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价千亿的科研重臣:国产航母提前30年问世,他功不可没

很少有人知道,中国首条高铁,首座核电站,乃至首艘国产航母所需特种钢都离不开国内焊工界的元老级人物——潘际銮院士。

身价千亿的科研重臣:国产航母提前30年问世,他功不可没

潘院士作为中国焊接领域的先行者,在上世纪60年代初,成功将氩弧焊应用于核反应堆制造,促使中国快速高效的完成了自行生产的首套核反应堆工程。当1991年,中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宣告竣工后,潘院士并没有居功自傲,而是仍旧在焊接科研领域埋头苦干,待到2003年,潘院士又成功研制出全球焊接领域首款可实现“自动化焊接”的强大武器——轨道爬行式弧焊机器人。

身价千亿的科研重臣:国产航母提前30年问世,他功不可没

不过,在潘院士的诸多成就中,最耀眼的要属极具划时代意义的高铁钢轨焊接技术。因为在该项技术问世之前,高铁钢轨接头处总是会有很大的缝隙,要是处理不好,就很有可能会触发高铁脱轨此类危险事故发生。所以,高铁现如今能成为中国对外的名片,背后有潘院士极大的功劳。

身价千亿的科研重臣:国产航母提前30年问世,他功不可没

此外,当年中国在买进瓦良格号航母后,曾一度为其改装而发愁。这主要是因为航母对所用钢材有着超高要求,不仅要耐腐蚀,抗冲击,还得具备低磁性,抗高温等各种条件。当中国费劲攻克特种钢技术难关后,却发现还需要跨过一道更难的坎儿,那就是焊接。正当所有人为此愁困之际,潘院士迎难而上,最终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众所周知,中国首艘国产航母问世,比西方国家的预测整整提前了30多年,这也离不开潘院士开创的先进焊接技术。

身价千亿的科研重臣:国产航母提前30年问世,他功不可没

现在,已达91岁高龄的潘院士,依然每天都会准点到单位,带着团队们搞科研。以前潘院士还会骑自行车上下班,但上年纪后骑不动,就走着去,尽管潘院士是位身价上千亿的国家科研重臣,但在路上,他却只是像邻家的大爷那般无二。或许,这样的祖国栋梁同样值得我们像追星一样去痴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