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經常發脾氣的孩子,除了吼叫還有什麼辦法?

影說笑

當了父母的人應該都能夠深刻體會到,孩子各種哭鬧各樣調皮,而孩子們也不會與生俱來地能夠識別身邊人的情緒,更不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避免去傷害他人。如此說來,為人父母的就要清楚地知道,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要儘可能地去讓孩子明白這其中的一些事情,而不是對著孩子吼或是打,以此來讓孩子停止TA的“不講理”與“發脾氣”。通過吼與打,也許真的可以讓孩子停止哭鬧與發脾氣,但是這僅僅是達到了一次效果,並不能讓孩子學會去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並且還可能給孩子帶去不良影響。

那麼,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們可以怎麼做?

1.首先,自然是家長要先保持自己冷靜的心態,如此才能心平氣和地去跟正發著脾氣的孩子互動。可以先冷靜10秒,給自己積極的暗示:要更好地去處理這種情況,讓孩子明白這是不大好的行為。曾經有網友調侃說,可以反覆對自己說:親生的,親生的,親生的…如此也可以達到一定的效果。

2.其次,心平氣和地對孩子說:寶寶,媽媽/爸爸知道你現在很生氣,但是你是否能夠告訴我,你是為什麼會這麼生氣嗎?當寶寶告訴你的時候,你可以進行下一步;當寶寶撅著嘴,表示不想跟你說的時候,你可以這麼說:你只有告訴了我,你為什麼生氣,我才能更好地去幫助你呀,就像你想要個小蛋糕,你就得跟我說你想要的是小蛋糕,不然媽媽/爸爸怎麼會知道呢?

3.再者,當孩子說出了原因之後,家長要這樣去說:“噢,原來寶寶你是因為想要這個東西呀,但是你知道為什麼爸爸媽媽不給你嗎”,接著再給孩子解釋理由,記住要是實實在在的理由,比如孩子在飯前想吃雪糕,家長覺得孩子吃了雪糕就吃不下飯了,這對孩子的健康不好,那麼家長就可以跟孩子說:我們要準備吃飯了,雪糕不適合在這個時候吃哦,如果你真的很想吃的話,那麼可否等晚飯吃完呢?

4.最後,與孩子共同商討出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並且告訴孩子,在表達需求與情緒的時候,要用正確的方法去表達,否則常常很難達到自己想要的。

總而言之,對孩子的教育從來就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只有細心教導,才能注意到孩子成長中的每一個成長細節。祝好!

以上內容為每日談心的編輯鄭燕雲原創,圖片來源網絡。轉載請聯繫。每日談心是最有趣最有料的心理學媒體,歡迎關注。


每日談心

孩子發脾氣無外乎沒有達到要求,心理不滿,與父或他人意見不統一,或者純屬發洩。

首先,給孩子一個擁抱,讓他能夠感受到父母的關心,使他不再過激。父母可以什麼都不說,也可以從孩子的角度說出他的內心感受。這樣的做法大多時候都會很快奏效。


其次,待孩子平靜一些後,找到發脾氣的原因,幫助孩子分析對錯,找到解決辦法。此時,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幫助,因為年齡和生理的原因,他們不能很好的控制情緒。往往以暴制暴,只會讓孩子更加暴躁。如果父母能平和下來,那麼也會慢慢影響孩子。


最後,如果孩子真的犯錯,不要在他最激動的時候說教,可以事後找一個時機把道理講給他,這樣才會事半功倍。孩子情緒激動時,是聽不進去大道理的,只會更加抗拒!


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還是有些難度,接納孩子的情緒,忍住自己的脾氣!父母能做到心態平和時,那麼孩子也不會經常發脾氣了。


肉肉媽媽是超人

兒童期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學習如何恰當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對孩子而言,要理解每一種情緒並用正面的方式來表達和控制它們。這是一個艱鉅的任務,因為孩子們很容易被情緒左右。



如何避免寶貝情緒失控的情形出現?

