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有妙招:元素平衡保健法,補陰陽兩虛,氣血雙補!

掌握生命活動的規律,圍繞燮理陰陽進行養生保健,使其達到陰陽平衡,乃是中醫養生理論的關鍵所在。

中醫養生有妙招:元素平衡保健法,補陰陽兩虛,氣血雙補!

正如《素問·至真要大論》所云:“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以平為期”,就是以保持陰陽的動態平衡為準則。中國的傳統健身術和功法,都體現了這一思想,傳統功法概括為:虛實、剛柔、吸斥、動靜、開合、起落、放收、進退,稱為八法。它完全符合陰陽變化之理,及“對立統一”、“協調平衡”的自然規律。

中醫養生有妙招:元素平衡保健法,補陰陽兩虛,氣血雙補!

太極拳運動更是把人體看成一個太極陰陽整體,主張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剛柔相濟、動靜相兼,每個姿勢和每個動作都體現相反相成、陰陽平衡的特點。可見,協調平衡是生命整體運動之核心。根據這一理論原則,很多學者進行了平衡保健研究,提出了新的養生保健方法,例如:

元素平衡保健法

我國古代的五行學說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之間的運動變化而生成的,而且在五行之間存在著相生和相剋的“生剋制化”的聯繫,從而維持著自然界的生態平衡和人體生理的協調平衡。

中醫養生有妙招:元素平衡保健法,補陰陽兩虛,氣血雙補!

現代研究認為,元素的形成、地球的形成和人類進化都是物質演化到某個階段達到動態平衡的結果。根據物質演化規律認為,人類要健康長壽,就必須遵循物質交換的平衡協調的規律。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人的生命活動過程中,由於新陳代謝的不協調,可使體內某些元素積累過多,或某些元素不足,出現元素平衡失調,導致疾病和早衰。當前很多非感染性疾病,大多與元素平衡失調有關。例如,危害人類健康最大的心血管病和癌症的產生與體內物質交換平衡失調密切相關。有些地方病,如甲狀腺腫由於缺碘所致,克山病因缺硒所造成。

中醫養生有妙招:元素平衡保健法,補陰陽兩虛,氣血雙補!

醫療實踐證明,科學地進行飲食保健,可有效地防治很多非感染性疾病。強化某些微量元素亦可預防或改善很多地方病的情況。平衡保健理論研究認為,在人生不同年齡階段,要根根不同的生理特點,及時研究體內元素的平衡保健,開發、製作出相應的保健飲食,糾正體內元素的失調,維持體內各種元素的協調平衡,將會有益於人類的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