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經驗表明,成功與失敗的區別: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追尋前人的足跡,我們不難看出,一個人的成功是多種因素的結合體。但在這包羅萬象的混合體中,又有著一個普遍而又最為關鍵的因素。那就是在特殊的環境,合適的時間,做正確的事。反之,一旦違背這條準則,必然敗得一塌糊塗,輸得不知所以然。

歷史的經驗表明,成功與失敗的區別: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漢朝發展到漢哀帝時期,西漢王朝的階級矛盾可謂達到了一種非常惡劣的程度。當時的社會狀況是富人富得流油,窮人流下的只有那數不盡的被壓榨而出的辛酸汗水。針對這種情況,為縮減社會階層的差距,師丹上書哀帝,推行“限田限奴”政策。

歷史的經驗表明,成功與失敗的區別: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師丹

師丹的主張,類似於今天經濟學中所講的平衡市場供求關係。通過降低土地、奴婢的價格和限制王公貴族與商賈的田地佔有數,讓那些幾乎無立足之地的貧苦百姓能夠通過辛勤的付出重新獲得屬於自己的田地,奴婢的價格下降了,窮人也不必因走投無路而落入賣女求生的地步。或許師丹還有更深層次的考量,醉翁之意不在酒,那就是藉此削弱外戚勢力,讓朝野政局重新回到三權分立,相互制衡的局面。

歷史的經驗表明,成功與失敗的區別: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井田制

從理論上看,師丹此種建議對當時特殊的社會背景來講,是一種利國利民的好主張。可惜,規則是由強權者制定的。一方面,“限田限奴”政策嚴重地損害了皇親國戚和天子親信的既得利益;加之那時西漢朝廷局勢,外戚干政已成為了一種常態,此時的傅昭儀正在苦心謀劃如何扶持傅家來打壓王家,師丹這一手可謂剛好打在蛇的七寸上,財不散,人怎麼聚?勢力怎麼培養?另一方面,雖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可明眼人都清楚,說的比唱的好聽,那隻不過是說著玩,瞎忽悠那些百姓,給他們洗腦,好維護統治而已;正端坐在皇位上的漢哀帝對這話可是深有體會,自己是由傅太后一手培養起來僥倖能成為皇帝的,旁邊還有一大群不敢隨意得罪的權勢人物,一個不慎就是皇位不保,況且誰沒有點野心,寡人還要培養自己的勢力呢,把他們的財路斷了,到時豈不是真成了孤家寡人,傀儡皇帝!再一方面,師丹如同當年的晁錯一樣,只給建議,不給方法,一昧高談闊論,站著說話不腰疼,根本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先前漢景帝還算幸運,國家並沒出太大亂子,可漢哀帝這個新皇,卻不敢冒險,是既沒那個能力也沒那個膽子甚至根本沒那個想法。

歷史的經驗表明,成功與失敗的區別: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傅太后

這樣一來,師丹這美好的夢想宣告破滅,自然也免不了一番壯志未酬地發牢騷。話是不能亂講的,這個正直的忠臣也因此稀裡糊塗地成為了某些人的眼中釘、肉中刺。後來,有些有腦子的人趁機抓準時機,上書建議抬高哀帝至親的地位身份。原諸侯王當上皇帝后重新定義自己親人的身份本就是一種政治博弈,可鞏固皇權,讓皇位變得名副其實,不在日後關鍵時刻落人話柄。這些人的此番上奏正中劉欣下懷,不過事關國家大事,凡事都得走一個流程,好讓人心服口服,名正言順。接下來自然是眾臣的“討論”時間,不用多想,大多數官員都是名“事理”的,紛紛附和贊同。師丹是儒學一代宗師,做事恪守固有的規章制度,效仿先賢的做法,就當堂持反對意見,認為這不合禮法。哀帝一聽,愣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如今東風颳來了大半,眼看事情就快成了,本以為這是板上釘釘的事,何曾想到最後出現了師丹這個掃把星。由此,劉欣對師丹心生不滿,懷恨在心。沒過多久,師丹因人老神衰而上錯了密摺,隨即被“注意”他良久了的丁、傅兩家子弟彈劾,漢哀帝順水推舟,果決地對師丹進行罷官免爵的懲處。

歷史的經驗表明,成功與失敗的區別: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漢哀帝

寫至此,小編不免感慨。有時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這話還真是真理。人啊!在特殊的情況,不恰當的時間,做了錯誤的事,不但會敗得稀裡糊塗,而且還有可能會走上那一步錯步步錯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