寶貝發脾氣可能是因為他們不明白我們為什麼要說“不”,也可能因為他感到恐懼或無助,不知道如何表達和處理自己的困境。爸媽有時會因寶貝發脾氣而動怒,因為寶貝讓他們在大庭廣眾之下尷尬了,或是他們覺得必須控制或管教寶貝的不良行為。如果你對寶貝大吼或是動手打他,不會給他樹立一個積極管理情緒的榜樣,只會讓他變得更加無助,他會覺得害怕或覺得被誤解了。

寶貝的情緒爆發是有一個過程的,大部分的寶貝都不會突然暴怒,如果你的寶貝經常會大發脾氣,父母可能要學會辨別寶貝暴怒前的徵兆,避免在這個時候火上澆油。一些常見的徵兆有:變得煩躁、音量變大、霸道等。此時,如果家長的方法是指責和生氣,往往會使寶貝的情緒更糟,最後可能會以大哭大鬧收場。

如果寶貝的情緒已經失控怎麼辦?

寶貝可能會無理取鬧,用不同的理由來激怒你。這時候,父母要保持冷靜的情緒,告訴自己:“寶貝現在很困難,已經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了,不要對他生氣或指責他。”告訴寶貝:“媽媽知道你現在很生氣,你可以生氣,但不能傷害別人或損壞東西。媽媽陪著你,讓我們一起來慢慢平靜下來。”有些寶貝生氣時不喜歡別人靠近他,如果寶貝同意,你可以擁抱、安撫他。給寶貝一段時間,讓他平復情緒。如果寶貝經過10~15分鐘仍然沒有平靜,父母可以溫和而堅定地告訴他:“停止,你已經失去控制了,現在該停了。”帶著他深呼吸,讓他喝點水。等他平靜後,可以給他點好吃的,鼓勵他在“讓自己平靜下來”這部分做得好。當寶貝平靜下來可以思考時,和他討論生氣的原因,還有以後面對同樣的問題,該用何種處理辦法。

兒童期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學習如何恰當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對寶貝而言,要理解每一種情緒並用正面的方式來表達和控制它們。 這是一個艱鉅的任務,因為寶貝們很容易被情緒左右。

幫助寶貝認識和體察情緒

3~5歲寶貝語言的理解和表達能力都有了一定發展,幫助寶貝命名情緒,以便他們可以將某個時刻自己正在經歷的情緒感受,作為一種可觀察的對象去認識和理解。等到寶貝對於某種情緒的名稱已經十分熟悉,就可以帶領他們更深地體察和理解這種情緒。

指導寶貝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怒氣,而不是用哭鬧或肢體動作來表達。如果寶貝已經5歲以上,父母要幫助寶貝知曉,可以對同一種情緒採取不同的行動反應,其中有些反應可以幫助我們生活得更加美好,而有一些則會讓我們感覺更糟。讓寶貝知道每個人都會生氣,生氣是可以被接受的情緒,但生氣的人不可以為所欲為。告訴寶貝心情不好時可以說“我心情不好”、“我很生氣”、“我快要爆炸了,不要靠近我”、“我心裡好煩,我想聽會音樂”等。

和寶貝定下發脾氣的規定。和寶貝討論可以被接受的緩解情緒的方式。比如生氣時,可以出去散步、畫畫、聽音樂、撕紙、捶枕頭等;不可以打人、踢人、吐口水、摔東西,不可以傷害別人或自己。和寶貝一起來玩“頭腦風暴”,想出各種可以在生氣時進行的活動,並讓寶貝選出自己最感興趣的幾種方式,當寶貝情緒不好時,提醒寶貝使用。如果違反規定,要接受約定好的處罰。如果寶貝生氣時行為失控,家長用口頭制止無效時,可以用力抱住他,直到寶貝平靜後鬆手。

