少17個百分點涉及2.4億人他們遠遠沒有真正在城市中穩定地定居落戶下來,遠遠沒有享受到正常的市民待遇、福利待遇、社保待遇,仍然和城和鄉之間兩極擺動。這叫城市化嗎?我們的城鎮化人在哪裡,城鄉分割,這是嚴重的高估。

嚴重的低估,剛才說的城鎮常住人口實際上還不包括流動人口,北京的流動人口在2200萬之外還有四五百萬人,儘管張三沒有在北京住半年,張三走了李四會來,北京的公共汽車、公共廁所,吃早點的人數不是2200萬,是2200萬+400萬,實際上大城市都存在同樣的問題。也就是說我們的城市人口還存在著嚴重低估的一個方面。

這些問題和剛才說的土地財政是連在一塊的,土地制度、戶籍制度等導致了我們城市化寸步難行,所以到今天為止,我們有城中村、小產權問題等一系列在住房制度和房地產市場中久拖未決的新難題。

第三,我們的城市基礎設施的薄弱。我們可以這樣說,地表建築我們可以和美國、歐洲任何一個發達國家相媲美,一點不遜色,如果近期大家出國旅遊會發現歐洲的旅館又老又小又破,遠不如北京、上海,或者我們省級城市或者地市級的旅館氣派。而且我們的馬路在過去幾十年城市規劃中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基礎設施、減防災能力是很不匹配的。實際上從2003年濟南第一次到過去十多年中,每年都有大量的城市內澇,所以媒體流行一句話,叫到城裡去看海,你說我們城市的脆弱性是不是表現無疑。

第四個問題,我們的城市管理水平實在不敢恭維。坦率說有相當多城市管理措施政策是用村長的眼光來管理的。某城市有180多個立交橋,我們很驕傲地跟老外設計師說,你看我們的立交橋一座橋跟一座橋不一樣,不像美國人缺乏想象力,傻大粗的每個橋都長一個模樣,還特簡單,你看我們的橋有點像蝴蝶展翅,有的像蜻蜓點水,玉蜓橋坐上熱氣球在空中一看像蜻蜓點水,多有想象力,有多藝術造詣。結果被外國的建築師大大嘲笑一番,說你知道咱們這個城市的立交橋是幹什麼用的嗎?我們城市立交橋是用於城市立體交通體系的節點,是提高交通效率。提高效率一個最根本的法則是重複率越高,越簡單,效率越高。每一個司機經過第一座橋右轉彎怎麼轉,後面99座橋他都會了,你一個橋跟一個橋不一樣,每個司機上橋都有一個重新學習的過程,一不小心過去了,再掉頭回來。

這就是我們的城市建設理念和設施,這樣的例子我們能舉出一百個以上,時間關係,到此。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