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師成長學院第21期|理財師朋友,你到底要怎麼過你的2018?

理財師成長學院第21期|理財師朋友,你到底要怎麼過你的2018?

徐潔,資深理財規劃師 | 親子財商教練 40+職場媽媽 | 家有接受國際教育的二娃

懂了那麼多道理,但仍然過不好這一生。因為從道理的真明白到落地的真執行之間,我們常常被卡住了。2018年的第一篇,讓我拋磚引玉。我們並不會因為時間節點的變化而改變,只會因為自己一步步行動的改變而變化。

這些年我參加過很多培訓,聽過很多大咖的分享,我的心態一直都是隻要一場分享裡有一個點真正觸動我了,我就覺得值回票價了。那個point,也許自己也明白,但沒有那麼明確地被指出,而因著這一個點,如果可以採取一個相關的行動,我就覺得這一場培訓就是有價值的。所以羅胖這一場演講,我就在尋找那個point。

那個point對我來說就是他放的那張PPT,上面寫著“VIPKID,服務20萬用戶,創造了50億銷售額”。

理財師成長學院第21期|理財師朋友,你到底要怎麼過你的2018?

在互聯網追求流量思維的時代,20萬用戶對於一個互聯網企業來說真不算什麼,但這20萬不是免費的用戶,是付費的超級用戶。“流量思維”的時代,我們就像是打獵的獵人,渴望獲得更多新客戶;而“超級用戶“時代,我們就像是精耕細作的農人,服務好已有用戶是最重要的工作。

聯想到我的工作,作為一名理財師,我正在思考如何從粗放型的不斷開發新客戶的模式轉型成為專心專意服務好現有的超級用戶。那到底誰是我的超級用戶呢?按什麼標準來衡量呢?僅僅服務好現有的超級用戶能否完成公司要求的KPI考核呢?在我的信仰上,我覺得不應該有功利心和區別心去對待大小客戶,怎樣才能不違背這個內心的準則而提升對超級用戶的服務水準呢?

這些問題就是關於落地的思考,很多時候很多道理我們都明白,但仍然過不好這一生,主要是從道理的真明白到落地的真執行之間,我們常常被卡住了。

羅胖在開場時自言自語地問了幾個大家普遍焦慮糾結的問題,比如:

  • 孩子的教育問題,到底是上本地的學校還是國際學校啊?

  • 資產配置,到底是海外多少國內多少呢?

  • 創業成功後到底要不要移民呢?

  • 中國經濟的發展到底有沒有可持續性呢?

  • 我們個人的命運要不要牢牢的和這個國家的命運捆綁在一起呢?

關於這些問題,就是留給每個人聽完這一場跨年演講那麼多金句之後自己回去思考、落地的問題了。同一番演講聽完後,大家採取的行動是不同的,將來的結果也是不同的。在此我想分享一下,2018年,我對這些問題的思考,以及準備如何落地去過好我的2018年。

孩子的教育選擇

說實話,這次聽跨年演講大家熱血沸騰的時候,我突然想到在美國上大四的90後女兒,不知道目前還憧憬著美國中產田園生活的她,會不會在日後的歲月裡羨慕國內的高中同學過的活色生香、跌宕起伏的人生呢?我和先生的很多同學在國外都過著平靜如水、歲月靜好的生活,而我們在國內可以說日新月異、三年一小變五年一大變的工作和生活,雖然嘴上抱怨著國內的各種,但每年的國際旅行開闊視野,國內的移動支付帶來的便捷徹底彎道超越了歐美的信用卡,科技的進步讓我們已經出門只需要帶手機的瀟灑時,內心不能不說是為我們生活在中國這個時代而驕傲的。

今天看到吳曉波老師的跨年演講和羅胖不約而同都提到一帶一路的中國式輸出的國際機會,就像當年的跨國企業進入1978年的中國一樣,在非洲和東南亞,中國資本和中國技術、中國人才都具有當年外企的強大競爭優勢。我們的孩子,面對這樣的時代機遇,他們既是要非常中國的,又需要是非常世界的。他們毫無疑問必須是接中國地氣的、紮根中國的、深度理解中國的中國公民,同時又必須是有國際視野的、有全球格局的、深度理解他國文化的國際公民。從這種角度看,無論是作為中國企業的外派高管,還是作為國際市場的創業者,抑或是國際的公益慈善組織的服務人員,我們的孩子必須先完成一個對中國文化的學習,中文閱讀和寫作水平應該要至少達到初三畢業,最好是高二水平。

過早的離開中國去國外接受國際教育的缺點是可能中文水準太弱,以至於未來回國可能高不成低不就,沒有在母語上有較深的人文素養的話,將是他一生的缺憾。

結論就是:綜合下來最佳留學時間是本科出國,給孩子預留未來回國工作的可能性。

關於資產配置

理財師成長學院第21期|理財師朋友,你到底要怎麼過你的2018?