瞭解不同年齡、不同氣質寶貝的特點。適應度低的寶貝,不喜歡意外狀況。反應度高的寶貝,當事情不如預期時,失望感會比較強烈。比如,本來說好出去玩,突然下雨不能去了;說好去看電影,到了電影院才發現票賣完了,這些情況都會讓他們憤怒。對於易發生情緒失控的寶貝,平時可以經常和寶貝玩“假如發生了……事,你該怎麼辦?”扮演遊戲,以後當事情發生時,寶貝就會有些心理準備。

不要去否定和控制寶貝的情緒。我們不能要求3~5歲的寶貝具有和成年人一樣的自控力。對著哭鬧的寶貝大喊“不許哭了”不是個好辦法,不如去問問他“如果哭過一會兒之後不那麼傷心了,就停下來好嗎?”如果還能專心聽聽寶貝為何如此悲傷,那是最好不過了。

家長提問及回覆

你好,我家寶寶今年3歲了,現在在上幼兒園,她特別愛發脾氣,一聽到她不喜歡的話或者她做錯事我批評他,就容易發火,很難勸說,氣消了就講道理,但下次還是會動不動就發火,說話的語氣也挺命令式的,不知道該怎麼辦呢?

家長在寶貝的養育過程中存在著許多挑戰,其中之一就是學會如何防止和應對寶貝的脾氣。幾乎所有的幼兒都會發脾氣,有些寶貝發脾氣會更多些。

首先,建議家長記錄一下寶貝發脾氣的日記。如寶貝每次發脾氣的原因是什麼?當時寶貝的狀態是怎麼樣的(比如累了、困了、餓了)?家長看到寶貝發脾氣後是怎麼反應和互動的,比如家長說了什麼、做了什麼,後來的結果怎麼樣。如果容易發脾氣的寶貝遇著了性子急的父母,很可能經常會出現衝突。寶貝動不動就發火、經常使用命令式的語氣和說話方式,與其周圍的環境和溝通方式也有一定的關係。製作這張表格將有助於家長觀察、瞭解寶貝發脾氣的原因和親子之間的溝通方式。幫助家長以後在寶貝可能發脾氣前提前預防,也有助於家長改變一些容易引發親子衝突的不良溝通方式。

其次,建議家長在寶貝發脾氣的過程中逐漸摸索適合自己寶貝的解決辦法,要避免強迫性的制止。寶貝需要的是支持,而不是憤怒的回應。當寶貝正在發脾氣時,家長可以幫寶貝說出他自己還不懂得表達的心情,比如“媽媽不讓你再吃糖,你很生氣”。當寶貝情緒失控時,你可以嘗試對他說:“你生氣了,我來抱抱你,直到你能夠控制自己,因為爸爸/媽媽愛你。”當正在發作(或者將要發作)的寶貝聽到他此時的情感從家長的口中說了出來時,有時會迅速地平靜下來。這也是寶貝學習用言辭表達自己情感的好方式。在寶貝發脾氣時,家長沒法和寶貝講道理,但在脾氣發作之前或之後,是可以和寶貝講道理的。

寶貝的脾氣發作會促使大人去反省他們自己在情感上是否成熟。家長可以教寶貝一些健康的表達情緒、緩解壓力的方式。比如,戶外活動或遊戲:在寶貝有壓力時,可以放一些歡快的音樂讓寶貝一起跳舞,也可以和寶貝在舊床墊上進行跳躍比賽;鼓勵寶貝把自己發脾氣時的感受在紙上或寫字板上畫出來,讓寶貝把自己的感受“畫成憤怒的圖畫”。在家長生氣的時候,也可以這麼做,並和寶貝談論你正在做的事情:“我在畫一些憤怒的線條和憤怒的表情!”有個媽媽說過去在寶貝發脾氣時,她總是一直不停地數落他,反而讓寶貝來勁地和她頂撞。後來她學會了停止數落寶貝,用這些積極和健康的情緒表達和交流方法,寶貝的脾氣也逐漸地消停下來了。

