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戰失敗後,一小國想從中國身上撈點好處,最後卻自取其辱

清朝後期,慈溪當政時期,百姓的生活確實不好受。從1840鴉片戰爭開始,直到清朝滅亡。這段時期確實非常得恥辱,憋屈,是一段捱打的歷史。但是,也並不是說清政府只會妥協,什麼事都沒做過,也不說任何一個國家都能從中國身上撈到好處的。比如說意大利是一個例子。

甲午海戰失敗後,一小國想從中國身上撈點好處,最後卻自取其辱

甲午戰敗後,列強紛紛開始打起了瓜分中國的注意。這麼一隻大肥羊,當然不可能由一個國家獨吞啊。這不要說中國不同意,就是列強中別的國家也不會同意這麼做的。他們只希望從中國身上賺錢,獲得好處,並不同意某一個國家滅亡中國,也不願意哪個國家獨吞這塊肥肉。所以他們中間有時只會起衝突,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但總有這麼一個自不量力的國家,看著鄰居在中國身上撈了這麼多好處,自己眼饞了,也想去分一杯羹。這就是意大利。

甲午海戰失敗後,一小國想從中國身上撈點好處,最後卻自取其辱

意大利是當時歐洲各國中最弱的國家之一了。他原本沒想在中國獲取什麼利益,但是看到鄰居們紛紛得手,自己也忍不住了,便派了一艘軍艦來中國尋找合適的港口。隨後,發出照會給清政府,要求把三門灣租給自己,作為意大利軍港,還希望建一條通到鄱陽湖的鐵路。結果清政府壓根沒搭理他。意大利很生氣,直言要派軍艦攻打三門灣。結果慈禧也很生氣,說,不讓一寸黃土給意大利人。

甲午海戰失敗後,一小國想從中國身上撈點好處,最後卻自取其辱

老意很不爽,發出了最後的通牒,結果英國政府卻開始調停兩國了。老意到最後也沒敢動中國,灰溜溜地回到了本土,結果被歐洲各國所恥笑。

事實上,當時的清政府已經有了充分的準備了。慈溪派袁世凱帶兵到東南海,就等著與意大利開戰了。結果意大利自己慫了,四艘軍艦駐紮在港口卻不敢開一炮。最後意大利知道自己強攻佔不到什麼便宜,就主動退讓了。這其實是因為,清政府的國力還是強於意大利的。而且清政府雖然軟弱腐敗,但是並不會輕易地放棄自己的國土利益。

甲午海戰失敗後,一小國想從中國身上撈點好處,最後卻自取其辱

​這件事說明,國家的實力決定你在外交上的地位情況。你要真的夠強夠厲害,任何一個國家也不敢欺負你,在外交上就佔據優勢。國力太弱,只能任人宰割,外交上也是各種吃虧,受欺負。這就是世界上的國家規則,沒有公平可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