說到資產配置,具體到每個家庭,其實也有很大的個性化的不同。無論是吳曉波老師還是羅胖,大家都是非常一致的看好“中國式機會”,看好“任何一個品牌或傳統生意,都有機會被重做一遍”,也都在十九大後一致性的看多中國——所謂的”LongChina“。

當然我覺得這是“屁股決定腦袋”,因為他們都是新經濟的創業者,是在顛覆傳統媒體的受益者,當然帶有新經濟行業的普遍樂觀性。而處於冰火兩重天的傳統行業裡的企業家,則觀點未必如此。目前除了金字塔頂的部分富豪,是有政治正確的擔憂的,大部分中等階層的人是普遍樂觀的,認為目前還不是中國盛筵的尾聲,不應該太早離場。

海外配置到底要不要配,配多少?這個話題就有點像羅胖最後講的那個算法的故事——到底是選100%概率獲得100萬美金還是選50%概率獲得一億美金呢?打個未必準確的比喻,你選擇在中國創業就是在選擇一個小概率的大成功(1億美金),你選擇離開中國去海外過一份歲月靜好的日子就相當於選一個大概率的小成功(100萬美金)。到底怎麼選,首先取決於你的存量,對那些目前只有幾千塊收入的人來說,當然選100萬美金,因為這份確定性是你憑正常軌跡難以企及的金額;而對於北上廣深自己住的房子都超過了100萬美金的人來說,博一下一個億美金才具有換一種生活方式的可能性。所謂的算法,就是一種因人而異、不斷迭代的資產配置方法,不是簡單的下賭注,而是兩邊都下注,對沖風險的同時獲得超額收益,重點不在於運氣的好壞,而在於這種算法可以持續幫助你下一次人生的重要決策方法論。

結論就是:找一位你信任的理財師,做一份您專屬的資產配置方案。找到一位有匠心、獨立思考、不斷迭代的理財師,爭取跟上他的成長,成為他的超級用戶。

職業上的啟發

作為理財師,我會和搭檔分析去年的經營數據,找出我的“超級用戶”,為我的“超級用戶”訂立一個全新的服務標準,用心服務好我的超級用戶。

怎麼定義我的“超級用戶”呢?這個需要我深度思考一下,信任我、支持我在這個行業長期持續發展的客戶,幫助我達成每年KPI考核的,就是我的超級用戶;不斷為我打call口碑轉介紹的老客戶,就是我的超級用戶;在產品不如預期時仍然選擇繼續下單、繼續相信我的老客戶,就是我的超級用戶。

我要做的就是不給超級用戶丟臉,多給超級用戶長臉。不給超級用戶丟臉,就是要讓她在我這裡配置的產品組合風險收益比達到她的預期,得到的綜合金融服務和資源超出她的預期,要讓她在我這裡可以像小米店一樣閉著眼睛買東西不用擔心我的道德風險。

多給超級用戶長臉,就是我要在專業上持續精進,在業內最好的機構裡成為最出類拔萃的TOP私人銀行家;多給超級用戶長臉,就是我要在專業形象和心性修為上成為客戶最願意見到的人,因為我們在一起彼此最舒服;多給超級用戶長臉,就是在她家人心裡長草,成為家族的一份子,成為家族最忠心的DoorKeeper。

2018年,最重要的是愛自己

昨天是2018年的第一天,下午我去家附近做了一次肩頸按摩放鬆身體,在按摩師輕揉腰痠背痛的身體時,正在用手機回聽羅胖跨年演講的我停下了錄音,讓心靜下來。

我們都知道很多道理,但還是活不好這一生。為什麼呢?因為並沒有真的懂得這個道理。面對未來,我們有很多不確定性,所以有很多糾結。但也有很多我們很確定的東西,比如對於我來說,我很確定我們這一代人由於醫療的發達,長壽的概率確定性的增大了;我很確定人到中年一身亞健康的我,如果再繼續透支我的身體,如果再不開始每週的運動來加速新陳代謝,我一定很難無病無痛地享受我的老年生活;我很確定我所從事的財富管理行業,如果能成為頂尖高手,職業生涯將可以工作到65歲,

如果還能再工作20年,我一定要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去跑這一場職業的馬拉松。

所以2018年,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愛自己的身體,停下匆忙的步伐,多思考多運動。

願我們真明白那些道理,然後真的活好2018年的每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