此外,幫助寶貝進行情緒管理也可以使用一些激勵的方法。比如,給寶貝一個日程表和一些情緒貼畫。如果寶貝一上午沒有發脾氣,就貼一個笑臉。如果發了一次脾氣,貼一個憤怒的表情。根據寶貝的情況,剛開始可以把時間段安排短一點,比如早上、下午、晚上,讓寶貝分別進行自我評價,貼上相應的貼畫。等寶貝逐漸學會情緒表達和情緒管理後,也可以適當延長記錄時間,比如每天記錄一次。家長要隨時關注寶貝的情況,及時鼓勵或幫助。這樣寶貝逐漸學會情緒管理,家長也可以及時瞭解寶貝的情緒狀態。

最後,發脾氣通常因受到挫折所致,所以家長不要忽視寶貝對於幫助的需要。家長可以把寶貝的脾氣爆發當成與寶貝建立親密關係的良機。通過幫助寶貝擺脫困境,家長會在寶貝心中更有權威,寶貝也會更信賴家長。


媽咪寶貝傳媒

學習如何恰當地表達和控制情緒是孩子的一項重要任務。孩子們很容易被情緒左右,如何避免寶貝情緒失控的情形出現?

1. 給孩子一個擁抱,讓他能夠感受到父母的關心,使他不再過激。父母可以什麼都不說,也可以從孩子的角度說出他的內心感受。這樣的做法大多時候都會很快奏效。

2. 待孩子平靜一些後,找到發脾氣的原因,幫助孩子分析對錯,找到解決辦法。寶貝發脾氣可能是因為他們不明白我們為什麼要說“不”,也可能因為他感到恐懼或無助,不知道如何表達和處理自己的困境。

3. 等孩子發洩完了,再告訴孩子這種行為是不正確的,瞭解孩子大脾氣的原因,然後告訴孩子下次遇到這樣的事,孩子應該怎麼去表達自己的需求,讓孩子形成一個良性的溝通。4. 究其根源,從根制起:一個脾氣很大的孩子,常常家裡有個脾氣很不好的家長。切莫否認,孩子發脾氣的行為其實是從家長身上習得的。想讓孩子少發脾氣,也請家長也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切莫讓情緒牽著行為走,這才是根本之道。

5. 父母要記住,吼叫永遠是最後一招,是用來震懾和控制局面的,不能亂用,更不能濫用。用多了孩子就會認為你是個只會吼叫的媽媽或者爸爸,是缺少智慧,這樣的認知一旦形成,你對孩子的管教和道理都會失去說服力。

總而言之,對孩子的教育從來就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只有細心教導,才能注意到孩子成長中的每一個成長細節。孩子脾氣不好,從環境入手,從手看護人入手。找到原因,共同改正。吼叫,可以戒掉的。


積極家庭教育

前段時間,孩子爸經常出差,我一個人帶兩個人,早上叫醒大寶,催促他吃早餐,然後送他去上學,下午過去學校接回來,弄晚餐寫作業睡前故事...每一天都感覺像打仗一樣。

這樣的時候,如果大寶小寶一起鬧情緒,我就會變得特別煩躁不安。特別是早上時間,感覺大寶磨蹭散漫神遊海外的態度總是能把我逼到想把他發射到外太空去!

叫他起床換衣服,如果不提醒,20分鐘後他還在脫上衣,脫到一半躺下來發呆…

吃早餐,吃一口可以吃十分鐘,一直神遊海外…

讓他穿鞋子,明明鞋子就在眼前,他都能精準地避開鞋子的位置,一直找不到鞋子…

眼看快要遲到了,你都急死了,火冒三丈,忍不住大聲吼一句:“你就不能快一點嗎!”他還散漫地來一句:“媽媽你急什麼呀!”

很多媽媽是不是跟我有一樣的經歷,有個媽媽說:“道理都懂,面對孩子這樣那樣時,真的控制不了發飆啊!”很多媽媽每天都在“開吼-崩潰-內疚”的死循環裡苦苦掙扎。

她說她兒子很多問題,動不動就躺地上打滾哭鬧,可以一天到晚看電視玩手機,如果不答應他的要求,他就大發脾氣……每一次,她看到兒子發脾氣,整個人就煩躁得很,拿起衣架就抽他屁股,但是每次看到孩子屁股上的衣架痕,就內疚得想哭,覺得自己不應該這樣,但下一次,又控制不住自己,覺得不這樣做,根本沒辦法讓孩子停止哭鬧。

“如果教養是為了讓孩子更好,為何要讓孩子感受這般恐懼?”

如果孩子哭鬧,父母就用打罵的方式對孩子,制止他的情緒發洩,你責怪孩子亂髮脾氣,你有沒有反省過自己是不是也在孩子面前亂髮脾氣?你責怪孩子總是用哭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你有沒有教過他真正的解決辦法而不是大喊“哭什麼哭!”

你自己都沒做好情緒管理,孩子又怎麼會學會怎樣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呢?

孩子的錯,都是大人的錯。母親的教育方法對孩子的精神健康起著主要的作用,對孩子大吼大叫、嚴厲懲罰和故意忽視只會讓他們產生更多的行為問題。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一步,是父母學會情緒管理。

《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裡有一段話我覺得很有道理:教育孩子是最考驗耐性的事,很多父母動不動就火山爆發,打罵孩子,雖然他們把孩子嚇得夠嗆,表面上管住了孩子,實際上沒有解決任何問題,他們不知道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是心平氣和。

用孩子害怕和恐懼的方式對待孩子,其實只是父母對於無法掌控孩子的情緒宣洩,但是過後無盡的後悔和內疚又讓自己感到不安。

隔壁床的媽媽就是這樣,她感到無助,因為完全不知道該怎樣跟有情緒的孩子相處,她在懺悔的時候,想到寶寶對自己說的話,心裡更難受了:“其實他總是對我說:媽媽我愛你。你生了弟弟之後,不要像打我一樣打弟弟了。”

這位媽媽說,其實每一次對著孩子大吼,當時是有些反應,但他都不入耳,下一次同樣的事情發生,他還是一樣,所以我才那麼氣啊…

那吼沒有用,可以用什麼呢?我跟這位媽媽說了幾點我的方法和建議:

1、父母首先學會情緒管理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且潛移默化的,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如果大人學會情緒管理,孩子就能習得這樣的技能。如果父母動不動就發脾氣,動不動就動手打孩子,孩子去哪裡學會心情氣和,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2、跟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

你生氣的時候,可以跟孩子說:“我們兩個人現在都很生氣,我現在不想說話,要冷靜一下。”如果覺得自己面對孩子很難平復心情,可以自己進房間裡冷靜好再出來。

3、同理心對待孩子

試試從孩子的角度去看一下他為什麼這麼做,真正理解了他的內心感受,站在他的角度想想他為什麼生氣,為什麼哭鬧,也許你就不會那麼生氣了。

允許孩子哭,哭也是一種重要的情緒表達。可以陪著他,等他哭完再溝通。

4、教孩子怎樣做,而不是不可以做什麼

每次寶寶哭鬧,有情緒,可以告訴孩子“要不我們試試這樣做”,而不是一直強調說“不可以哭!”“不可以這樣!”

5、好好道歉

如果你這次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了,請記得主動跟孩子道歉。如果孩子有錯,對你亂髮脾氣,你可以請他跟你說對不起。這是互相尊重,也是禮貌。

教養的初衷,都是為了孩子好。然而教養孩子固然要緊,但請別忘了親子關係比教養重要。不要為了教孩子,而不斷與孩子發生衝突;不要為了孩子好,而強逼孩子做他不願意做的事情;不要為了孩子好,而不斷批評與責罵。”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小馬快跑國際早教”。


小馬快跑國際早教

以己及彼,做父母的也有過孩提時代!童年,不是成人的縮小版,爸媽要學會了解孩子,瞭解孩子獨特的心理和行為特徵,尊重和理解孩子,儘量做到只保護不干預!

學會和孩子共情!

共情,是育兒科學的一個重要觀念,意思是家長要設法讀懂孩子的心,並從孩子的感覺出發,做出符合孩子心理和成長的合理反應。

比如媽媽把孩子的東西整理放到了別處,孩子找不到玩具,哭了。有的爸媽受不了孩子的哭聲,發脾氣,吼叫。孩子受了驚嚇,哭聲戛然而止。有的爸媽任孩子哭,等哭聲弱了,聽了,向孩子道歉,然後讓孩子和自己一起整理玩具。

前者的效果是負面的,爸媽用粗暴和怒氣把孩子嚇住了,孩子的性格發展可能變得怯懦、畏縮、不敢爭取自己的權益,同時,孩子將失去表達真實感覺的能力。

後者不但讓孩子學會了處理空間的生活能力,也學會了怎樣與他人理性合作,同時,還得到了爸媽的尊重和理解!

育兒的智慧,就是在不經意間,抓住每一個細節,爭取一舉數得,達到科學教育同時提升孩子綜合能力的效果!

孩子是呈螺旋式成長!

寶寶在一歲以前,爸媽各種疼愛。可是一旦寶寶會自己吃飯以後,問題就出來了,挑挑揀揀,愛吃零食,不好好吃飯等等。爸媽應該瞭解,孩子並不是隨著時間和年齡的增長,成長的能力也會直線增長的。

孩子都是螺旋式成長,每一天都會有不一樣,每一個時期的特性都不同。爸媽要學會去理解孩子,這樣的教育才可能有效果。

不尊重孩子就是在培養自己的對頭!

很多爸媽打罵訓斥過孩子以後,沒幾分鐘,孩子又開心的玩去了,爸媽一味孩子早就忘記了之前的不快。其實,孩子的情緒表露往往呈滯後現象,育兒學上稱之為“繼發性情緒不良”。

事情過後,如果再有類似的不快,孩子會將之前的不快一併發洩出來,哭鬧搗蛋,不聽商量。爸媽會覺得莫名其妙,對孩子的無故哭鬧氣上加氣,再次訓斥一頓。

久而久之,孩子性情扭曲,有的變得玩劣不順,有的做出違心的舉動討好大人,不真誠了。

一味的用家長的粗暴壓制孩子,最終形成了“哭鬧-吼叫-更哭鬧-更吼叫”的惡性循環。最終受報應的不只有孩子,還有家長!

多表揚孩子!

很多爸媽只會埋怨孩子調皮不好帶,其實孩子天性本是美好的、聰明的,只要順其自然,多給與鼓勵和表揚,孩子的優秀素質和潛能會被激發的更多。


孩子們的靈性經常面對的是他們缺乏生活的經驗,所以經常過錯誤的理解一些事物。這個時候,爸媽不能只是說教,而應該先鼓勵孩子的勇敢嘗試,再告訴孩子正確的理解。這樣孩子會開心的接受爸媽的教育。

在遊戲中教育孩子。

孩子一歲左右的時候開始數數,但是經常數的丟三落四的。但並不是爸媽教的,無意中發現,孩子是在看動畫片《小豬佩奇》中自己學會的。

後來嘗試了很多方法希望教會孩子從一數到十,但是3、4和10寶寶怎麼都不會數。在一次和寶寶玩捉迷藏的過程中,卻發現寶寶學會了!

寓教於玩,是最適合三歲前孩子的教育方法,與其長篇大論對孩子說教,不如用更好玩、孩子更感興趣也更容易接受的遊戲。開心的遊戲,其實是最好的教育!

最需要教育的其實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爸媽都覺得從小需要教育的是孩子,殊不知,其實最需要教育的並非孩子,而是父母!

孩子最煩的家長,是愛說教、沒有痛心、沒有樂趣!書在大人眼裡是用來讀的,用來學習的。但書對於幾個月的孩子眼裡,卻是用來玩的,用來體驗的。如果爸媽總是固定在成人的思維裡,不能很好的跟著孩子的需求去學習,不僅對孩子沒有任何教育意義,反而會限制孩子觸覺、動作發展等很多能力。

其實怕孩子撕書,只需要給孩子一本沒用的書就可以了。

教育孩子的過程,爸媽也要多看書,多學習,多瞭解孩子的世界,讓自己多接受孩子的教育,和孩子一起成長,用更多的智慧讓孩子更自信,用幽默讓孩子開心,用創意讓孩子學著創造,用公正讓孩子信賴。而一味的吼叫、說教,其實是“反教育”的教育!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您!

我是多寶媽,國家健康管理師。專注健康育兒、實用育兒知識分享。歡迎關注、點贊、分享!

帶娃的那些事

你好!關於這個問題,想說的是除了不能吼叫,還可以做的還有很多。

首先說一說孩子為什麼脾氣大,其實這屬於情緒管理的範疇,孩子不能很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緒,有不順心的事情只能依靠發脾氣解決,同時,孩子發脾氣,大人用更大聲的吼叫來制止孩子的脾氣。如此反覆惡性循環,孩子習得的就是隻有發脾氣才能解決問題。這裡需要做的,有以下幾點:

  1. 究其根源,從根制起:一個脾氣很大的孩子,常常家裡有個脾氣很不好的家長。切莫否認,孩子發脾氣的行為其實是從家長身上習得的。想讓孩子少發脾氣,也請家長也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切莫讓情緒牽著行為走,這才是根本之道。


  2. 尋找出路,發洩不良情緒:人都有情緒不好的時候,但卻不是每個人都依靠發脾氣來解決。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學習管理情緒,推薦正面管教當中的方法:

  • 積極的暫停:在察覺到自己的情緒大腦要開始打開時,選擇離開觸發情緒的環境,讓自己先冷靜下來,去你的暫停區,也可以叫冷靜角。
  • 可以和孩子一起頭腦風暴,在發生衝突時可能想到的辦法有哪些。有衝突時,就可以建議孩子使用選擇輪找到一個解決辦法。
發脾氣是最不能解決問題的方法,傷人又傷己,希望這兩個工具卡能幫到你!

鑫喜閱

我家兒子現在8週歲多,上小學二年級,在他三歲以後到五歲這個階段,曾經也是一個脾氣非常暴躁的孩子,但是現在的他就是性格溫和,做事情也是不急不慢,我來說說我的做法,期待可以幫到您。

首先,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一定不能發火,一定要淡定。

很多時候,孩子發脾氣,是因為他的訴求得不到滿足,比如想買個新玩具父母不同意,想下雨天出去踩水父母不同意,脾氣暴躁的孩子就會直接發飆,要麼大喊大叫,更厲害的還有可能就地打滾撒潑。

當孩子開始他們的“精彩表演”的時候,很多家長要麼摟不住火揍孩子一頓,要麼為了面子立馬答應孩子的要求,這兩種做法都不妥。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淡定地看著他表演,只要他在安全的環境中,你就當看別人家的孩子一樣,看著他哭鬧,不批評他也不阻止他。

要知道,孩子是很會看大人的臉色的,當他看到你這麼淡定的時候,心裡會評估自己的要求多半是得不到滿足的,再這樣鬧下去也沒有意思,他就會收斂的。

其次,等孩子情緒平靜下來,先安撫一下孩子的情緒。

等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以後,家長就可以安撫一下他們的情緒了,可以抱著他親親他,或者拍拍孩子的後背,給他擦掉眼淚鼻涕。

你的這些舉動雖然看起來很小,但是很有必要,可以讓孩子感受到,雖然你沒有答應他的要求,但是你對他的愛是不變的。

這樣讓孩子明白你的愛以後,可以為下一步跟他講清楚道理做一個鋪墊,孩子會更容易接受的。

第三,跟孩子講清楚道理,並告訴他發脾氣沒有用。

不管孩子多小,他們都是聽得懂父母的話的,家長可以用最直觀的話,告訴孩子為什麼不答應他的要求,讓他明白不是他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的。

同時,嚴肅認真地告訴他,發脾氣是不可取的行為,只要是父母說不可以做的事情,發再大的脾氣都不可以做,沒有商量的餘地。

這樣幾次以後,孩子會逐漸明白,發脾氣並不能解決問題,反倒是會讓事情越來越糟糕,他以後就會逐漸減少發脾氣的次數,直到基本不再發脾氣了。

總之,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做父母的一定要淡定,你的情緒不能被孩子牽著走,因為你自己的情緒一旦失控,你要麼會控制不住自己揍孩子一頓,要麼就是煩躁不安,答應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而讓孩子得逞。

所以,想要糾正孩子的亂髮脾氣的行為,家長一定要比孩子更能控制情緒才可以。


心海一隅

雨媽有話說,對於孩子發脾氣,父母可以做的一點是:接納孩子的脾氣。

我家妞從小急脾氣,一言不合就發脾氣哭給你看,因為我說錯一句話,她會發脾氣;因為她沒玩夠,我讓她去洗臉刷牙,她會發脾氣;因為我打擾她玩遊戲,她還會發脾氣。。。。

一天有多少次,我都不記得了。剛開始她發脾氣我也是生氣,很嚴厲的批評她,然後就是冷處理,結果卻是越來越糟糕。



後來看了一本書《不吼叫,不討好,三步培養出高情商孩子》,明白了接納的重要性。

孩子和大人發脾氣,是因為她不知道怎麼控制脾氣以及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

父母要做的

第一、接納孩子的脾氣

當孩子發脾氣時候,輕聲說: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你可以生氣。

當孩子發現父母肯定自己情緒的時候,他心裡會漸漸平靜下來,這個就如同我們在發脾氣的時候,希望有人理解我們一樣。

第二、幫孩子認識情緒

當孩子冷靜一點,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剛才你的心裡是不是不舒服?這種情緒叫做“焦躁”。媽媽打擾了你玩遊戲,你很焦躁,所以你會感覺全身不舒服,想要發脾氣。當你下次遇到這種情況,就發生說出來:我很生氣!

第三、教孩子正確表達情緒

在孩子發脾氣時候,父母多鼓勵孩子用語言表達:你可以說我難受,也可以說我現在很忙或是我現在很生氣。

但是你不要發脾氣,因為你發脾氣不能解決任何事,我也會莫名其妙,搞不明白怎麼回事。

第四、持之以恆的重複上面三條

養成一個好習慣很難,孩子需要無數次的練習。

妞大概從3歲左右我就開始有意識的培養她控制自己的情緒,現在4週歲了,大多數時候她會告訴:媽媽,我很困,想要睡覺了,不刷牙可以嗎?或者媽媽,我正玩著呢,等我5分鐘。



教育孩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尤其是養成一個壞習慣以後,想要改正,需要父母更多的耐心。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父母需要耐心,耐心,耐心!以及持之以恆的決心。

養育孩子也是自我修行的一個過程,讓我們和孩子一起進步,一起長大。


雨媽育兒之路


吼叫並沒有效果,家長應該換溫和的方式。

首先,經常發脾氣其實也是家長慣出來的,不能怪孩子,對孩子吼叫只是當時壓抑了孩子,並沒有好的效果?家長自己也要控制住自己的脾氣,因為孩子很多東西都是來自家長,家長自己反省下有沒什麼經常發脾氣。

其次,孩子情緒來了,就讓孩子宣洩出來,等孩子發洩完了,再告訴孩子這種行為是不正確的,瞭解孩子大脾氣的原因,然後告訴孩子下次遇到這樣的事,孩子應該怎麼去表達自己的需求,讓孩子形成一個良性的溝通。

最後,孩子發脾氣有時是想得到家長的關注,有時是需求得不到滿足,家長不能以暴制暴,有的家長吼叫不行就直接把孩子拉過來打,還自豪的說,孩子哪有那麼多事,打子頓就什麼都好了,這句話相信很多人都熟悉。建議最好以溝通的方式來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